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京東與今日頭條宣布了戰略合作。“京條計劃”的合作方式在業界掀起了一輪熱議。本質上說,一個有流量需要更多的變現手段,一個需要更多的流量,來進一步提升消費轉化,二者之間是互惠互利合作,但因是兩大巨頭可能會對市場構成影響的合作,而且在具體執行層面上又有突破創新,才引起了業界的密切關注和討論。
電商與流量平臺合作是趨勢,京條計劃是京東流量擴充的其中一步
電商與流量平臺合作是趨勢,在京東與今日頭條建立合作關系之前,阿里投資微博,京東引入騰訊投資,是從流量上對彼此電商業務的補充,又是雙方站位社交電商的布局。對電商市場而言,流量永遠不夠,也永遠不嫌多,多一點流量就意味著多一分購買力。
而在移動互聯網市場,各互聯網產品之間的流量轉換發生了變化,流量不再是瀏覽器之間的網頁跳轉,而是直接聚集到不同的APP當中,原有的電商廣告聯盟形式的引流方式發生改變,APP成為的流量載體為電商的引流以及流量轉化帶來新的挑戰,電商企業需要去適應APP時代的流量交互的方式,并從各大APP那里擴展流量。
但是,殘酷的現實是,現在流量越來越貴,獲取及運營成本越來越高,這還是在不考慮流量偷取流量造假等灰色商業鏈的基礎上。所以,將自己的命運系于數的過來的幾個入口,是非常危險的,只有把雞蛋放到不同的籃子里,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為此京東推出了開普勒項目,向合作伙伴輸出過去積累的高品質電商能力,并且在整個移動互聯網世界復制無數個自己,而擁有大流量的今日頭條成為京東的重量級戰略合作伙伴合情合理。
從官方表述來看,京東與今日頭條達成的京條計劃最大的特點是平等。今日頭條沒有要求京東只與他一家合作;反之,京東也沒限制今日頭條與其他電商有合作,今日頭條也一直都有淘寶、蘇寧、國美、亞馬遜的廣告,只是今日頭條跟京東的合作更加深入,規模更大。至于今日頭條與京東合作,是為反擊其最大廣告主阿里大力發展UC頭條的說法,只不過是為了話題熱度而盲目的揣測。
今日頭條豐富了京東的流量結構,京東讓今日頭條具備電商能力
今日頭條與京東的合作,除了開放一級購物入口“京東特賣”、在今日頭條內實現了有良好用戶體驗的購物閉環之外,也通過精準投放和內容合作,做到在用戶平時沒有目標商品需要購買時,也可以根據大數據算法在新聞信息流中推薦一些符合用戶喜好的產品,這就增加了用戶的潛在購買機會,能帶來實質上的交易提升。
在京條計劃中,京東為今日頭條全面開放了自身強大的電商能力。之前今日頭條只能給零售品牌的廣告主提供展示廣告進行導購引流,而在開啟京條計劃之后,今日頭條具備了電商的交易能力,用戶直接可以在今日頭條App內滿足購物需求——重要的是,整個購物過程完成后,用戶依然停留在今日頭條內,可以繼續瀏覽信息流內的新聞資訊。
京條開普勒計劃在合作平臺上提供原生電商交易功能的能力有助于幫助今日頭條提升零售品牌廣告主的積極性,此外今日頭條零售品牌廣告主的產品供應鏈管理,以及物流配送和客服等配套服務均可由京東提供。或者也可以反過來說,京東能直接為今日頭條帶來大量的零售品牌廣告商,而讓今日頭條間接成為沒有任何運營壓力的網購平臺。
京條計劃的核心是京東開普勒項目,京東是想向流量平臺無形輸出
今日頭條是京東開普勒項目二期的一個重量級合作伙伴,在此之前京東已經與什么值得買、下廚房等APP建立了類似的合作關系;京條計劃帶來的市場關注度將會幫助提升京東開普勒項目的行業知名度,推動更多更廣闊領域的合作伙伴接入京東開普勒。
京條計劃的核心是京東開普勒項目,而京東開普勒的目的是全面向外界輸出京東的高品質電商能力。未來的京東將是無形的京東,很有可能未來的某一天,用戶在任何APP平臺上都能直接買到京東的產品,為此,京東需要開放式的尋找更多其他合作伙伴。另外,京東開普勒在電商能力輸出時,實則也是品牌影響力輸出,與其他APP合作的本質目的是為了可以帶來更多的銷量,而實際效果還顯示出了京東強大的市場覆蓋能力,這一點對于京東也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