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卡佛也未能逃出買手店“南熱北冷”的魔咒。國際著名設計師精品店連卡佛總裁Andrew Keith近日透露,相比于上海與成都兩門店的雙位數增長,連卡佛在北京的兩家門店均獲得零增長。分析認為,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消費者與國際接軌的方式更多,連卡佛在北京面對的行業競爭壓力更大。
Andrew Keith透露,已連跌19個月的香港零售業在圣誕假日季有望復蘇,連卡佛香港店鋪也將受益,另外內地的整體銷售也出現增長。Andrew Keith稱,雖然內地游客赴港數量大幅下滑,但實際上連卡佛百貨的主要客戶群為香港本地居民,圣誕節前夕的購物旺季,將促進集團在該地區的業績增長。此外,連卡佛在上海與成都的兩個門店均取得雙位數增長,內地消費者已逐漸回流,集團看好內地市場。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連卡佛在上海與成都的兩個門店均出現雙位數增長,但在北京的兩家門店整體銷售持平無增長。不過連卡佛集團并沒有透露具體的銷售數據。另外,集團表示,中國新興品牌、運動休閑品牌在當前零售環境下收獲了不錯的業績。同時,集團還表示,將在門店內增加更多的亞洲品牌,將亞洲品牌目前20%的比例增加到50%。
連卡佛曾幾度試水內地市場但均以失敗告終,于2007年再度北上。2013年連卡佛重回上海灘,并于2014年進駐成都。有從業者表示,對于奢侈品而言,北京對于高級珠寶、腕表的消費可能稍強于上海等南方城市,但上海、成都等南方城市的市場環境比北京更適合零售業,上海年輕人對新晉品牌的接受度也更好。此外,有分析人士表示,連卡佛目前受到電商的嚴重沖擊,店鋪租金高居不下,且引進的品牌多是設計師和小眾品牌,但定價不菲。在部分消費者的觀念中,不愿意花高價去購買一些并不熟知的品牌。
北商研究院特邀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認為,連卡佛作為買手制品牌,對消費者有一定吸引力,但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消費者與國際接軌的方式更多,購買一線品牌的選擇和渠道也更多,連卡佛在北京面對的行業競爭壓力更大。在成都等城市,連卡佛的商業競爭水準,特別是高端品牌的經營處于領先位置,當地高消費人群對連卡佛的認可度會更高一些。此外,賴陽認為,北京地區競爭激烈,奢侈品旗艦店眾多,不少旗艦店品牌層次高于連卡佛,北京SKP、國貿商城等地區的集群效應也更強。而連卡佛經營層級與奢侈品旗艦店存在差距,展示空間、規模和上新速度也無法媲美奢侈品旗艦店。“一線城市消費者更注重新款、走秀款,這些是大型奢侈品旗艦店可以滿足的,而對于以買手制為主的連卡佛,購買周期較長,恐怕難以滿足北京地區高端消費人群的需求。”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吳文治 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