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一個組織,組織的效率代表企業的活力,代表企業的長遠發展潛力。
作為在企業組織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企業老板,必須始終把打造高效組織最為自己的主要責任。老板是帥,不是將,不能只是關注打打殺殺,沖鋒陷陣不是老板的主要責任。
特別是在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在企業業績出現問題、在企業運行中發生不協調、在企業與外部市場鏈接發生縫隙、在組織中發生活力低迷的時期,必須首先從組織內部檢視效率問題,檢視組織運行機制問題。
一、互聯網環境下帶來的新變化,推動企業組織徹底變革:
互聯網時代顛覆了傳統時代的企業管理理論,比如現代企業管理理論體系有三位先驅:美國人弗雷德里克·泰勒基于動作研究的“科學管理”;德國人馬克斯·韋伯的科層制、官僚制;法國人亨利·法約爾提出的關于組織內部的一般管理理論。但在互聯網時代,這三位先驅的理論都被顛覆了。
首先,互聯網帶來了零距離。零距離意味著泰勒的科學管理不靈了。零距離要求從以企業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用戶的需求都是個性化的。泰勒的科學管理是大規模制造,現在則要從大規模制造變成大規模定制。
其次,去中心化,沒有領導。誰是員工的領導?不是他的上級,而是用戶,員工和用戶之間要直接對話。這就把馬克斯·韋伯的科層制顛覆了。為什么美國汽車商沒有競爭過豐田?因為美國汽車制造商有14個層級,而豐田則要少得多。
第三,分布式。所有資源不是在內部,而是在全球,這就顛覆了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為什么一定要在內部來做?為什么不可以吸引全球的資源?加拿大人唐·泰普斯科特和英國人安東尼·威廉姆斯撰寫的《維基經濟學》有句話說得好,“全球就是你的研發部”。
互聯網時代的思維方式,已經對80后,特別是90后、00后這幾代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產生巨大影響,這種基于互聯網社會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必將反過來對經濟、社會、政治,包括快消品、零售業帶來巨大的影響。
分析互聯網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與傳統方式相比,有以下特點:
開放:在互聯網環境里,社會變得更加開放,不論是國家、地區、企業、個人完全生活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之中。以往的信息不對稱越來越弱化,每一個社會單元,都可以在互聯網上取得相同的信息;小企業、社會底層取得信息,不一定會慢于大企業和社會高層。對大企業、特殊社會群體來講的信息資源優勢不再存在。
參與:互聯網對任何社會單元,都沒有區隔,人人都可參與,人人都可分享,人人都可成為一個主體。相對于傳統社會關系、市場關系、企業內部管理關系、消費者與零售店的關系來講,形成了明顯的去中心化。從一定意義上講,在互聯網上不存在科層制,只有平臺與用戶之分。
互動:基于人們交往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從一定意義上互聯網實現了全球互動,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人類交往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通過實時在線,各個單元可以充分互動。這種互動,更進一步加深了社會單元的交往,形成更緊密關聯,可以更好減少資源、信息錯配,可以變現為更好的商業價值。
無邊界:互聯網本身就是無邊界的,它所帶來的就是對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的無邊界,帶來的是思維的無邊界。特別是對企業運作帶來的無邊界的巨大影響。在互聯網社會里,任何企業不再像傳統企業意義上的完整的“小社會”,所有互聯網上的資源,都會成為企業的資源,企業可不需要單獨的研發機構、單獨的信息部門、單獨的服務部門,互聯網所提供的各種資源可能會成本更低、質量更優、效率更高;傳統的目標市場、商圈價值弱化,互聯網可以創造新的目標市場、新的商圈;
0距離:互聯網實現了各個社會單元之間的“0距離”,實現了企業各個單元之間的“0距離”。使各個單元之間的交流、溝通、分享、管理變得非常簡單,各個單元之間的距離會變得越來越近。會使一些事情變得更加有效率,關系更加緊密。
生態系統:互聯網打破了以往的商業規則,把許多有價值的、可以標上價格出售的東西,成為“免費午餐”。“羊毛長在豬身上,狗來買單”。生態系統成為書寫新的商業模式的主導。互聯網環境下,許多商業模式已經發生顛覆。已經由以往簡單交換式的商業模式,變成為更深、更長的商業模式;已經由買賣式的商業模式,變成為更加復雜的商業模式。
自由選擇:互聯網增加人們的選擇空間,使一切組合,包括消費、組織選擇、就業選擇變得更加自由。
圈子、社群:互聯網使一些傳統的社會關系被淡化,一些基于互聯網的新的社會關系快速建立。微信群、網紅、粉絲越來越成為新的社會關系主導,并在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據有關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社交平臺粉絲量1700萬,影響巨大,甚至成為左右其勝選的決定因素。
情感:在互聯網時代,被互聯網主導的80、90、00后一代人,他們的情感已基本上被互聯網所替代,他們的生活已完全互聯網化,并且這種生活方式,逐步向70、60甚至50后轉移,使更多的人成為了“手機一族”“低頭族”。人們的情感逐步被互聯網化。
總的講:貼近用戶、平等開放、口碑傳播是互聯網思維的最顯著、最突出的變化。
互聯網環境下所帶來的思維方式、社會理念、社會關系的變化,正推動企業組織必須進行徹底變革。
二、目前企業所面對的內部問題,正倒逼企業組織變革
目前包括零售企業、生產企業在內的大部分企業都面臨嚴重的業績下滑、企業組織內部活力不足、與顧客、客戶、市場變化發生重大脫節的嚴重問題。
在此情況下,許多企業把原因歸咎于經濟的不景氣,外部環境不好、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等外部原因。這是完全錯誤的。
外部環境肯定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這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動力。消費會發生不斷變化,經濟及社會環境會發生不斷變化,技術會發生不斷變化。這些變化積累到一定時期,將會帶來的是顛覆性的變化。
企業所應該做的,或者所能做得到的是超前預測環境下,及時把握環境變化,及時進行企業組織內部調整以適應環境變化。如果排斥環境變化、不適應環境變化、背離環境變化無異于“螳臂當車”,必將被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所淘汰。
所以,在目前企業面臨嚴重內部問題的情況下,企業老板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會發生如此的問題?企業組織到底在哪些方面發生了問題,而失去了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敏銳度?”。
在環境已經發生嚴重問題,在面對環境變化,企業已經暴漏出眾多嚴重問題的情況下,企業必須、只能首先檢視企業組織問題,是企業的組織設置發生了問題?還是組織的機制發生了問題?還是企業組織的運行發生了問題?還是企業的激勵機制發生了問題?
老板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導致所有的問題的核心點必將是發生在組織內部,不是在外部。
雖然中國經濟延續下滑,但6.7%的增長速度冷然居于全球第一;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為什么阿里巴巴能抓住機遇,三只松鼠、韓都衣舍等能抓住機遇,快速成長為電子商務時代的明星企業。
電子商務對所有企業來講既是“災難”,更是機遇。失去了,必將是企業發展的“重大災難”;抓住了必將是企業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目前主流的觀點越來越形成的統一意見是:當前時期,消費需求不是降低了,減少了,而是發生變化了。當前的消費市場環境下,消費者的基本消費需求完全得到滿足,隨著消費需求的提升和中產階級的崛起,消費者的需求更多表現為潛力消費。
所謂潛力消費,就是消費者在基本消費得到滿足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對更高品質、更深層次、更廣范圍的消費追求。如目前消費者對健康、運動、旅游、文化、休閑、時尚、個性等方面的追求。
潛力消費需求不會像基本消費需求那樣表現得非常直接,潛力需求需要挖掘。
挖掘潛力消費需要靠商家對消費變化特別是潛力消費需求的準確把握,對整體商品市場的基本掌控,才能有效地挖掘消費者的潛力消費。
分析在目前階段,消費者的潛力消費非常巨大,潛力消費已遠遠超過基本消費需求。
但由于潛力消費是一種意識性的消費,所以不能只是簡單的商品提供方式,必須通過有效的手段進行挖掘。
因此,綜合分析:全球第一的經濟增長速度,互聯網、電子商務帶來的新機遇,消費變化所帶來的更大潛力需求,目前的經濟環境到底是變壞了還是歷史的發展機遇。確實值得慎重思考。
由此,在企業面對目前一系列嚴重問題的情況下,確實需要好好檢視企業組織問題。從企業內部解決企業組織問題,是解決企業當前問題的根本。
三、優秀組織是靠不斷“折騰”而鍛造出來的:
從來就不存在長期不變的企業組織、企業機制。
企業組織、機制必須隨著企業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環境變了,企業組織必須變,最好是能超前于環境的變化,超前適應環境的變化;
企業組織必須隨著企業工作重心的變化而變化,企業在不同時期工作重心是不同的,實現不同的工作重心,必須依托于不同的企業組織,不同的企業組織,創造不同的企業價值;
企業組織必須隨著企業團隊的變化而變化,企業組織設置,必須因團隊而異,因團隊的能力、思想的變化而變化,組織設置必須適應團隊的變化;
企業組織必須隨著企業問題點的變化而變化,企業在發展當中,會不斷暴漏出各個方面的問題,特別對解決集中、關鍵問題,必須要及時變革企業組織。也可能在企業,有些問題的發生,本身就是企業組織變革不及時所造成的。
因此,在企業運行當中,企業的老板,必須及時準確把握環境變化、團隊變化、工作重心變化、企業問題點,要建立實時、經常變革企業組織的領導理念。進行企業組織變革,不僅僅是老板的責任,更是一門重要的領導藝術,有效的領導方法。
企業組織實施變革、經常變革會帶來常變常新的組織效果,會產生激發組織單元、每一個成員的活力的效果。長期不進行組織變革,必然會造成“一潭死水”,使組織失去活力,帶來更大的組織問題、企業發展問題。
縱觀任何成功企業,無不是對企業組織“經常折騰”、“不斷折騰”下,而成長發展起來的。海爾是這樣,阿里巴巴也是這樣。
四、如何進行組織變革
企業的組織變革,絕對沒有統一的模板,必須緊密結合企業實際。
一是要適時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企業必須經常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不僅僅是在企業經營、組織運行發生問題的時刻,即便是在企業經營、組織運行尚可的時期,也要適時組織組織變革。適時組織變革既可以體現企業管理者的創新求變意識,也會激發組織單元、成員的創新的意識。
組織變革的唯一目標就是提升組織運行效率,提升組織運作質量,降低組織運行成本。除此之外,別無其他目標。
二是要不斷打破組織平衡:組織運行過程中,對老板來講,最可怕就是形成組織平衡。一旦企業組織中形成過多的組織平衡,老板就會難于駕馭,就會損傷企業利益,就會嚴重制衡企業發展,就會造成過多的小組織利益,損害企業大組織的利益。企業老板必須要通過組織變革,經常的、徹底的、深入的打破組織平衡。打破企業內部小的利益團體,以支撐企業大的利益團體的健康運行。
必須始終牢記:在企業中,企業組織的利益是最高的利益。但是在人性中,特別容易形成不同的小組織。所以要不斷組織變革,不斷打破組織平衡。
三是組織的活力是靠激活組織成員:組織的活力,完全來自于組織各個單元、各個成員的活力。提升組織活力的關鍵,是要激活組織中各個單元、各個成員的活力。
激發組織成員活力不是喊喊口號,不是一次團隊訓練所能解決的,其核心表現是成員對組織的向心力、創造力、創新力。
激發組織成員活力,必須建立相應的企業文化,以一種能夠植根于員工內心深處的企業文化環境,造成企業廣泛的、系統的、深層次的活力激發。
激發組織成員活力,需要建立適合的企業競爭機制。在當前時期,特別需要把競爭機制與社會環境、人文文化、員工訴求緊密結合,形成合理有效的競爭機制。
四是組織活力要靠利益驅動:利益原則是企業變革必須遵循的主要原則,利益驅動是增強企業組織活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企業組織變革,提升組織活力,必須始終遵循利益驅動原則。
在當前環境下,遵循利益驅動原則更是非常重要。
受企業業績下滑的影響,許多企業采取降薪、或變相降薪的被動措施。降薪無異于企業將面臨更為嚴重的局面。
是降薪?還是通過組織變革,機制變革提升組織活力,提升員工收入???
海爾企業通過創客制變革,員工薪酬由企業付薪,變革為客戶付薪;永輝企業實行合伙人制度,激發組織成員活力,提升員工薪酬;韓都衣舍企業實行小組制,每一個小組,自主經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以上企業的積極實踐,均為我們帶來了良好的示范。
筆者:
鮑躍忠
微信bc111246
高級經濟師
國家商務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專家
山東經貿學院兼職教授
聯商網新零售顧問團高級咨詢師
本文聯商網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