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地產庫存風險加劇成為業內共識之時,被譽為商業地產專家的新加坡凱德集團卻在不斷擴張其商業板塊。除了即將在明年開業的多個來福士及凱德廣場外,凱德的“輸出管理”新模式也開始逐步落地,形成錯位經營的穩健發展態勢。
逆市擴張“多管齊下”
一邊是不斷新增的商用物業,另一邊卻是零售業業績不斷下滑以及愈演愈烈的品牌店關店潮。來自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累計下降3.1%,相比去年同期回落4.2個百分點。即便是在上海,情況也不容樂觀。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上海商業用房存量需要54.68個月才能消化完畢。房產專家薛建雄指出,一個10萬平方米的商業起碼要有30萬人口支撐,人均商業消費面積1-1.5平方米。如今,總建筑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綜合體比比皆是,而當地消費人口沒那么多,因而造成大量商鋪空置。
值得注意的是,商業地產庫存風險加劇成為業內共識,而商業地產專家新加坡凱德集團的商業板塊卻在迅速擴張。除了即將在明年開業的多個來福士及凱德廣場外,凱德也在積極尋求“輸出管理”的盈利新模式。在長沙,凱德剛剛與湘江財富金融中心項目簽訂購物中心管理合同。凱德商用華東區區域總經理林建瑞介紹,“為積極適應市場的變化,凱德采取了以自持項目為主、輸出管理為輔的策略。未來將繼續尋找合適的收購機會以擴大資產組合,同時通過第三方管理合同拓展網絡。多管齊下的發展策略將為持續擴大規模和品牌影響力、增加集團收入開辟新的渠道。”
選址看重軌交站點縱
觀凱德商用物業所處的位置,都擁有城市核心的絕佳地理位置。林建瑞表示,“凱德一貫重視商業項目的可達性,尤其看重項目是否連接地鐵,將帶來便利的交通和很強的輻射力。所以在項目的選擇上會優先考慮地鐵商圈的項目,未來在管理輸出的項目上有著同樣的訴求。”數據顯示,凱德目前在新加坡和中國的地鐵商業物業一共有600多萬平方米,其中中國有500多萬平方米,新加坡有100多萬平方米。地鐵運營部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地鐵累計運送客流16.4億人次,同比增長12%,16.4億相當于美國和中國人口的總和。
上半年單日最高客流1152萬人次,日均客流905萬人次。旺盛的客流成為培育地鐵商圈的沃土,眾多的地鐵上蓋商業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有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地鐵交通能夠給商業帶來顧客群,商業也給地鐵增加客流量。另一方面,地鐵交通是希望客流快進快出,不要扎堆集聚,商業則希望客流沉淀下來。并非所有地鐵上蓋商業都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駐足。“地鐵商業的開發和運營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這既需要開發商的前期工程技術實力,也考驗開發商的后期運營管理能力。”林建瑞表示。作為上海地鐵上蓋商業的先行者,上海來福士廣場自2003年開業至今,一直保持著頗高的人氣。林建瑞分享了一些運營地鐵上蓋物業的經驗,“地鐵商業項目可以發揮更大的加分優勢,包括**量大、客流覆蓋廣、顧客消費習慣快速等特點,使項目可以獲取更高價值。比如在設計上,通過更科學的垂直動線以及橫向導流,有效組織地鐵出口**通往商場的各個地方。同時在業態組合上,注重地上、地下商業的互補經營,最大化吸引地鐵**。”
明年多項目面市
值得注意的是,凱德明年即將面市的杭州來福士、長寧來福士、凱德星貿大廈、蘇州中心、LuOne,幾大項目均為地鐵上蓋綜合體項目。林建瑞表示,目前各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招商中,凱德也會根據每個項目的不同定位和規劃,考慮布局一些特色的業態和品牌。
長寧來福士位于中山公園商圈,走時尚小資和潮流路線,租戶引進會考慮那些精品和中高端品牌,比如電影院引進百麗宮,而超市則選擇了City' Super。凱德晶翠廣場LuOne是地鐵馬當路站上蓋項目,是建筑大師Moshe Safdie筆下的城市綠洲,代表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方向。穹頂天窗、中庭花園、水景幕墻、風鈴幕墻,開創了上海購物中心的多項建筑設計先例。
杭州來福士位于錢江新城,將適時增加體驗類業態,例如言幾又書店及兒童業態,為一向定位時尚輕奢的來福士融入新活力和元素。蘇州中心更是城市的新地標,35萬平方米購物中心將覆蓋最為全面的品牌組合,包括奧運賽事標準的真冰場、電影院等七大主力店的招商目前已基本到位。林建瑞堅信,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商業地產投資增長迅速,商業綜合體項目越來越多,競爭也更激烈。但城市需要差異化定位,每個項目都有其獨特的個性與特色,滿足消費者需求。應做到拒絕“千篇一律”,商業綜合體需要補創新課,定位清晰,錯位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