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中國市場還沒有實體店的美國梅西百貨攜手天貓在上海啟動超級品牌日儀式,美國老牌百貨店也將注意力轉向了電商,百貨在中國真的無路可走了嗎?
丁昀認為,百貨業萎靡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己:忽略消費者升級的事實,線下體驗差,差異化商品變少。而這三個痛點都可以通過化妝品來突破。
虧損和轉型成為百貨店關鍵詞,誰搶走了百貨的流量?
2016年上半年,在單體百貨、購物中心以及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業態中,22家公司共關閉了41家店鋪。其中,百貨與購物中心15家,歇業店鋪的營業總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被關店鋪持續經營時間平均為6.84年,其中,百貨與購物中心為8.67年。
(圖片來自聯商網)
(上市公司財報不完全統計)
從以上圖表可以發現,在電商發展迅猛的情況下,大部分百貨增速都為負數,百盛和南京百貨出現了虧損的狀態。
很多人把百貨行業的蕭條的原因歸于電商的發展壯大,搶占了一部分市場導致百貨行業冬季到來。但是丁昀認為百貨行業的蕭條這并不完全是因為電商,他認為電商只是抓走了對價格敏感且不需要服務體驗,對標準化產品有需求的客戶,這些客戶本來就不屬于百貨,百貨主要針對的是高端消費人群。
“百貨業萎靡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己,第一是忽略消費者升級事實,第二線下體驗差,第三差異化商品變少。而這三個痛點都可以通過化妝品行業來突破。”
為什么說化妝品能拉一把?
丁昀認為,化妝品在百貨里是一個復雜的品類,因其具有差異化,品類繁多,更新速度快,對線下的體驗較高等特性,百貨可以抓住化妝品的特性將以上三個痛點一一擊破。
他舉例,化妝品行業更新特別快,新款一般都會先在專柜,想要了解新款的首選途徑就是專柜。電商客服大多是非專業班子,對于化妝品也不會有很全面的了解,隔著網絡的他們當然不如百貨BA面對客戶,對其肌膚有一定的觀察之后再推薦更有說服力。
丁昀透漏,像SK-II、海藍之謎等高端化妝品的線下專柜和線上渠道價格沒有太大區別,化妝品線上渠道只是做一個推廣的功能,那么在價格沒什么區別的前提下,消費者更中意去百貨專柜體驗后選擇適合自己的化妝品。
丁昀表示,由于電商的局限性,化妝品線下體驗更具優勢,高端消費者購買體驗大多會選擇在百貨完成。對很多女人來講,逛化妝品專柜也是一種體驗生活的方式。因為不同化妝品品牌,代表著它們所倡導和引領的不同生活方式。化妝品通過這些特殊性應該可以聚焦到注重體驗、對產品本身以及品牌有追求的高端客戶。
這三家店都靠化妝品實現了逆襲
北京的漢光百貨店抓住了化妝品行業的優勢,轉型非常迅速并且有效。漢光百貨的前身北京中友百貨于1999年開業,位于著名的西單商圈,曾經首創"返券促銷"和"36小時不打烊"的營銷先河,也是年輕人的約會首選之地。如今的漢光早已成長為北京的地標性百貨公司,化妝品銷售也名列前茅。
漢光百貨定位非常明確,主要聚焦西單25歲到30歲左右的年輕文藝或者知性高端女性,一樓化妝品的定位人群更為年輕,平均年齡在18歲到30歲左右。
丁昀介紹,由于一樓的化妝品歷史資源最強,所以漢光百貨想將此作為突破點,就在2006年將自己將近一半的資源給了化妝品品牌。通過會員制的方式儲備年輕的女性客戶群體,在電商發展迅猛的背景下,一樓化妝品專柜通過創新制定線上試用頻道、演示試用小樣和微信營銷企劃活動進行導流。
此外,漢光百貨還增加了功能性的補充,比如樓下的快餐和樓上的社交性餐飲,為吸引人氣做貢獻。
在武漢,首屈一指的當屬武商廣場(前武漢廣場),據武商廣場策劃部經理徐萍透露,武廣的化妝品是一直都是全國第一。
走進武廣,品牌云集是其一大特色,例如全武漢只有武廣有海藍之謎的專柜,除此之外,武廣專柜的BA經過嚴格的專業和職業訓練給人美容體驗,同時還會請專業的造型師和模特在彩妝專柜演示如何使用彩妝品牌吸引人流。不同于漢光創新型售賣方式,徐萍介紹,武廣一直致力于給客戶最純粹、干凈的體驗。
在國外,梅西百貨也通過化妝品行業進行轉型,韓國美妝電商平臺Peach&Lily將要在梅西百貨開一個韓國美妝店中店,它不僅要成為零售商,還想集肌膚顧問、美容指導、美容師多重角色于一身。美妝部不久后將推出受年輕消費者歡迎的MAC,Benefit和Clinique“美妝吧”,在這里不僅銷售化妝品而且提供化妝課程、修眉及其他美容服務。美妝、鞋履及香水營銷經理兼執行副總裁Muriel Gonzalez介紹道:“這幾個品牌是梅西百貨的暢銷品牌,在這里我們將為年輕消費者定制妝容。雖然我們的美妝部風格以奢華和嚴謹著稱,但我們希望為這些年輕消費者創造更有趣的購物環境。”
丁昀表示,化妝品進入百貨是一個導心的作用,化妝品要通過百貨店樹立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同時化妝品的品牌性,體驗性,導購性三個特性可以幫助百貨店吸引高端消費者,百貨可以通過會員制的方式留住高端核心客戶。“化妝品和百貨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人氣旺和好的會員管理制的百貨才有化妝品專柜愿意進駐,同樣的,核心品類資源豐富和會員定位強的化妝品牌也會帶動百貨的發展。”其表示。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劉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