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細看世界各國著名的新創企業家們,幾乎都擁有統一的穿衣情結。在現代生活中,簡約的服飾搭配正成為一種新的時尚標志,其最大的理由是“把選購衣服的時間也節省下來,希望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例如:素色T恤+牛仔褲=最佳標配。
Apple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已故(美)
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美)
ISSEY MIYAKE的創始人三宅一生(日)
TSUTAYA的創始人增田宗昭(日)
teamLab的創始人豬子壽之(日)
事實上,不僅限上述所列舉的人物。相信在許多著名的企業里,也有不少人每天會穿著同樣款式的服裝。最初,可能會認為是個人對某個系列品牌的嗜好。同一款式的襯衫有20件,同一款式的鞋子有4雙。
若干年前,發自美國80后的“三不主義”,被經濟學界視為年輕一代理財的里程碑,甚至影響至整個歐洲的年輕人,這對世界的消費和金融都會產生重大的后果。年輕人開始認為與其每天不知道穿什么好,還不如每天穿著同樣款式的、簡約的服裝才是最酷的、最時尚的。特別對于從事創意的工作者來說,是最具獨立個性的表現。
如今,即使經濟上比較富裕的,比起購買最新款式服裝的人,不買的人才值得尊敬。無論如何都得花錢的情況下,類似“把鞋拿去店里修理”或者“同樣款式的服裝再買一件”的消費行為更能獲得理性的評價。早在100多年前,英國的貴族、紳士們穿著價值不菲的純手工制皮鞋,在日常使用中非常得愛惜、時常保養。就此,英國式的價值觀被廣泛的傳遍了整個歐洲大陸。
在日本,女士服飾的設計需求也開始變得更加重視實用性了。工作中,即使穿著深色系套裝也并不稀奇,這在10年前是不敢想象的。調查證明了穿著深色系套裝,“更加顯瘦”、“不容易臟”成為了主要的理由。她們認為與其穿著鮮艷的服裝,服裝的實用性使得職場女性更具專業性。
30年前的經濟高速增長期時,日本人曾瘋狂地追足過“世界高級名品”的風潮。而現在某些具有社會地位的人,即使穿著大型連鎖量販店的服裝也看似平常起來。比如,女性會選擇購買優衣庫的內衣,是因為被面料方面具有良好的吸汗性能給吸引了。優衣庫曾以會員的購物記錄作了數據分析,認為家庭經濟較為富裕的客群也會選擇購買優衣庫的商品。這一現象或許成為了日本現代女性消費持續減少的現象吧。最終導致百貨零售業中,毛利最高的服飾經營的業績也開始變得不容樂觀了。
現代職場女性由于工作繁忙,花時間逛百貨店、購物中心的現象也正在逐漸減少中。通過網購所帶來的便利性,把心儀的商品放入購物車后,第二天就能送貨到家。一旦看上了某款服裝的樣式,就會定期購買的消費行為證實了已沒有必要再特地去百貨店、購物中心,網購已經足夠滿足購買的需求了。相反,有一部分的客群仍然喜歡去店里摸摸實物感受一下,所以作為商品展示窗口的實體店恐怕將永遠不會被市場給淘汰的。
按現狀來看,每季度新品上市的服飾獲得大賣已不再是件容易的事了。百貨零售業為了吸引顧客來店,不斷地策劃各類促銷等場地活動開展銷售業務。效果到底會怎樣呢?或許這樣的做法只能“一次性”的召集顧客吧。
如果去觀察歐美國家,那邊的服飾穿著風格則更加統一化。市中心的人們穿著西裝打著條紋領帶,郊外的人們都穿著 “landsend”(美國知名休閑服飾的網店)的Polo衫和短褲。由于人種眾多,所以很難察覺,其實他們的發型也較相似。這樣看來,今后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可能也會變得更加簡單化,并且往同一化發展吧。
【編譯:蓋瑞】
- 該帖于 2016/10/24 16:0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