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單車必談到摩拜、ofo,之前我認為單車打到最后只會出現兩家,大家預料的結局是兩家沿著撕逼、燒錢補貼、最終會合并的路子走下去,我認為,現在VC投資其他單車項目,是為了到時候兼并退出。覺得除了摩拜、ofo以外,其他角色都是來打醬油的!
這個想法基于人們更喜歡做封閉選擇題,比如喝涼茶是加多寶還是王老吉,單車是選摩拜呢還是ofo呢?再加上手機里沒那么內存裝這么多單車App;尤其是對于像我這樣的16G蘋果用戶,App如無剛需,定會卸載。玩to C市場的創業項目,向來只有頭部項目能融到足夠錢,最后一家獨大,壟斷市場。
而我現在已經改變了上述想法。單車和此前我們接觸到的團購(比如美團大眾點評)、信息分類網站(比如58趕集)、網約車(比如滴滴與uber)、外賣O2O(比如百度外賣與餓了么)、OTA(比如攜程去哪兒)等等,都不一樣,他們的產品不是做資源對接的信息化平臺;而是落地的智能硬件,以及短途剛需的自運力。摩拜和ofo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其下載量、活躍度就把一大批互聯網“老司機”項目甩到后面,剛需、頻次、規模等因素都具備,產品準入門檻并不那么高,再加上中國這么大,地域壁壘足夠更多的玩家去“割據”、去滲透。
甚至阿星還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即使在摩拜、ofo遍布的區域,也有第二梯隊單車存活的巨大機會。
舉個例子,你要去附近超市購物,在一個小區內發現了很多摩拜、ofo車輛,也摻雜極少數小藍單車,此時你會選擇哪一個?選摩拜或ofo的話,意味著單車流動率更強,你中途要停靠下去ATM機取點錢,上鎖結算會不劃算,不上鎖擔心其他人騎走;而你尋找下一輛單車,又費時間。這時候的最優解其實是選擇相對稀少的小藍單車。因為更多人不會繳納99元押金去騎覆蓋率更少的單車,反而騎這些車不會擔心被人“搶”。
這里面有一個隱秘的人性自私的基因在作祟,人們既希望“共享單車”是共享的,也希望“不共享”!第二梯隊甚至第三梯隊的單車用戶總會有一部分忠實用戶,當然前提是這些單車質量過關,目前小藍單車、永安行、優拜等單車硬件質量和做工其實是超過ofo的,還吸收了摩拜智能鎖結算和定位的優點。
如果照這樣的使用場景來推斷的話,永安行、小鳴單車即使肥肉吃不到,喝湯撿漏的機會大大的有!尤其目前單車的騎行已經蔚然成風,那些上班趕地鐵的白領搶不到車變成了新的痛點,在至少3個平臺上繳納押金,成為活躍用戶的人,將會越來越多!
我們此前所期待熟悉的兼并,或者頭部項目壟斷市場的情況可能并不會如期發生,因為單車項目的碎片化,正是用戶所需要的!商業這種事情,不是當不了第一第二,就沒法玩了,智能單車任何一個項目都不能吃下整個市場,供給量依然嚴重不足的,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一線城市。
除了用戶,單車項目爆發還有誰會是贏家呢?很多人覺得是騰訊,這位是燒錢的財神爺,更多是在戰略投資層面。
阿星更偏向于認為支付寶會成為單車大戰的贏家。這么多碎片化的單車項目的App的下載量很難推動的,目前看到摩拜和ofo市場推廣費用巨大,在今日頭條和微信中總能遇到,這也給其他單車項目線上拓客帶來了巨大挑戰。不過,現在這些單車項目可以裝進支付寶里。沒有人會卸載掉自己的“錢包”,留存率巨大的支付寶的打開率卻不盡人意,使得其對于線下流量入口需求非常饑渴。而其支付的便捷性、芝麻信用真實度,可以讓單車專注于造車、鋪車,大大減輕了單車項目的獲客和運營壓力。
目前支付寶的芝麻信用已對接了永安行、ofo、小藍、優拜、funbike、1步單車, 其中,新用戶芝麻信用達到600,可以免交永安行的押金、達到650可免交ofo的押金;芝麻信用700可以免交小藍單車的押金,甚至關鎖之后不及時支付,也會在下次開啟之后延遲結算。即使第二梯隊的單車投入的密度不級摩拜和ofo,也將獲得不錯的用戶粘性。這更堅定了我的判斷,單車大戰打到最后,更有可能是多家并存、諸侯割據的情況。并且這種市場自由競爭的局面應該被提倡,而非潑冷水。如果一家獨大,市場失去活力,用戶短途騎車費用上漲也會降低騎行的積極性。
另外,據我觀察,更多單車的項目存在不僅挽救了自行車這一夕陽產業,對很多實體門店來說更是陣陣“春風”。比如人人湘創始人劉正就發朋友圈說在中關村軟件園片區開分店,開張不到半月,人氣爆棚,而餐館所在的園區企業入駐率還不到30%,劉正的朋友圈里留言“要由衷感謝摩拜、ofo、bluegogo等恩人們,有了你們百度、新浪、聯想的‘筒子們’才不吃員工食堂的!”
推而廣之,目前萬達等商圈廣場或賣場也要感謝“單車恩人們”,在懶人社會原本可以網購或點開本地化O2O服務,隨著單車的流行,讓人們騎出一公里以外去消費意愿大大增強,勢必提振商城的消費人氣。在一些開放化商圈場景中,第一梯隊的單車多、但流動快,第二梯隊的單車少、但流動慢,各自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從長遠看,的確可以為實體門店帶去可觀的流量。
單車不會只剩一家,單車創業者不用總想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既然能為用戶、行業、商圈等帶來更多的價值,那就多多益善!現階段蒙眼狂奔,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本文作者 | 李星,公眾號:靠譜的阿星,關注消費升級與互聯網+創業創新,個人微信即QQ號:1598145405,歡迎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