搜鋪網消息: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LV關閉了6家門店,GUCCI在中國也關閉了5家門店,Burberry關店2家,Prada關店4家......這看似是奢侈品牌在中國節節敗退,逐步收縮陣地,甚至有業內專家認為,受經濟形勢、消費轉型、海外代購等影響,奢侈品在中國已經結束十年黃金發展期,并預言未來還將有更多奢侈品牌關閉門店。但在搜鋪網記者理解看來,這只是大眾對奢侈品牌一系列關店行為的過度解讀,隨著各大奢侈品牌開關店計劃、門店調整計劃的相繼曝光,一些不為人知的趨勢也在顯現。
一、奢侈品牌市場份額連年下滑 腕表、男裝成重災區
不似2010年、2011年、2012年那般高速增長,如今奢侈品市場整個發展態勢已經開始出現下滑趨勢。根據貝恩咨詢公司每年發布的奢侈品牌數據報告顯示,繼2012年達到7%的增長之后,2013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增速進一步放緩,預計年增長率僅有2%左右。后到2014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首現負增長,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約為1150億元,增長率為-1%。及至2015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出現了約2%的下滑,市場規模從上一年的1150億元降至約1130億元。也正是在這近三年時間中,奢侈品牌在內地的關店調整行動逐漸盛行。
(數據來源:貝恩咨詢)
同時,貝恩咨詢公司還在《2015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中指出:
從商品品類方面來看,腕表、男士服裝和箱包等與商務饋贈掛鉤的奢侈品類已經連續兩年淪為銷售重災區。化妝品、女士服裝和珠寶類則繼續引領增長。
從各地區受影響程度來看,華北、東北地區由于受反腐倡廉影響較大,來自日、韓等旅游目的地的強大競爭,以及部分城市過飽和的商場布局讓這一切雪上加霜。西部重點城市,比如成都、重慶等地則因快速增長的地方經濟以及強大的本土購買力成為大品牌眼中的香餑餑。而以上海為首的華東地區成為去年奢侈品市場的最大贏家,不斷崛起的中產階層是其主要動力。
二、24個奢侈品牌2014-2015年開關店對比
再來反觀各大奢侈品牌的關店調整計劃,包括LV在關閉廣州、哈爾濱、烏魯木齊、太原以及上海力寶廣場店之后,宣布鄭州會開新店,無錫店會做店鋪升級;Hugo Boss將關閉大中華區145家門店中約20家,并且對該地區其他門店進行翻新;COACH大中華區總裁兼CEO楊葆焱表示,2016年大概會保持15家凈增長門店,比如新開25家、關閉10家后的平衡數字......
從策略層面來看,搜鋪網記者認為,這一系列動作都可以看成是奢侈品牌主動應對市場頹勢的一個策略性關店。為此,它們一方面在做老店的升級改造,比如關掉經營表現不好的小門店,設立經營面積上千平米的綜合型大店,增加產品供應種類、增加服務和體驗功能;另一方面,它們還會根據自身發展目標,在一些潛力較大城市布局新門店,只是更加趨于謹慎;同時,它們還會為截住外流消費(諸如海淘)布局線上,并做價格體系、產品供應能力等方面的調整。
而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奢侈品大牌關店數量逐年上升、開店數量逐年下降,擴張速度漸趨緩慢。但事實上,從總量上來看,大多數奢侈品牌的開店數量仍大于關店數量。
(數據來源:貝恩咨詢)
但若細分類別,將以MCM、湯麗·柏琦(Tory Burch)、邁克·高仕、凱特·絲蓓(kate spade)、Coach為代表的五大輕奢品牌與其他19個一線奢侈品牌大牌開關店進行比較,不難看出輕奢品牌正在興起。其中,五大輕奢品牌的平均新增開店數量比19個一線奢侈品牌還多,但關店數量卻比后者少得多。
除此之外,奢侈品牌主動關店背后還呈現六大趨勢:
1、從統計的20個一線奢侈品牌2011-2015年開關店數量(不含童裝店及奧萊店)中可以看出,開店數量基本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2015年僅為高峰時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2、奢侈品牌對于建筑硬件條件要求越來越高,對商場的選擇也變得更為挑剔。諸如,LV在成都從仁恒置地轉移到成都IFS;在廈門將從馬哥孛羅東方大酒店轉移到磐基名品中心;在北京的旗艦店已經從國貿一期轉移到三期......就所選項目來看,開業時間不足3年的知名新項目成為奢侈品牌新寵(諸如成都IFS、南京德基廣場2期、上海APM、上海K11),而部分老牌購物中心的業績表現已出現下滑(例如北京王府半島酒店)。
3、奢侈品牌的關店、轉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一個區域零售市場發展以及某個商圈的繁榮變遷現象。比如,2015年11月,LV從麗柏廣場撤離,在廣州僅保留太古匯門店,印證了商業中心從環市東向天河商圈的變遷。2016年2月底,LV關閉太原店從山西撤離,也從側面反映了近年來由于煤炭行業陷入嚴重低迷導致的山西土豪消費下降。
4、一線奢侈品大牌關店,更多是選擇位于酒店賓館或是小型購物中心的門店,轉而進駐香港大牌開發商旗下大牌購物中心(如太古地產、新鴻基、九龍倉集團及華潤萬象城等)開店,這樣也使得奢侈品牌毗鄰做鄰居的機會增多。
5、在奢侈品大牌關店撤離后,原鋪位更多的是被輕奢潮牌所接盤。諸如維密接手了LV原位于上海力寶廣場的鋪位;一家買手集合店取代了輕奢品牌DOLCE&GABBANA原上海外灘6號店,而DOLCE&GABBANA則拿下了奢侈品牌HUGO BOSS原來位于成都仁恒置地廣場的鋪位;阿迪達斯簽下了Coach原來位于香港中環皇后大道的鋪位…
6、在一二線大牌正價店開店減少的同時,隨著佛羅倫薩小鎮、奕歐來、百聯、杉杉、北京八達嶺等奧萊大幅擴張,奢侈品奧萊店大量增加。
(搜鋪網獨家整理報道;轉載引用請務必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