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已經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衣食住行,但是在野蠻生長的環境下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就在今年今年央視的“3·15”晚會上,眾多互聯網企業被曝光,其中晚會第一槍就指向了互聯網外賣平臺“餓了么”。
據曝光資料顯示,餓了么商家食物制作現場污水橫流,廚師“嘗完的菜扔回鍋里”,平臺引導商家虛構地址、虛假宣傳,甚至默認無照經營的黑作坊入駐……種種“惡行”的確讓人惡心。所以餓了么創始人兼CEO張旭豪也在第一時間發內部信稱,公司確實存在無法回避的問題,管理層愿承擔責任。
餓了么躺槍活該但不必唱衰
這一次被315晚會當作典型揪出來的是餓了么,而不是美團外賣、百度外賣或口碑外賣,為什么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藏污納垢就不應該抱怨檢舉曝光。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身不正就不能怨天由人了。
餓了么被當作了典型只能說明餓了么的影響力足以配得上,敲上震虎當然要拿個名氣大的下手才有警示作用。這叫什么?這是殺雞給猴看。雖然曝光的是餓了么?但是其他的外賣平臺也別心存僥幸,難道你們就都干干凈凈?不見得。
就在去年11月12日,上海市消保委召開了“網絡外賣訂餐調查情況通報會”:到家美食會證照符合率100%,綜合評分4.05分,排名第一;口碑外賣證綜合評分為3.78分,排名第二;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綜合評分分別為3.44和3.41,排名第四和第五;餓了么證照符合率為零,綜合評分2.66,排名第七;大眾點評(外賣)亮照率零,綜合評分2.47,排名墊底。
在餓了么的大本營都是墊底的排名,餓了么上央視被曝光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針對餓了么被315曝光的危機,人民日報同志也站出來說公道話了:不管是網絡訂餐,還是其他基于網絡的服務,對于階段性發展之后暴露出來的問題,不應簡單“唱衰”甚至“一刀切”地禁止,而應該視為改進與升級的契機。沙水也覺得這話說得很在理,指出問題是為了更好地改進,絕不是讓投機者得利、讓消費者受損。
315讓餓了么痛改前非“明廚亮灶”
被315晚會曝光之后,先是創始人兼CEO第一時間公開承擔責任,然后2天后立即宣布聯合聯合360公司,開啟“明廚亮灶”放心餐廳工程,將萬臺360智能攝像機免費安裝到餓了么的合作商戶后廚,通過360水滴直播平臺全程直播餐廳的出餐流程,讓公眾親眼看到平臺上的餐廳品質可靠、安心,重拾對網絡平臺餐廳的信心。
正如當年的3Q大戰促成了騰訊的開放,如今的315晚會曝光也讓餓了么痛定思痛,將其看作了自身改進與升級的契機,很有意思的是兩次事件中都出現了360公司的影子。只是希望餓了么別把行動變成了作秀。同時新的問題來了!餓了么用技術手段為食品安全與衛生問題保駕護航的時候,其他的外賣平臺也會學習改進嗎?
網絡訂餐需要監管更需要行業自覺
隨著互聯網食品外賣的興起,2015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新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對應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
但即便國家有政策,在激烈的競爭格局與融資需要之下,業績增長的壓力以及員工個人的收入獎勵都是為數據論,于是導致一些外賣平臺對入駐商家審核不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證照不符甚至沒有餐飲服務許可證,也能在平臺上進行售賣,由此導致“黑作坊”等問題外賣曝光時有發生,即便被曝光了、談話了、罰款了,依舊屢禁不止。
餓了么被315晚會曝光,其實折射的是整個互聯網外賣市場的魚龍混雜,質量堪憂。如果網絡訂餐餐品的質量和餐廳衛生難以得到保障,那么將會有眾多的消費者利益收到損害,并且直接關系到身體健康。政策是死的,外賣平臺可以自有拿捏,或好或壞,但是企業的社會責任與行業自覺必須堅守。
當一些外賣平臺低價競爭、惡性競爭的環境下,在數據表現上爭第一成為了面子工程與公關手段。不掙錢沒關系,只要數據漂亮,就能繼續贏得投資基金的親睞,上梁不正下梁歪,高速發展之下讓食品安全問題被刻意忽視,這才是互聯網外賣競爭的最大毒瘤。
作者:沙水,一個寫著自媒體研究著產品的運營人。關注互聯網+、移動社交、智能硬件與電商。個人微信號:shashui007,歡迎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