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在2016聯商網大會上,名創優品全球聯合創始人葉國富、樂城股份總經理王衛等高管大聲疾呼實體店應該做好自身,仍大有空間;其中王衛一句“90%的實體商業被10%的電商忽悠去做電商了”更引發深思;昨日,聯商網發起全行業大討論,探討“實體店是否該大力開拓全渠道銷售”。
今日,果多美董事總經理張云根向聯商網發來文章表述了他的觀點:
1、有關實體門店成長減弱的真正原因
近年來實體門店成長呈現減弱的趨勢,甚至于出現了負增長,我們通常把原因歸類于行業內的同質化過度競爭、互聯網的沖擊、企業運營能力未得到提升等。在我看來,真正的原因是顧客需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消費者已由物質匱乏時代對“一站式”購齊、購足的渴望,轉向“便利性”的需求,這種便利的需求體現在擺脫時間、空間以及計劃性要求的束縛,更渴望自由、便捷、快速獲得商品。
2、有關互聯網對消費模式的改變
互聯網對傳統消費模式的改變是翻天覆地的,首先互聯網頁面展示的商品豐富度是無限大的,實體門店商品陳列是有面積限制的;其次顧客隨時隨地就可以獲得商品信息,而不是只有走進店鋪才能獲得;完成選購與結算是方便快捷的,避免了去實體門店所需要的時間計劃;更重要的是消費者不再忍受負重的煎熬,享受送貨上門的便捷服務。由此可見,互聯網帶給消費體驗的改變是自由、便捷、快速的,符合了消費需求的變化趨勢。
3、有關實體門店+互聯網的價值
實體門店不能將互聯網簡單的看成競爭對手,而是應該積極擁抱互聯網、強化融合,因為顧客需求的變化促使我們必須隨之產生自我變革。互聯網消費的大數據也能幫助我們更加精準鎖定消費者的需求,不僅更有能力打造“爆款”,也對實體店鋪的產品品質的提升以及服務價值的評估提供更多堅實基礎。個性化的信息傳播、及時響應的快速溝通,互聯網讓我們與顧客關系的形式與內容都變得極其豐富。過去掌握物流技術使得實體店鋪連鎖規模發展成為可能,掌握計算機技術使得實體店鋪精細化運營成為可能,未來掌握互聯網使得實體店鋪成為顧客身邊的貼心店鋪成為可能。毋庸置疑,誰掌握互聯網技術,誰將擁有未來的消費者。
4、有關實體門店+互聯網的過程
+互聯網不是變形成為互聯網企業,轉型還是要基于實體門店的商品經營,沒有什么比懂消費者到底需要什么還重要。+互聯網也不是成立一個電商分公司或者事業部這么簡單,需要零售的每一個流程環節以及每一個組織個人都要貼近互聯網發展的需要,這個需要是一個漫長學習、融合、修正過程。互聯網企業在學習實體店鋪掌握零售運營的過程其實比我們+互聯網更加艱辛,因為實體店鋪+互聯網只是學習如何使用一種工具滿足消費需求的變化,而互聯網所謂顛覆實體店鋪的過程其實是一場基因脫變。故而不要因為擔憂被顛覆,就違背了“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應該具有相配襯的戰略定位”這個基本原則,盲目大力度發展全渠道,從而喪失了成本優勢、比較優勢。
(作者:張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