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冷門旗艦”到銷量被Surface反超,曾經(jīng)被視之為平板銷量拯救者而推出的iPad Pro,已然成為蘋果近幾年較遺憾的產品之一。
不久前,IDC公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平板電腦的市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蘋果42.55億美元的營收與去年同期的42.76億美元基本持平。然而,一個不太理想的數(shù)據(jù)是,iPad Pro的季度銷量不及整體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在三星、微軟等品牌的擠壓之下,被寄予厚望的iPad Pro是否會和“新一代生產力工具”失之交臂?
三星、微軟、蘋果,對于生產力工具的認知有何不同?
無獨有偶,同樣瞄準新一代生產力工具的還有三星和微軟。為了進軍這個市場,三星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了Galaxy TabPro S,微軟的Surface系列也進化到了第四代,三大科技巨頭在圍繞生產力工具的新戰(zhàn)場上再次站到了對立面。
距離iPad Pro和Surface Pro 4的推出已經(jīng)一年有余,Galaxy TabPro S也已上市了幾個月的時間,市場和消費者卻給出了不同的反映,iPad Pro未能完成蘋果進軍辦公市場的夙愿,娛樂化的iPad Air和iPad mini依舊是蘋果銷量的主力軍。相反的是,三星憑借Galaxy TabPro S正在成為新一代生產力工具的最佳代表,微軟的Surface Pro 4幾乎成為下一代PC的方向標。
原因何在?或許還要從兩個方面說起。
1、產品是否為辦公而生?
在iPad Pro身上很容易看到蘋果的改變,比如對觸屏交互情有獨鐘的蘋果為iPad Pro配備了鍵盤和Pencil(手寫筆),在屏幕上也擴大到了12寸。可除此之外,消費者很難看到iPad Pro和其他平板的不同,甚至有不少人質疑iPad Pro的便攜性。
雖然iOS系統(tǒng)上增加了不少辦公軟件,可從用戶的吐槽來看,辦公反倒成了iPad Pro的雞肋功能。而銷量也恰如其分的表達了市場的態(tài)度,以中國市場為例,iPad Pro上市一個月之后的激活量僅為4.9萬臺,遠低于預期,且今年前三季度的表現(xiàn)難有可圈可點之處。
反觀三星的Galaxy TabPro S,在目標人群上更多的瞄準了商務辦公人士,二合一平板電腦的定位也迅速獲得了消費者的共識。和Surface一樣,Galaxy TabPro S標配了全尺寸鍵盤以迎合筆記本和PC用戶的使用習慣。
和蘋果不同的是,三星和微軟對二合一平板電腦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在Galaxy TabPro S的設計以及后期的營銷上,三星更看重產品本身的商務辦公屬性,比如采用在辦公方面更加成熟的Windows10操作系統(tǒng),在保證產品輕薄便攜的同時努力提升性能和效率,如此種種。而Surface系列本身就是微軟為合作伙伴打造的樣本,也是微軟為數(shù)不多贏得用戶口碑的產品。
2、如何改變用戶認知?
從MP3到手機再到智能手表,蘋果在近十年的產品越來越偏向于消費電子,盡管這是一家以PC起家的公司,卻很少有人把蘋果和辦公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和科技發(fā)展的趨勢不無關系,好比說隨著功能越來越豐富,手機更多的在充當娛樂工具而非通信工具。
而蘋果的不足在于,過去的重心一直在大眾消費市場,而忽略了商務市場的布局,即便是在“Wintel聯(lián)盟”時特例獨行的Mac系列,時尚標簽也早已超越了辦公的標簽。具體到產品本身來看,iPad Pro繼承了手機和平板電腦上深的用戶喜愛的iOS系統(tǒng),但這個系統(tǒng)的娛樂印象早已淹沒了其在辦公方面的應用。
三星以及同一陣營的微軟、華為等則是蘋果的另一面。可以說,在商務辦公領域,三星的品牌認知要遠高于蘋果,這也是Galaxy TabPro S能夠迅速占領這一市場的原因之一。從另一方面來看,在微軟Surface之后,再加上其他PC廠商的積極配合,二合一平板電腦迅速成為辦公市場的新趨勢,三星Galaxy TabPro S的到來可謂恰逢其時。
生產力屬性缺失,蘋果或錯失辦公市場
如果蘋果不能賦予iPad Pro更多的生產力,以及最大程度的改變消費者對iPad的認知,留給iPad的未來可能遠不及Mac電腦的結局。
一方面,三星、微軟等在二合一平板領域的動作越來越大,微軟憑借四代產品成功教育了市場,而Galaxy TabPro S的出色表現(xiàn)和在商務市場的成功,為三星進一步深耕市場奠定了基礎。可以預見,未來這個市場將涌入更多的玩家,也就意味著蘋果在這個市場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在生產力和娛樂性之間的選擇一直困擾著不少人,而站在廠商的角度來看,滿足娛樂性的要求并不難,Galaxy TabPro S等在娛樂方面的表現(xiàn)能夠完全滿足需要,iPad在這個市場并沒有形成不可取代性。
在今年3月份的新品發(fā)布會上,9.7英寸的iPad Pro應運而生,取代了此前同樣尺寸的iPad Air系列。也就是說,在12英寸的iPad Pro折戟之后,蘋果也在積極求變,以至于在產品尺寸上作出了妥協(xié)。可即便如此,iPad Pro的銷量并未能達到預期,至少在銷量上定義為“新一代生產力”的iPad Pro遠不及為娛樂而生的iPad Air 2和iPad mini 4。或許除了產品本身的變革,蘋果還必須解決另外兩個問題。
其一,賦予iOS更多的生產力。在蘋果看來,iOS或許是“未來計算的絕佳代表”,但目前的表現(xiàn)很難取代桌面操作系統(tǒng),辦公軟件選擇的單調、產品可擴展性方面的遺憾、配件的豐富度和價格等,都束縛了iOS生產力的釋放。
其二,拋棄娛樂化的產品標簽。正如前面所說,在辦公市場蘋果并沒有很強的品牌認知,如何在后期的營銷上逐步弱化娛樂產品的色彩,并賦予iPad Pro更多的營銷資源和更開放的“生態(tài)”,都將決定iPad Pro未來的成敗。
結語
對于科技廠商來說,不斷追求科技的進步與創(chuàng)新一直是其共有的目標。并且市場上良性的競爭,對科技的進步的益處是十分明顯的。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三星和微軟等廠商的強勢突圍下,蘋果的產品也會進一步優(yōu)化和改進。不過,作為主要的競爭伙伴,三星也勢必會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產品。
Alter,互聯(lián)網(wǎng)觀察者,長期致力于對智能硬件、云計算、VR等行業(yè)的觀察研究。微信公眾號:sp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