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年年過,年年有不同。2017年春節轉眼間就將到來,怎么抓住這一年之間做銷售的最佳窗口期?如何才能為明年的業績開一個好頭?我覺得有三點值得零售企業注意。
其一,春節來得早,檔期短,爆發快。
2016年的春節是2月8日,元旦過后有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來籌備,時間很充裕。同時,由于春節距元旦的時間較長,春節檔期相對較長,因此啟動慢,在營銷促銷上需要進行引導,循序漸進。
而2017年的春節是1月28日,比上年提前了11天,也就是說,春節營銷檔期縮短了11天,要完成同樣的銷售,每天的銷售壓力顯著增大。
此外,今年的12月29日就開始進入臘月,明年1月5號就是臘八,20號就是小年,非常緊湊,因此可以預計,消費高潮會提前到來,集中爆發。
因此,一定要把握時機,提前籌備,作好萬全準備,包括貨品、收銀、人員等等,都要大幅提前,盡早到位,企業的新年工作會議、供應商年會、員工聚餐之類的“例行安排”,都要讓位于春節營銷,基本上,2017年春節市場從元旦就要啟動。
其二,銷售很重要,利潤更關鍵。
有一句話說得好“無法盈利的銷售額毫無意義”,特別是在春節這樣的非常時期,賠錢賺吆喝差不多是一種犯罪。
2016年全年,零售企業基本上都是在各種營銷、促銷中度過的,“價格戰”打了快整整一年了,春節期間也該休養休養生息,恢復恢復元氣了。
況且,還有兩個很有利的條件,一是電商因為快遞小哥回家過年基本停擺,二是一些“玩情懷”的企業春節期間要關門放假了,還在堅持為人民服務的企業賺取點正常的利潤,正當其時。
何況,在消費升級之下,在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中,價格未必是人們最為關注的東西,商品質量、食品安全、服務品質、節日氛圍、好的彩頭等等,可能才是影響人們消費決策的關鍵因素。
因此,我認為,春節營銷、促銷應該從三個維度進行:
第一,打好節日牌,營造歡樂、喜慶的節日扭轉,營造出十足的年味,讓遠方歸來的人們嗅到故鄉的味道,勾起兒時的回憶,畢竟春節才是咱中華民族最盛大的節日,相比之下,其他的任何土節洋節都弱爆了;
第二,打品質牌、服務牌,商品質量一定要好,食品安全一定要到位,數量一定要充足,服務也一定要到位,這些方面失守將帶來嚴重后果。而質量過硬、安全有保障的年貨,大多數人都不會計較價格是貴或便宜了一星半點的;
第三,促銷活動的設計應以幸運抽獎、關注發紅包、滿額送禮返券等活動為主,實質性的促銷應以品牌自有活動為主,門店進行打包,冠以主題,以共性活動統領,增添一些搶紅包、即時發放優惠券之類的玩法,不宜大規模的低價促銷,特別是打折促銷。
但青島的一位資深企劃朋友不同意我這一觀點,他認為,現在的競爭太激烈了太過度了,而春節銷售占到企業全年銷售的1/4,春節之后將是漫長的淡季,企業必須大投入、大出血、大促銷,全力以赴才能為有所收獲,春節失手恐怕“萬劫不復”。
他的看法當然也是對的,我國各地零售市場千差萬別,青島這幾年大體量商業地產供應增加之快,可謂前所未有,購物中心對著門開已成常態,僧多粥少,確需使出吃奶的力氣來做春節促銷。這與筆者所在的中部三線城市有很大不同,他所服務的門店只是青島零售“列強”之一,與筆者所在的企業強勢領先、“一店獨大” 的龍頭地位也大不相同。
因此,保銷售還是保利潤,“瘋狂大促”“低價促銷”還是打打“文化牌”“情感牌”,可能也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店制宜,不能一概而論,不能“一刀切”。
其三,突出重點,分段推進。
雖然統稱為“春節市場”,但元旦到2月14日情人節一個多月的時間,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是元月13日以前,基本上是預熱階段,此階段不妨推出一些低價促銷,進行宣傳推介,市場預熱,這時大多數電商還沒有放假,某寶年貨節剛剛進入尾聲;
二是從元月14日至除夕,是春節市場的高潮期,這時要將“產能”全部放開,促銷應以滿額送、大單獎勵、幸運抽獎等為主,鼓勵人們打年貨;
三是從春節至元宵階段,此階段重點圍繞拜年送禮及鬧元宵進行氛圍營造、商品陳列、營銷促銷,還可以以一定的優惠刺激鼓勵人們購買禮品卡、禮品券;
四是從正月初八以后,就應該開始情人節的宣傳造勢,逐步加碼情人節的營銷內容,元宵節一過,火力全開,連續3天專攻情人節。
總之,對于即將到來的春節,零售企業應該高度重視,盡早籌備,全力以赴,以一場漂亮的春節營銷之戰,實現2017年“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