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已十分熱鬧的二手車市場,最近又起波瀾。4月6日,優信二手車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起訴58同城。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在清明節假期,優信二手車發現在百度輸入“優信”或者“優信二手車”關鍵詞時,顯示的卻是58同城建立的一個仿冒“優信二手車”的網站。優信二手車在發布聲明譴責58同城,要求其立刻停止侵權行為后,58同城未給予任何形式的官方回應,于是優信二手車遂走向法律維權之路。
吊軌的是,幾乎是同一時間,也傳出“58同城要合并優信”、“58同城入股優信”、“優信二手車疑似與58同城合并”等各種消息。這到底是唱的哪出呢?
讓我想起了3Q大戰
在看到優信二手車起訴58同城的消息時,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3Q大戰。為什么會有如此的聯想呢?這情景是何等相像!當年的3Q大戰,騰訊已經是龐大的互聯網帝國、功成名就,而360則小得多,但面對騰訊讓用戶在360和QQ間“二選一”的行為,360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敢的向騰訊發起了挑戰。現在的優信二手車就像360,同是嶄露頭角的創業企業,而58同城就像騰訊,已經是在美上市的企業,市值接近50億美元,但面對仿冒自己的行為,優信二手車祭起法律武器,選擇了勇敢維權。
無論大家當時如何評價3Q大戰,但現在看來,360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360借助與騰訊的大戰一舉成名。那么,優信二手車起訴58同城事件中,雖然優信二手車因為仿冒事件損失了很大的流量,但通過起訴58同城,客觀上吸引了很高的關注,提升了自己的品牌認知。如此來看,該事件對于優信二手車未嘗不是一件壞事。或許,這是優信二手車上市前的終極之戰,也是其從創業企業向上攀登的分水嶺和拐點,助力其加速上市、加速成長。
58同城仿冒背后的蹊蹺之處
再來說說這個事件的蹊蹺之處。在美國上市,市值接近50億美元的58同城,為何會仿冒一個比自己小的優信二手車?這要從兩者的模式和二手車市場的特點說起,58同城起家于同城服務,一直走的是C2C模式,雖然其現在的二手車業務走B2C路線,但一直做得不溫不火。相比之下,優信二手車的B2C模式深度布局產業鏈,就拿檢測來說,其上架的190多萬輛車都是經過其全國2000名專業檢測師逐臺檢測,就這一點是其他平臺難以企及的。
所以,我懂了,58同城仿冒優信二手車,其實是代表了其對于優信二手車模式的認可。正如傳出的入股、合并傳聞,我相信也是無風不起浪。或許,是58同城向優信二手車拋出的橄欖枝。
仔細看58同城的仿冒頁面,可以看出這個事件,還顯示出58同城對于優信二手車在品牌方面的羨慕嫉妒恨。無論是直接將仿冒頁面命名為“優信二手車”,還是直接在仿冒網站的車源列表中使用只有優信二手車才使用的“無重大事故”標簽,都說明了優信二手車的品牌價值有多大,讓58同城這樣功成名就的企業都要借勢。
說起來,優信二手車讓我最深刻的是其在第四屆《中國好聲音》總決賽上的那個廣告,它砸了3000萬元承包了60秒的廣告,然后用11位明星打響了自己的知名度。不論你是否認同這種做法,優信二手車的品牌是打出來了。據了解,優信二手車通過投放《中國好聲音》廣告、冠名愛奇異《奔跑吧兄弟》等欄目,累計投入在品牌和推廣上的金額已經超過1億美金,這也讓“優信”及“優信二手車”成為二手車市場和行業的知名品牌。
要山寨還是品牌?
優信二手車起訴58同城事件中,如果一個企業持續不斷的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累計投入1億美金發展品牌,但是卻被仿冒輕而易舉的竊取了發展成果,那么誰還能沉下心來做創新?誰還能踏踏實實的去做品牌?中國的互聯網又怎么能實現突破?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為優信二手車拿起法律武器維權,向侵權和仿冒自己品牌的行為喝彩!互聯網山寨和侵權行為比起硬件產品來成本更低,但是造成的影響更惡劣。我看到,優信二手車并沒有只是聚焦在自己的這個被侵權問題上,而是將目光放大到了整個品牌侵權和仿冒現象上,這個更是應該手動點贊。優信二手車執行總裁彭惟廉在發布會上表示,此次訴訟的全部賠償金額都將物盡其用,遭受過品牌侵權仿冒損失的全中國的中小企業、創業公司、個體經營者,都可以向優信二手車官微提交材料,優信二手車將使用全部訴訟賠償金提供幫助。
最近被刷屏的“和頤酒店女生遇襲”事件,讓人們深感震驚,這是因為大家沒有想到住酒店的危險這么大,這個女生站出來揭露了這個問題。現在,面對層出不窮的侵權和仿冒,優信二手車站了出來,向這種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向這種低級的侵權行為宣戰。我認為,這是一個勇敢的行為,也是一個值得鼓勵的行為。只有當這種侵權、山寨、仿冒的行為人人喊打時,一個鼓勵創新、重視品牌的互聯網良好風氣才能形成。
優信二手車起訴58同城,你可以看做是優信二手車上市前的終極之戰,以小博大,這個事件見證了優信二手車在發展模式和品牌發展上受到認可;你也可以看做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場風氣凈化之戰,這個事件將能夠喚起崇尚創新、保護品牌的互聯網正氣,如此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