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就在上月結束的雙十一狂歡購物節中,驚艷群芳的服飾類品牌當屬優衣庫。不管是當天類目第一的銷售業績,還是半日線上售罄成功引流線下的妙招,身處輿論風口浪尖的優衣庫做出的回應卻只是:今年的銷售速度比往年快......
話題性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營銷手段。除了上述那招半日售罄,“優衣庫試衣間”話題也曾引起不少爭議,每每被人談及,都帶有一絲調侃和諷刺意味。
那么,試衣間到底有何等魔力,可以令理性的高級動物——人類,頓時失去理智?
為了一探究竟,記者隨即走訪了北京和杭州的部分快時尚門店,其中包括了那個鼎鼎大名的北京三里屯優衣庫。
部分快時尚品牌試衣間調研情況
不難發現,小小試衣間內,確實隱藏著許多小秘密。鞋子、鏡子、凳子、鞋撥子、掛鉤、燈光、空間......
匠心是什么,約等于一雙拖鞋
在沒逛到優衣庫和MUJI之前,記者曾一度陷入深深地懷疑中——快時尚已經“快”到連顧客脫鞋的機會都不給了?
就連現在一路飄紅,老板幾度登上世界首富的ZARA,相比之下,在細節處理方面也略顯遜色。因為,記者一路走訪下來,H&M、ZARA以及GAP等多家快時尚門店均未提供拖鞋。
記者只在優衣庫和MUJI的試衣間看到了拖鞋。巧的是,這兩家還都是日企。然而,你以為就一雙拖鞋這么簡單?那就太低估日企的匠心文化了。
記者仔細觀察發現,優衣庫幾家門店試衣間的鞋子都是當季款式,即冬款,拖鞋里面有一層薄薄的絨,并且鞋子整潔,無異味。
優衣庫試衣間拖鞋
MUJI試衣間拖鞋
除此以外,掛鉤墻面“本店提供免費修改褲長服務”的廣告醒目而溫馨。
優衣庫試衣間墻面小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三里屯優衣庫和H&M試衣間和其他地方還略有不同,男女分開使用。
據說在不雅視頻流出后,三里屯優衣庫的試衣間就分開了,2樓只限女生,男士只能上3樓。而在北京其他大部分門店都是男女混用,但是男女不能同時進入一個試衣間。
北京三里屯優衣庫外立面
北京三里屯優衣庫試衣間
北京三里屯H&M試衣間
再說說MUJI,這個在西友百貨從40種自創單品起家的“沒有標簽”品牌。一貫的性冷淡風,讓它一下子博得了眾人的眼球。
相比于優衣庫、ZARA、H&M這類快時尚,MUJI顯得更為多樣,它售賣的不僅僅只是衣服配飾,更有書籍、化妝品、家具、生活用品等等。
和優衣庫類似,MUJI的試衣間也提供拖鞋,而且是自家產品,店內就有售賣。
除此之外,MUJI還貼心地為顧客提供了鞋撥子,這是記者走訪了上述6大快時尚品牌的幾十家門店當中,唯一一個提供鞋撥子和衣架的品牌。
MUJI試衣間鞋撥子
并且,也是唯一一個提供服裝搭配服務的品牌。在其試衣間,就可以看到醒目的標識。
MUJI試衣間衣架和標識
店里尋它千百度到頭來卻只是個“三無”
相比沒有提供拖鞋這一點,Forever 21杭州店給人的印象就更為“深刻”了。從外觀上看,3層透明玻璃外墻,隱約顯露著里面陳列的各式衣物,再加之碩大的門頭,就算其旁邊有著杭城最大的蘋果旗艦店,看起來也毫不遜色。
Forever 21杭州店外立面
進入門店后,一眼看,和其他快時尚品牌陳列沒什么太大區別。記者隨機挑選了幾件衣服,準備趁機去試衣間探探究竟,可轉了幾圈都沒見到試衣間的真面目。記者隨即去了2樓,除了衣物擺放更為密集外,跟1樓其實沒多大區別。
不過這里有今年11月份增設的5個試衣間。但里面的輔助設備令記者有些失望,除了4個掛鉤和一面鏡子,空空如也,空間也略顯狹小。
Forever 21試衣間
考慮到是新設的試衣間,記者心想或許設備還未配齊。抱著不放棄,不拋棄的念頭,記者隨即來到了頂層。
不看不知道,這一層的服飾密集程度直接從2樓的3級跳到了5級。放眼望去,密密麻麻都是貨,陳列混亂。甚至還出現了不少死角,動線如同迷宮,走到了死胡同,必須原路返回。
而在看似收銀的柜臺旁,居然還用紙箱堆起了近1米高1米寬的“雜貨間”。此外,記者在這一樓層沒找到試衣間。
記者折回1樓,詢問店內唯一的一位營業員。店員告訴記者,“負一樓也有試衣間“。
可一進試衣間,記者傻眼了。整一“三無”產品:一樣沒凳子、沒鞋子、就連鏡子也貼上了有“微信掃一掃二維碼關注”字樣的廣告。然后,連最起碼的照鏡子也成了試衣障礙......
作為較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在經歷了江蘇常熟首店失敗后,2012年在香港也曾一路高歌猛進。而今在杭州這樣的表現,著實令記者捏了把汗。
有資料顯示,從2013年開始,Forever 21同店銷售迅速下滑,直至去年仍為負增長。
其實,快時尚在中國從去年開始已經疲態盡顯,瓶頸凸現。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十月底,僅我國大陸市場關閉的快時尚零售門店就多達530家。這和曾經的快時尚當道,各大商場都以引進快時尚為吸客點,將其作為主力店已大不相同。
一味急功近利、浮躁盛行的“短平快”思維“居功至偉”,因為要“快”,而忘記了品牌建設、文化沉淀;為了追求所謂的“低價”,忽視了質量管理、品質控制,致使一些快時尚產品淪為質次價低甚至假冒偽劣的代名詞。
而在當今“服務為王”的時代,若再不下功夫抓住人心,或許消費者也只能在內心吟唱:如果忽冷忽熱的溫柔,是你的借口,那我寧愿對你從沒認真過。
到底這感覺誰對誰錯,我已不想追究,但從小小的一個試衣間所體現的問題,卻已高下立判......
(來源: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