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實體門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顧客選擇性越來越多,很多顧客都只在門店逛一圈就走人了�?雌饋矶枷嗨齐S意逛逛的顧客。做過服裝銷售或者自己買過服裝的應該都知道,在商場逛來逛去就是挑不出一件適合自己的衣服,但是試穿衣服這個環節一打打開以后,就像魔咒一樣,會連續不斷地在同一家店鋪試衣服,直到挑到滿意的為止。所以各個品牌和導購都在絞盡腦子地讓顧客試穿自己家的衣服。最常聽見導購鼓勵顧客試穿的臺詞有:“買不買沒關系,先試試看”“衣服一定要上身感受一下才能看出效果”等等。這些臺詞都是常規標準用語,卻很難打動隨便逛逛的顧客。但是有個女裝品牌出的一個營銷活動叫“瘦十斤牛仔褲”,卻著實提取了我試穿的心。
我和朋友去一家女裝品牌買衣服,導購給我們推薦了一條牛仔褲,說這條褲子是瘦十斤牛仔褲,穿起來版型很好看。我和朋友一聽瘦十斤,立馬激發了我們試穿的沖動,紛紛想要試一下上身的效果,導購還幫我們挑了幾件上衣搭配這個所謂的瘦十斤牛仔褲,就此打開了我們在這家店里試衣服的魔咒。我朋友穿上以后,反饋說還真的有顯瘦的效果,導購說瘦十斤牛仔褲只有這個版型的唯一一條了,我朋友果斷買下了這條牛仔褲。我上身試穿以后,覺得雖然顯瘦,但是遠沒有達到瘦十斤的效果,最終沒有購買。但是卻完全打開了我試穿其他褲子,其他服裝的心,接二連三試了好多套。第二天,再去到這家店里的時候,發現這家門店在所有牛仔褲上都貼上了一個瘦十斤的標簽。我看了下標簽的內容,說這是他們家女裝品牌特有的版型和面料,能讓牛仔褲上身的視覺效果瘦十斤。
等到我第二天回歸理性以后,就想到所謂的瘦十斤牛仔褲,更多的是品牌的一種營銷手段,用以提高門店顧客的試穿率。真正是不是瘦十斤,對于不同的消費者來說根本無從評判,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這個切入點卻找得非常精準,而且無限地放大了這個用戶精準的痛點,女性消費者買牛仔褲的最大訴求肯定是顯瘦。以這個點為切入口,幫助導購打開和顧客之間的距離,讓顧客自愿主動地去試穿他們的牛仔褲,進而帶動試穿其他服裝,從而提高銷售。也許這個品牌的牛仔褲和其他品牌比,不管是版型和面料都差不多,雖然有一定顯瘦功能,但是沒有特別突出,更達不到瘦十斤的效果。但是當品牌一做瘦十斤營銷活動,就把自己產品的賣點放大,給了顧客更多試穿的理由,由此就會比其他品牌擁有更多的銷售機會。顧客試穿上以后,又受到瘦十斤先入為主的觀念的影響,不自覺地覺得這條牛仔褲就是比其他牛仔褲更加顯瘦,成交率也就會更高。
大部分營銷人都在絞盡腦汁地想創意,拼方案,然而很多方案對于一線門店來說卻高高在上,感覺很難和消費者掛鉤。宗慶后作為娃哈哈集團的創始人,他曾經表示,他一年有200多天的時間都在一線市場走動,看超市賣營業員賣自己的飲料,去任何地方出差都要先去超市買飲料,觀察消費者買飲料的習慣,正是因為他長久以來對一線市場的深入了解,才能讓娃哈哈集團創造出一款款廣受歡迎的飲料產品。
好的創意,好的靈感不是來源于天馬行空的構思,對消費者的了解不是來自問卷調查,而是來源于對一線市場消費者的觀察。雖然消費者千變萬化,但是往往又萬變不離其宗。從特性中找共性,從共性中找差異,從差異中找到機會點,才能切中消費者的訴求,進而引爆活動,帶動銷售。
(本文首發聯商網)
- 該帖于 2016/10/1 17:0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