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幾十年后,等我們這批人老了,肯定有大部人死于肺癌!”、“不得了了,老伴經常犯哮喘!”、“商場里面還好,有時候人多會有味道。”、“11月29日開業的,那時候味道還要重,不過現在已經習慣了。”......這是記者在杭州武林商圈(街邊+商場)一帶發口罩時得到的一系列回答。
今天(12月28日),聯商網聯合千米網,于滬京杭三城市,定點限時向新購物中心項目員工和周邊市民發放了近萬個3M 9001口罩。
現場發口罩
空氣壞了,人心臟了
“人心里臟了,他肯定會把環境也搞臟!”
這是很多年前,一位法師對香港遭受環境污染時的詮釋。的確,隨著城市的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快速崛起;連帶環境、健康也都一并出售了。以前最不起眼的藍天白云,現在卻成了杭城人民曬朋友圈的資本。
“垃圾不分類,燃油汽車無節制排放,大量建高樓、修路。”在被問及是什么導致現在的局面時,領到口罩的黃先生表示,“現在的汽車限牌的確是個好辦法,以后應該要讓電動汽車代替燃油。”在他看來,若不采取進一步有力措施,恐怕呼吸道疾病的比例還會大大上升。
而近期,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發布的《北京市氣象災害防治條例(草案修改二稿)》,更是不管此前多名專家以及公眾的反對,堅持將“霾”列為“氣象災害”來防治。
為此,新周刊特地發了一篇《原來霧霾是天災,那我就只好聽天由命了》以表無力。
店員無奈,顧客無感
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似乎成了快速崛起的捷徑,一切都是“快”字當頭。放到零售業,就是那一批批連夜拔地而起的商業地產、購物中心。據統計,僅上海一地2016年就有50+個購物中心開業。而大量項目因趕工程,匆促開業,導致開業或調改時數月內空氣質量堪憂,存在程度不同人體傷害隱患,場內員工更是無奈。
“剛開業的時候味道更重,我們也一直在向商場反映。”一化妝品店鋪營業員向記者說道,“現在已經習慣了,沒辦法。”
化妝品店鋪照片
奇怪的是,顧客卻不買賬。記者走訪其中一家剛開業不久的商場時,明顯感受到了一股裝修味,但還是有顧客認為,“沒味道啊,我覺得還可以。”“沒關系吧,沒事的。”“挺好的啊。”這些顧客當中還不乏有帶著小朋友的家長。在記者采訪的幾十名顧客中,僅3位顧客表示商場有異味。
有店員告訴記者,目前商場的環境情況已經改善了很多。記者也發現,除了負一樓裝修味道相比濃烈外,其他樓層味道還是比較淡的。“以前商場也給我們發口罩,最近味道淡了,也就沒發了。”一商場清潔阿姨告訴記者。
記者訪問商場保潔阿姨
商場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想成為一個真正好商場,想必還應從源頭做起。
(聯商網 陳肖麗杭州報道)
- 該帖于 2016/12/29 15:4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