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巴春不打烊活動又要來了,想當年第一次送iPhone的時候,真的是掀起過一波消費狂潮。雖然這種打雞血式營銷活動總歸會式微,但在沒有新的營銷方案或模式前,今年仍將持續,本次送的是iPhoneSE以及其他三個四選一,說明一個問題,巴春只送最新的,不送最貴的。
好了,本文由頭介紹完畢,接下去來稍微聊一聊五角場巴春今年一樓鞋區的調整。
一句話總結:五角場巴春不需要陌生面孔,只做集團品牌的搬運工。
我做過漂亮的百貨商場圖報,例如新光天地、百盛優客,但對于一些老牌的傳統百貨,確實從拍攝照片的顏值來說,就很難用圖報的形式來表達,其實就是“看”點不多。
所以雖然本文的標題用了“圖報”,但還是用評論穿插圖片的方式來寫吧。
此次五角場巴黎春天一樓鞋區的調整給我以下幾點觀感:
1.邊廳品牌裝修形象升級
此處升級僅僅表現在各品牌道具都采用了最新一代的設計風格(部分中島品牌由于沒有牽涉到調整,因此依舊是老形象),專柜高度目測有3米了吧……
頂天做門楣,這種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做法,與久光的調整也不謀而合,但總覺得服裝類品牌由于面積大,當專店來裝修,更顯獨立性,只要設計得當就漂亮。但鞋子品類對商場的統一規劃能力考驗更大,由于各專柜面積都不大,稍有規劃不合理,一眼望去就是一片“錯綜復雜”的景象……這次巴春做得還算中規中矩,因為都是大廠,基本能把握好分寸。
2.男鞋被嫌棄
此次品牌結構上的調整最明顯的部分就是擴大女鞋,將男鞋移到了樓上男裝樓層。若我沒眼瞎,男鞋標桿品牌ecco不見蹤影,如果屬實,那應該是這次移位的最大代價吧。而原先的男鞋區域,被ST&SAT、HARSON、BeLLE等幾個品牌占據。
3.專注集團品牌搬運
此次調整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邊廳引進了3個新品牌,分別是千百度集團的ASH、naturalizer,西村集團的westory,中島我是真沒仔細看……接下去讓我們看看商場是怎么玩的。
原先JOY&PEACE的位置引進了westory,JOY&PEACE拿了自家集團BeLLE的位置,BeLLE則搬到了原來男鞋區Hush Puppies、SKAP、Clarks區域,同樣拿的是自己集團的品牌位置。
naturalizer的進駐擠掉了哈森集團的AS,AS拿了HARSON的位置,HARSON則搬到自家品牌PIKOLINOS的位置。
也就是說上述兩個品牌的進駐,分別產生的骨牌效應雖然牽涉到多個品牌,但分別僅僅在2個集團公司間就完成了。
商場頗有點放手讓品牌自己去玩的意思。
而如今女鞋品牌的香餑餑ASH的進駐擠掉本來在邊廳就有點牽強的ST&SAT是理所應當,而ST&SAT拿了個單品牌運營的ecco的位置完事。奇妙的是,之前的男鞋區,ecco所處位置讓人感覺有頭牌的優勢感,但如今連帶成為大女鞋區后,這個位置就顯得脫離組織了,這也是商場規劃和品牌選址的樂趣所在。
4.新面孔恐懼癥?
照理來說五角場巴春的女鞋保守估計上海前五應該沒有問題吧,但就是這么牛逼的一個區,對新品牌的引進幾乎處于停滯,在這次形象升級的調整之際,也僅僅只有很少幾個所謂的新品牌,而且都是已經在市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集團公司旗下品牌。
而此次調整不僅沒有進行中島品牌的升級,甚至連專柜形象上也有點支離破碎,對商場的整體形象是有損傷的,也許是還沒有調整完畢?也可能是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為品牌節省裝修費著想。
曾經也有品牌與我商討拓展渠道時有了解過能否進駐到五角場巴春,但得到的回復是“超級難”,當然做過招商的都知道其中各種因素太多,例如長期的合作關系咯,例如集團配合咯等等,這種我們局外人就不揣摩了。主要是這么好的一個銷售平臺,沒有能夠成為一些新興的鞋類品牌的孵化器,在整體商業形式不好的情況下,給到它們一定的發揮空間,從而更好地拓展市場的機會,著實可惜。最終導致老品牌日趨走弱,新品牌卻無從生存的困境。
5.關于五角場商圈的定位
關于上述第四點,還有一個可能性的解答——這就是五角場的商業定位。我們不是五角場巴春,我們不懂,這就是最好的品牌組合,五角場商圈的消費者就是好這些!
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商場在業績持續有保障的情況下,在整體行業不景氣的氛圍中,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微調;反過來講,你把久光鞋區照搬過來估計死得快。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合生匯了,雖然開業期拉得有點長,不過這家店必定會給已經成熟、火熱但又稍顯老陳的五角場商圈帶來新鮮血液和生氣,同樣,如果優客確實會在五角場開上一家,也會成為一個攪局者。
屆時消費者的選擇是否會有變化?所謂的精準定位是否依舊不變?都值得在這兩年好好看戲一番。
如今上海銷售業績響當當、能讓品牌趨之若鶩的百貨已經不多了,八佰伴、新世界、久光這幾家憑著大體量在整體業績上依舊能名列前茅,五角場巴春對鞋類品牌而言始終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只是對于此次調整,依舊是看到幾個集團品牌間在玩,不免感到不大好玩。
話說老是寫鞋是不是好無聊,關鍵是我好想寫女裝但我不懂啊~~~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