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商場,一年輕媽媽上洗手間時,將一3歲男童置于洗手間外等候,致其走失。商場方面出動200名員工實施地毯式搜索,方才證實不過是虛驚一場。
然而這樣的案例,在國內購物中心中并不少見,也絕非偶然。目前,國內還沒有大范圍的普及親子廁所,獨自帶著異性寶寶上廁所難免會遇到尷尬,隨自己怕被同性排斥;隨寶寶,自己又不太方便;一些父母大膽嘗試讓小孩獨自等在門外,最終導致意外的發生。方便卻不方便。在新一代購物中心大談“人文關懷,體驗至上”的同時,其理論與實踐之間,卻還差著一個洗手間的距離。
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活動場所,衛生間已經成為反映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志。而對于商業綜合體而言,衛生間的優劣直接體現著開發商對商業物業的設計水平、經營態度、管理能力與服務意識,是商場文化的一個縮影。購物中心新一代的衛生間應該是功能全、環境好、性能優、有秩序的人性化場所,充分體現性別和人文關懷,并保障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權益。基于此,第三衛生間順勢而生。
“第三衛生間,是獨立于男廁和女廁之外的一個小空間。”我國的公廁一般只分男、女,“但如果媽媽帶著年幼的兒子外出,或爸爸帶著年幼的女兒外出,把孩子帶進衛生間可能引起異性的反感。同理,當女兒帶著年邁不能自理的父親外出,或兒子帶著年邁不能自理的母親外出,父母要如廁必須有子女從旁扶持時,也會出現這樣的尷尬情況。一些殘疾人因隱私或方便等問題,也需要特殊的衛生間。第三衛生間的設立就是為了方便特殊人群。
第三衛生間門口標示上畫著一對夫妻牽著孩子,旁邊還有一個坐著輪椅的行動不便者。在畫面下方,注明了“第三衛生間”字樣,英文“Unisex toilet”意為“無性別廁所”,亦可叫家庭衛生間。最早出現在西方,現已開始在國內一些城市推廣,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即將刮起一場覆蓋全國的“廁所革命”。
第三衛生間入口是無障礙緩坡,方便輪椅和嬰兒車行走。而且廁格特別大,輪椅回轉直徑不應小于1.60米。
地上鋪著防滑瓷磚,除了馬桶,還設置有壁掛式可折疊的嬰兒座椅(兒童安全座椅離地高度宜為300毫米),方便帶嬰兒的家長如廁。
坐便器和洗手臺都分設兒童與成人兩種,一小一大,緊挨分布。
多部位設置扶手等無障礙設施,無障礙扶手采用凸點防滑設計,坐便器旁還配備了緊急呼叫系統,可隨時呼叫管理人員。
衛生間內設有嬰兒護理臺、嬰兒安全椅。
使用面積宜不小于6.5平方米。
多功能臺
第三衛生間,在空間的整體規劃及內部設施布置上,方便又極具私密性,且能保全消費者的人格尊嚴,給消費者帶來無微不至的極端體驗的同時,將人文關懷做到了極致。對于消費者而言,真正的體驗是服務細節,方便是最大的人文關懷!
powerde- 該帖于 2017/2/22 9:2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