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列遵循顧客決策樹
依據顧客決策在一組貨架上劃分商品區塊,每個商品區塊的大小取決于該區塊商品的銷售占比。
這個很好理解,銷售占比大的商品,陳列位置應該就大一些,反之,陳列位置就相對小一些,陳列位置與陳列面積應該合理匹配。
2、尺寸規則
按照商品的規格大小,將小規格商品陳列在上方、左方,大規格商品陳列在下方、右方,這樣陳列會避免上輕上重,整齊有序,符合一般人的審美觀。
3、獨特商品陳列位置
獨特商品應陳列在正確的商品區塊內并在貨架上顯而易見,方便顧客找到,通常陳列在商品區塊的末端,避免打破其他商品的陳列相關性。這樣一是可以保證獨特商品的銷售,二也滿足了部分顧客的特殊需求。
4、避免商品跨層板陳列
每個商品應該只陳列在一層層板上,除非為了達到目標貨架容量而陳列在多重層架上,主要便于商品在后臺的數據管理,也保證了商品陳列的美觀性。
5、避免空隙
有效利用貨架空間,避免空隙。將層板間的空隙最小化,盡量相似尺寸的商品陳列在一起,如果有空隙,盡量將空隙移到相對不太容易注意到的底層,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貨架空間,盡可能展示更多的商品或者讓現有商品展示更多位置,二是保證商品陳列豐滿美觀。
6、使用托盤包裝
如果可能的話,所有商品供應和陳列時,都應該要使用可陳列包裝,最主要是能加快上貨速度,提升工作效率,避免開箱逐一取貨。
7、健康安全考慮
確保商品陳列時的健康安全問題,重型商品陳列在底層層板上,尖銳或危險商品確認已做好保護并遠離兒童;還需要根據商品保護守則選用標準防盜設備進行陳列;基于顧客與賣場員工安全、商品本身防盜損耗安全考慮。
8、合理架上庫存量
每個貨架上的合理庫存量應滿足;平均周銷量或裝箱數*1.5倍,這樣一來可以做到貨架貨量充足,避免員工頻繁加貨,二來員工能將商品整箱上完,避免上半箱留半箱返倉庫,減少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