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做過一篇內容:
這篇獲得了非常高的傳播度,有很多朋友也很樂意和我討論、分享一些好的圍板設計,例如有朋友此前在龍之夢看到下面這個圍板,并發給我說,哎喲,不錯哦~
當初我們都以為是一家咖啡店什么的,后來發現這個畫面竟然成了很多商場的圍板標配,原來都是套路,只怪我們圖樣了……也因此,之后再看到這幅畫面的圍板,就有點倒胃口,但不論怎樣,至少說明了商場對圍板形象還是有所重視的,尤其是當品牌尚未進駐的時候,商場如何自行做圍板,一定程度上就是業主優劣的體現。
說到這兒,需要小結一下,未開業的店鋪,圍板一般有兩種做法:1.由即將進駐裝修的品牌來進行設計;2.若后續品牌尚未確定,商場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不一定非要用圍板,也可以做櫥窗),來打造這個鋪位。
前者,好的商場,對于品牌的圍板設計可謂精益求精,我這邊就有朋友被某商場對圍板設計稿的要求折磨得無力吐槽,但消費者看到的最終效果,往往讓這樣的推敲變得值回票價。另外,其實一個品牌圍板設計的好壞,對品牌和商場都不會產生實際收益,反而不斷地修改,會給品牌方造成困惑,尤其與一些沒有要求的商場對比后,更顯苛刻,但正如我標題所說,好的商場,圍板一般都不會做得差,這就造就了為什么K11光圍板都能做一期內容出來,然后其中的隱性價值就能自行體會了。
后者,各種原因,商場不一定會滿鋪,在品牌尚未確認的情況下,商場如何為自身打造圍板,也是細節彰顯品質的體現,讓我有靈感做這篇內容,是因為假期期間去了杭州,雖然主要為了看in77,但個人印象最好的,還是之前甚至遺忘了放入行程的嘉里中心,最終前后去了3次,也最有現代先進商業體的感覺,但這里不詳評這家店,看兩張圖。
由于新開業不久,商場內依舊有部分商鋪尚未落實,故我們才會看到上圖中商場自行搭建的圍板。除了在整體畫面平面設計上的統一外,值得一提的細節是,商場在開門出做了手繪門框的處理,好處在于,既讓整個畫面更加深動具親和力,同時從視覺上規避了門縫銜接處相對粗糙的觀感。而根據店鋪開面的差異,商場分別采用了單開門和雙開門的設計,從視覺比例上又保持和諧,這些小細節,看似無關痛癢,但就是體現了品質。
你可以對以上表示不屑,或覺得沒有意義。
但我認為,真正有品位的商場、品牌或者更確切的說是人,不需要糾結做了還是沒做,而是嘗試去體會其中的一些微妙,然后會心、共勉。
關注商業中的細節
因為細節處做得好的商場一般都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