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記不起上一次逛百腦匯是幾幾年,自從有了“京東”、“雙十一”等這樣的平臺和節日,讓價格更透明,傳統數碼廣場沒有優勢,攤位模式更在產品的“可靠性”上令人質疑;智能手機的崛起,游戲主機的引進,筆記本電腦更輕便,讓PC變得在工作場合之外不再重要;而那些游戲玩家和在創作工作領域對電腦配置有較高要求的群體,由于品牌機的價格已足夠有競爭力,因此組裝電腦也成為了小眾發燒友的“愛好”。
因此,傳統數碼大賣場模式的沒落看似不可逆轉,期間我們也經歷了百思買、萬得城的來了又去,另一些趨勢包括:品牌在商場開啟形象專賣店;優質經銷商也進行品牌的自我塑造,以更好的形象和服務進駐到購物中心;潮流電子產品成為商場打造生活方式而趨之若鶩。
另一方面,徐家匯美羅城的數碼區域已拆除重裝,將改為零售餐飲等業態令商場更“完整”,一街相隔的百腦匯何去何從?它在上周全新開業后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案。我原本只是好奇,會有什么新鮮好玩的,但沒想到全新百腦匯從內到外簡直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好過絕大多數購物中心,作為一個專業型賣場,絕對是魔都下半年目前為止最令人興奮的一個作品。
商場外圍
上文已經陸續放出2張商場的外圍照片,尤其從圖2可以看出,DELL、ThinkPad的招牌與之前的百腦匯并無太大差異,也是讓我一開始期望值并不高的原因,但有些布置還是做得彰顯用心。
▲ 值得玩味的是,場外的燈箱指示,除了右側附上樓層導覽和二維碼外,主畫面展出的竟然都是餐飲品類,百腦匯不僅僅想賣電子產品的心思可見一斑。
▲ 發光鍵盤裝置還是體現了數碼氣質,字母當然不會亂選——BUY NOW。
▲▼ 類似互動投影的運用,雖然不新鮮,但讓整家店的外圍三五步就有一個吸睛點,免去了傳統數碼品牌作為門面的單調。
但即使如此,改裝后的百腦匯依舊不具備太大的借鑒力,這些戶外的照片,都是我離開時再攝入的,因為當時的心態——如果內部沒有亮點的話,就不做報道了,事實當然并非如此。
1層 星河戰艦
首先,樓層主題的設定就已經與傳統數碼大賣場的概念不同,更多類似購物中心的做法,但考慮到品類的專業性,并不會有太多idea,雖然名字有點傻,但足以借鑒。
“一品一店”的做法規避了過往數碼廣場攤位的凌亂、經銷商的魚龍混雜,因此,我們也可以用常規購物中心招商的視角來看這家店,更值得玩味。
▲ 上文已經看到,類似DELL、ThinkPad、聯想等幾個傳統PC大廠都拿到了門面位,這點如同商場中的名表品牌一樣,雖然單一、略顯老氣,但江湖地位猶在,商場也需要依靠這些品牌來確立定位。而三星這樣在手機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品牌(爆炸門之前),則能拿到內場入口最好的位置,猶如如今的輕奢品牌。
▲ 說到手機不可能不提蘋果,當然蘋果直營店并未在百腦匯設柜,否則想必外立面都得改。授權經銷商的入駐,導致品牌在選位上的議價能力有所降低,但做過招商的應該了解,內場較深的位置聚客,只要給到較大的面積和足夠的展示面,依舊是品牌喜歡的柜位,這就是蘋果經銷商的選擇。
▲ 同樣是入口處,商場劃分了一塊區域用來做品牌的展示推廣,開業時的品牌是尼康,可能因為準備倉促,產品尚未到位,但從現場布置來看,形象尚可。
▲ 其實接下來才是重點,實際情況是當我們進入到百腦匯后,蘋果、三星這些品牌并非最大關注點。如同現在很多商場會注重中島區的打造一樣,百腦匯1層的中島區奉上了如今最前沿的消費數碼產品——VR、無人機、Gopro、可穿戴設備,也引得消費者關注無數。我最近介紹的案例,不論是K11還是百聯世紀購物中心,這些新開或者調整的商場,都不遺余力地將中島做得漂亮,百腦匯帶來的是一樣的感受。
▲ 走近看,大疆柜位旁竟然還頗有噱頭地做了個停機坪……用現在學術派很喜歡的話來說,那就是“場景式”啊!
▲ 智能可穿戴設備區,這面品類屏風設計,放到任何時尚品牌中去都不“怯場”,這也是1層在設計上最吸引我的小亮點之一。
▲ 走過一個轉角,新的亮點輪番轟炸,手扶梯旁設立的是服務臺,顏值高過很多購物中心,留意“樂之”,這是百腦匯自營品牌,下文中會帶來介紹,也是最大亮點之一。
▲ 與服務臺呼應的,是樂之咖啡,所以也就是商場自營的咖啡區,裝修風格當然與服務臺一致,走到這里,我對傳統數碼廣場的印象已經完全顛覆,增加品類 、加強設計并不會帶來這種感受,更多是在招商布局層面,簡直就是一個完整的購物中心案例。
▲ 在1層的后區,可以說是位置最差的角落,我們終于看到了百腦匯的自營品牌——樂之,該區域打造智能家電主題,由于剛開業,裝修味仍未完全散去,但已然人氣高漲。
▲ 店內對各個品類做了區域劃分,智能玩具、3D打印、智能家居等概念都是令現在年輕消費者趨之若鶩需要嘗試的。
▲ 最讓我感觸深刻的是,這位小朋友竟然是騎車前來,無緣無故給這家店增添了幾分“酷”味。
▲ 相比新興數碼產品的人頭攢動,傳統PC品牌雖然“一品一店”各有門面,并且也是所謂的邊廳位置,但人氣則冷清不少,這與現在購物中心那些傳統零售品牌何其相似。
2層 影音次元
雖說是影音次元,其實就是手機、相機、耳機等小數碼產品的樓層,當然這些品類的受關注程度如今要比電腦筆記本更高。
▲ 電梯上行口,一側是當紅互聯網品牌——樂視,但說實話專柜設計令人失望。
▲ 另一側則是影音系統牛牌B&O,這兩個品牌也為該樓層定下基調,當然更值得關注的是統一的楣頭設計,更具品牌專柜感,但品牌自裝的部分仍舊稍顯薄弱。
▲ 連帶過去的邊廳是一眾手機品牌,半統裝的感覺更為顯著,裸頂+射燈,更顯時尚感。
▲ 統一的門頭和燈箱,如果把入駐者統統替換成時尚品牌,那就是一家有意思的百貨購物中心,不會有違和感。
▲ 通道觀感,樂之作為自營品牌主力店,從2層開始,占據了每個樓層的中島區,也是消費者的必逛區域,比起周邊傳統品牌相對單一的自裝,樂之在裝修設計陳列布置層面都更顯用心。
▲ 同1層一樣,開放型的中島區反而在設計上更具想象力,參考上圖遠處的包柱設計。而已經在購物中心開品牌專店的小米柜臺,在百腦匯中并未有何出彩,但商場的楣頭設計做到了揚長補短。
▲▼ 相機領域傳統三強佳能、尼康、索尼也在該樓層各占一席,充分體現出商場這次只求做精不求做全,重品牌感的經營思路。
▲ 而傳統的手機周邊和售后等服務型柜臺被打造成了工作室,并配上咖啡吧等服務業態,瞬間逼格提升。
▲ 商場還提供手機回收和以舊換新等標準環保服務。
3層 電競蟲洞
隨著電競行業的崛起,職業化程度的提高,如今電競已經與“玩游戲”逐漸劃清界限,更多玩家與攝影、舞蹈、旅行一樣,當自己的愛好專業化后,便可以成為真正的職業,從而衍生出該領域的圈子、文化,我們也越來越多地能在綜合性購物中心看到電競館。百腦匯作為專業領域最有發言權的商場,勢必會將該品類及周邊產品一網打盡。
▲ 這個行業,品牌層面上我不是很懂,微星主板,不知道多年前有多少朋友在電腦開機時能看到,暴露年齡了。這里講的是,相比2層的統一楣頭設計,3層結合了電競本身比較炫酷的視覺觀感,在店鋪的框架上采用了統一格局,但品牌結合各自主題,采用不同的發光燈帶,規整中彰顯個性,這種做法此前在合生匯的城市集市中異曲同工,不過自選燈光色彩讓電競場館中昏暗的效果更為顯著,也更具科技感。
▲ 這個品類也有細分,例如“女士館”,看到現在很多品牌也紛紛開設“女性”或者“兒童”產品線,也是會心。
▲ 樓層中竟然還設有百腦匯天貓店的線下店,可惜時間關系沒能體驗其中究竟玩的是怎樣的O2O,不過這種線上轉線下的做法,又何止只是數碼領域在嘗試呢。
▲ 中部區域,我們依舊看到了樂之影音體驗區,這種涉足全品的自營方式,讓我想到了南京德基。
▲ 配合影音體驗的,還有例如智能投影儀等設備。
▲ 當然視聽設備少不了傳統影音品牌的入駐,但百腦匯也沒打算把它做成發燒友體驗館,我們只是看到了入門級的安橋。
4層 療愈星球
綜合性購物中心會在高樓層做什么?——兒童服務業態。百腦匯在高樓層做了什么?——兒童相關的科技數碼產品和服務業態。而且,做得還不錯。
▲ 首先介紹一下樂之,到了這個樓層,logo做了重新設計,去掉了中文,弱化了科技感,更具年輕時尚活力。
▲ 內部裝修設計和產品你能聯想到什么?——各大購物中心的潮玩雜貨店。
▲ 產品上少了毛絨玩具之類,更多的是與電子產品有關聯的益智兒童玩具。
▲ 由于是益智玩具,所以往往需要家長協助,因此舉家體驗的場景在這家店中隨處可見。商場也會有意識地定期舉辦親子活動,已經完全是綜合性購物中心或品牌的操作模式。
▲ 相比3層電競館的專業性,家庭娛樂兩大主機品牌X-BOX和PS專柜并排設置在了該樓層,商場墻面的壁燈設計得溫馨。
▲ 不過未來人類電競館可能是由于面積問題,被安置在了4層,這種品類跨層的現象,其實在各大購物中心中也都能遇見。
▲ 服務配套業態,我們能看到茶飲品牌。
▲ 該樓層的美發店,也提供兒童理發服務。
5層 星際名廚
商場頂層一般都是大餐飲,百腦匯也不例外,星際名廚的名字有點傻,不過招的品牌和形象卻都不錯。
▲▼ 類似胖哥倆、詹姆士芝士排骨都是很多主流購物中的目標品牌。開業活動也使得即使是第一天就形成了排隊等號的情況。
▲ 這個天、地、墻,不告訴你你能想得到是百腦匯?
B1 補給基地
最后才來說B1,是因為可以把餐飲部分連帶起來。但在實際逛的過程中,我們先是看了B1層,畢竟更容易到達,想必隨著經營的深入,該樓層的小餐飲也勢必會成為周邊辦公樓客群的選擇。
▲▼ B1層不論從商場的設計、裝修,到品牌的招商、布局、形象,都夠得上一線購物中心的水平,放到任何一個主流商場的地下樓層都沒什么問題。你說優客B1層做得好?我覺得百腦匯也不賴,你說來福士B1人氣高?我覺得百腦匯的形象不輸。
▲ 由于該樓層更多是整體氛圍,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相信如此品牌布局是足夠吸引人氣的。
商場設施
作為一家新開商場,在硬件層面無意需要走在前面,而作為一家專注科技數碼類產品的商場,更需要在這方面體現出前瞻性,百腦匯展現了整體的軟硬結合,既有科技感較濃的各類大屏幕,又不乏吧臺等小資設計。
▲ 扶梯旁,直接顯示屏拼成一塊高清“大燈箱”,當然播放的是動態視頻。
▲ 商場樓層的主要位置,我們也能看到這類高清屏,從這個畫面看,堪比超薄燈箱,但一次性投入,利用率更高。
▲ 而在真正的燈箱位,我們看到的是傳統水墨畫風配上“我愛科技”這樣極具反差效果的文字,別有一番風味。
▲ 1層的WELCOME櫥窗也做得簡單質樸,但具有品牌感。
▲ 手機充電區,設計得優雅小資。
▲ 中間是吧臺加高腳凳,兩側則是業界的名人名言,不失為一種有趣的通道設計方式。
▲ 手扶梯旁的樓層導覽,標準商場水平。
▲ 自動扶梯處的天花,先別說好不好看,我想說,商場這次在設計層面動足了心思。
▲ 作為數碼廣場,開業活動也是前沿,送VR眼鏡。
▲ 商場想走多遠,取決于你有多大的勇氣去突破。
以上,是我對徐家匯百腦匯重裝開業首日的觀感,最后來嚴肅地總結一下:
1. 百腦匯此次重裝開業,為數碼廣場樹立了新標桿。
2. 用綜合性購物中心的方式,打造了一個數碼廣場。
3. 商場的整體設計已經足夠出色,如果品牌店裝能跟上的話就完美了。
4. 樂之主力店的打造堪稱完美,這是很多百貨商場想做也沒做成的事。
5. 我以前的文中有說過,對于各個商場,評判標準不一樣;但對于百腦匯這家店,如果放到所有的購物中心去看,不負責任且客氣地說,至少好過60%的商場。
6. 我希望大家不要總對K11這樣的店趨之若鶩,畢竟它無法復制,即使你想學也學不到神,百腦匯這家店雖然不是購物中心,但同樣有很多值得借鑒,且可以復制的亮點。
最后再提一句,徐家匯最新動向不止百腦匯,它作為新開店,自然亮點多多,但旁邊的美羅城,雖然仍在調整期間,但已經有不少新穎的品牌可以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