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商行業熱議的一個事情莫過于“騰百萬”的散伙了。所謂“騰百萬”,指的是萬達旗下的飛凡電商,因為由萬達、騰訊和百度共同持股,因此在2014年8月成立時曾經引發業界極大關注。
但是,這樣一家含著金鑰匙出生,有著顯赫的“干爹”背景的電商竟然出事了。俗話說,墻倒眾人推,無數好事者開始了各種傳言……
漫天負面背后,真相是什么?
傳言的版本很多,幾乎都是負面。如有說騰訊和百度投資的50億被燒光后不愿意追加投資所以撤出,有說飛凡的1.2億會員里面有很多僵尸,大家仿佛都在幸災樂禍,喜歡看著這個天生驕傲的飛凡“轟然倒下”。
真相到底是什么呢?8月4日,飛凡官方微信發布了相關的聲明,勾勒出了一幅真實的圖景。原來飛凡成立的時候確實宣布了騰訊、百度和萬達三家公司將投入50億元到后期項目中,但因為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最后的飛凡完全由萬達出資,騰訊和百度壓根就沒有實際投入資金。既然沒有實際投入,也就不存在撤出,看來謠言不攻自破。
飛凡到底是走一條什么樣的電商發展之路?是復制阿里、京東這樣的互聯網零售之路,還是有其他模式?我曾經在去年7月飛凡上線的時候,專門進行過分析,指出飛凡和阿里、京東等傳統意義上的購物網站并不相同,更像是萬達自己在O2O上的探索。果然,在飛凡的最新聲明里,印證了我的觀點。飛凡表示自己要走的是“實體+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具體來說是“以智慧場景應用為主要模式,以用戶全生態的智慧生活體驗為核心,打造實體經濟互聯網化經營生態圈,為實體產業的經營者和消費者搭建的全方位開放平臺。”
探索的第一步,飛凡選擇了智慧車生活服務入口
怎么樣?有沒有覺得飛凡的模式有點“拗口”,當我看到一則新聞時,開始逐漸了解飛凡的打算了。
在“騰百萬”散伙的眾多負面新聞下,飛凡的一個戰略合作引起了我的關注。8月1日,飛凡與ETCP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大型商業項目的智慧化改造、車主大數據分析、汽車后服、停車生態建設和萬達會員服務體系打通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力圖打造全球最大的智慧車生活服務平臺入口。
這個ETCP可不簡單,從2012年開始一直在做傳統停車業務的互聯網升級,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8座大型城市擁有合作停車場超過3000家。去年6月,ETCP獲得A輪5000萬美元融資;在與飛凡的合作發布會上,ETCP亦宣布獲得B輪巨額融資。
看起來有點不可理解,一個是傳統零售巨頭萬達孵化出來的電商,一個是用互聯網改造停車的公司,他們能碰撞出什么來呢?深入分析下去就能看到其中的門道。首先,對于飛凡的用戶們來說,通過接入ETCP的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將能獲得很多特別的“福利”。比如找空車位、不停車電子支付停車費、停車券優免以及車險、加油、維保等車后服務。這無疑和飛凡“將實體互聯網化”的理念是一致的。
更重要的是,當兩者戰略合作、深度融合之后,停車將不再只是普通的停車,而是變成了一個流量入口。ETCP和飛凡的大數據打通后,將能對用戶在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等消費行為進行分析,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比如通過知道用戶開什么車,能判斷出其消費水平等。有了精準的用戶畫像,飛凡將能向用戶提供更加精準化的營銷,從而增強用戶的粘性,提升用戶體驗。
不得不說,飛凡選擇智慧車生活這個場景切入還是比較明智的。因為有車的人群一般是中高端人群,而通過引入ETCP這個戰略合作伙伴,飛凡將能夠在原來萬達的線下數據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電商數據,再加上ETCP的車相關的數據,獲得更加精準的中高端人群畫像。而且,從智慧車生活切入到其他場景也相對容易些。
從“互聯網+實體”到“實體+互聯網”,探索之路無比艱辛
飛凡的新方向雖然看起來很美好,但未來也存在很多變數。不得不說,飛凡這兩年走過的路很曲折,在百度中搜索一下“飛凡電商”,你從眾多的負面中就可見一斑。
還是說回“騰百萬”,當初萬達希望將騰訊、百度拉進來入伙,就是希望能借助著兩個互聯網巨頭來減少探索的彎路,希望走一個互聯網化的捷徑。但是,這樣的“互聯網+實體”的美好愿望卻沒有能夠實現。這仿佛是一個隱喻,寓示著實體的互聯網化很艱難,縱然如百度、騰訊這樣成功的互聯網巨頭也很難找到既快又好的解決辦法。
或許百度、騰訊沒有成為飛凡的股東也不是壞事,因為這種捷徑思維要不得,名頭大也不一定能夠保證成功,找ETCP這樣的某一領域專長的創業公司可能價值更高。但是,話說回來,飛凡的新模式也注定不是一番坦途。就像飛凡的聲明里說得,這是一條未有前人探索的路徑,難度與一般模式不可同日而語。就拿智慧車生活服務來說,真正要發揮作用,根本還在于大數據,但是就連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純電商都還在摸索,飛凡和ETCP的合作憑什么就能成?而且用戶在實體經濟中本來就比電商更難留下數據的足跡,智慧車生活服務看起來很美好,但是真要實現還任重道遠。
不過,無論如何,現在的趨勢是回歸實體。就像我之前文章中所說的,現在的互聯網公司們越來越認識到實體的價值,開始走向線下,這對于實體來說是好事,也是機會。對于萬達這樣的實體經濟來說,應該抓住這個機會,積極擁抱互聯網,和一切可以合作的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用互聯網將用戶在實體經濟中的典型場景激活,給用戶帶來一個實體與互聯網融合的智慧生活。
無論是“互聯網+實體”,還是“實體+互聯網”,令人欣喜的是實體和互聯網都認識到了對方的價值。雖然騰訊和百度沒有入主飛凡,但是飛凡卻和ETCP這樣細分領域的互聯網公司真正結合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