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店鋪形象是否“過時了”?
例如:貨柜是否過于陳舊需要更換?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留意導入區其他的視覺宣傳點,例如:店鋪的門頭LOGO從主通道的視角是否清晰可見?門口的POP是否能夠在顧客路過的幾秒鐘內清晰地傳遞店鋪希望表達的信息?
那么具體該怎樣判斷?下面以門頭為例進行剖析:
(1)查看門頭是否被樹枝等物遮掩,如果遮蓋,應設法清除樹枝等物,門頭暴露度應不低于50%。
(2)檢查門頭最后一次更換的時間,如果是在24個月以前,且房租到期時間大于24個月,則應更換門頭。
(3)檢查門頭最后一次清洗的時間,如果為30天以前,則應清洗門頭。
今年開始,全國有一大波便利店都開始了一輪店鋪升級潮流,這也是短時間內吸引客流最直接的方法。
2、氛圍配置到位了嗎?
氛圍的配置對于提升顧客關注也是格外重要的。
(1)在燈光方面。我們首先要確保導入區的燈光足夠明亮。有些便利店為了節約成本,白天不開燈,導致店內昏暗,自然也陷入了“顧客不進店”的惡性循環。
當然如果周邊競爭門店的燈光都很到位,我們就要考慮利用光色的限定作用來強化顧客的關注。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采用與周邊店鋪差異化的光色燈源進行照明。
(2)在音樂方面。我們要檢查店鋪的音響設備是否完好,位置是否合理,并確保店鋪播放的音樂的類型和音量能夠準確地表達了門店的定位。
3、陳列是否夠“搶眼”?
很多店鋪的陳列無法引起顧客關注正是因為缺少對顧客動線方向與視角方向的考量。員工在進行陳列前,一定要走到主通道的位置走一走、看一看,以便確定顧客第一眼看到的視覺位,并將最佳的視覺點規劃到這些陳列位上。
在確定了重點陳列位置之后,就需要在陳列的表現手法上進一步強化,以提高顧客的關注了。
(1)盡可能使用誘目性較高的陳列色彩,吸引顧客視覺關注。
(2)要考慮整體通透的視覺感。這就要求我們在做陳列時更多地考慮整體的視覺印象,而不能僅僅對于櫥窗流水臺以及背后的高柜進行孤立碎片式的陳列。
這些視覺的通透位置應當在季節、風格、色彩及主題上傳達清晰一致的信息,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確保顧客的視覺關注從而提升入店率。
這一類情況雖然已經成功地讓顧客關注到門店,但在讓顧客產生興趣方面稍欠火候。對此,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商品!
我們所配置的產品是否有相當的比例是應季的暢銷商品?這些暢銷商品是否又讓顧客注意到了呢?
4、陳列商品的豐富度夠嗎?
產品陳列的豐富度在很大情況下會影響顧客的進店興趣,特別是入口處堆頭的陳列必須豐富。
入口處堆頭主要起到吸引顧客的作用,1-2個單品很難全面捕捉到門前經過的顧客,所以通常會選擇8-12個單品,并跨越不同的品類和不同的價格帶。
5、陳列商品的季節性對嗎?
商品應季與否對顧客是否產生興趣進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在給店門口的商品進行陳列調整前一定要結合溫度和天氣狀況配置合適的產品。
這一部分不用多說,夏天陳列面膜、防曬、暢銷飲料、蚊香液,秋冬陳列唇膏、暖手寶,下雨天則可以擺上雨傘或雨衣。
6、你的陳列夠“新鮮”嗎?
對于我們的老顧客而言,陳列的新鮮度是影響其是否進店特別重要的因素,所以這里就要涉及到陳列調整頻率的考慮,那么多久調整一次陳列比較合理呢?在小編看來,入口處的堆頭/端架產品通常以15-20天為周期進行更換。
不過,每個店的具體情況不同,店老板可以依照數據分析出店內會員的到店頻率。將重點會員的到店頻率,并與陳列的調整周期結合起來。
7、吸客區商品價格是否合理?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思考就是陳列的價格布局上面出現了問題。
吸客區通常是陳列的是周轉率偏高且價格偏低的產品,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一開始因為價格問題就將顧客嚇跑。同時,我們也可以設置一些“特價”“爆品”標簽進一步顧客“安心”。
8、導購員是否太“熱情”?
如,顧客剛剛對門口的產品產生興趣,導購員就著急著快步向前,一股腦地向顧客介紹這介紹那了,顧客只能無奈地扭頭就走。“等”的過程也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一上來就給顧客過多的壓力。
9導購員站對了地方嗎?
導購員的站位也很重要,我們經常看到導購員站在兩個主通道口的位置,如同兩個門神左一個右一個,而這樣的站位恰恰直接阻擋了顧客進店。
所以迎賓時我們一定切記:不要下意識地站到通道主入口的位置,因為這么不經意地一站,原本入店的客流就進不來了。
10、通道口布局夠寬嗎?
最后一點是通道口的布局問題。
首先,通道的主入口布局要有一定的寬度,一般來說一個門店入口的寬度最好能達到1.5米以上,如果是開放式入口,整個入口的寬度就應當有2-3米的寬度了。
1.5米差不多可以允許兩個顧客肩并肩同時進入,而2.米差不多能夠同時允許三個顧客肩并肩進入,足夠寬的入口才能帶進足夠多的**。
自查完這10個細節原因之后,你知道該怎么做了嗎?(來源:便利店老板內參公眾號)
2016-11-09 20:45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