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支付領域新規定,支付機構不得挪用、占用客戶備付金,第三方支付機構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客戶備付金正式開始統一交存指定賬戶,由央行監管。
不僅如此,在3月31日網聯清算平臺也正式落地。網聯平臺的運行實現了行業規范化、透明化管理,支付企業不論大小統一接入網聯,支付巨頭與多家銀行對接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整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清算收益也隨之而去。
一系列政策出臺,步步緊逼、不斷削弱第三方支付平臺,傳統銀行似乎逐漸占據優勢,然而行業格局究竟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仍是未知數。但是有一點很明了,那就是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移動支付。
雙重政策之下,支付市場群雄逐鹿花落誰家
交備付金是各支付機構具體根據支付牌照的類型繳納一定比例的客戶預存資金,將沉淀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大量備付金分流,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用戶的資金安全,降低了平臺濫用備付金所造成的潛在金融風險,但也斷送了某些支付平臺利用備付金進行高風險投資獲取收益的財路。
網聯打破了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接對接,繞過獨立清算機構的模式,避免了其中存在的風險漏洞,使交易信息透明化,保護了資金安全。但與此同時,原本在資金暢通無阻的流動下可以享受的權益也會因為第三方支付平臺失去了資金清算的掌控權而喪失,而對于一些使用中小支付平臺的用戶來說確實有必要接入網聯以保障資金安全。從這個角度看,網聯的試運行對中小支付平臺倒是一次很大的機遇。
在雙重的政策限制中,第三方支付平臺似乎處在不利的局勢,難道傳統銀行改革會后來居上,將其取而代之嗎?其實站遠一點來看,這些政策都在指向一個問題,那就是明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職責,只能為拓寬支付渠道而存在,而不能成為一個“銀行”。
第三方支付方便快捷,已經滲透人們的生活,發展成了大氣候。這時候要改變人們的支付習慣是相當不易的,所以任憑各平臺此消彼長,除非有新的支付模式出現,否則移動支付絕對不會消失。從清算機構的角度來看,銀聯在基本喪失了線上支付的優勢之后又將面臨與網聯在線上清算方面的競爭。
網上銀行與銀聯線上支付雖然與時俱進,但銀行的體制注定它不會像私人企業一樣靈活。更何況現在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企業已經積攢了大量的客戶群體,二維碼支付也幫助支付寶和微信占據了極高的市場份額,現在進駐這個領域再想趕超未免為時太晚。而對于中小企業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來說,雙重的政策打擊會使不少平臺望而卻步,但也要看到網聯的接入打破了巨頭對接銀行的絕對優勢,交備付金也算是巨頭的登高跌重吧,現階段把握機遇突進市場才是首要任務。
移動支付大勢所趨,雖受限仍倒逼銀行改革
要看清未來還需回頭看歷史。首先,在移動支付出現之前,普遍存在的現金與刷卡支付,一度讓銀行呈現出一家獨大的局面。況且壟斷就無所謂品質高低,銀行長時間忽略用戶感受的服務模式已經使用戶產生強烈的排斥和抵觸心理。正因為這樣,新的支付方式一出現就得到肆虐生長,迅速占據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銀行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傳統銀行的網上銀行往往操作繁瑣,發展并不成熟。因此第三方支付水漲船高,造成銀行貸款的市場份額大幅縮水,政策的出現正是為了抑制了這一局面,為傳統銀行的蘇醒和轉型爭取了時間。
面對來勢洶洶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銀行們不得不做出改變。一方面是改變自身模式,銀行實行跨行免費匯款轉賬,確實具有不小的吸引力,“免費的總是好的”,同時借助銀聯發力線上支付,銀行同樣可以邁進移動支付的大門。
另一方面是政策限制,如果說移動支付的轉賬限額和筆數限制只是對用戶體驗打了折扣的話,那么給央行交備付金、接入網聯則徹底打斷了第三方支付的短期資金流動鏈條,讓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收益一下子跌入低谷。
站在網聯的同一起跑線上,中小支付平臺終于迎來了機會
網聯的開啟,使巨頭失去了核心優勢,與中小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交備付金打擊了整個第三方支付。但有人知難而退就有人迎難而上,現今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都擁有統一的對接入口、同樣的銀行渠道和低廉的清算成本,中小企業已經站在新標準下的行業風口,尋找突破口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提供更優的支付場景和體驗
互聯網時代的生活日新月異,人們對支付體驗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當然,這離不開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技術創新,POS機是這樣,二維碼也是這樣。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開發出更方便省事、甚至時髦多樣的支付方式都有可能被消費群體接納。把握年輕用戶就把握了移動互聯網最重要的入口,Apple Pay用iPhone觸碰刷卡機后進行指紋或密碼付款,拉卡拉的“腕能付”力求交通卡與銀行卡集于一個手環,三星Samsung Pay支持磁條支付和NFC移動近點支付,聽起來都讓人躍躍欲試。
二、對于支付體驗的安全性能不可忽略
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安全問題首當其沖。如果移動支付方便到觸碰一下就可以消費,那過度敏銳的支付方式也會讓人們產生不夠可靠的懷疑和擔憂。而如果為了安全設置復雜的準入機制,又與方便快捷的支付初衷南轅北轍。另外,對于指定手機可以使用的支付方式會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用戶很難為了體驗一個支付方式而更換自己購買手機的意愿。安全、便捷、開放共享才是移動支付的基本要求。
三、拓寬利潤渠道,發展新的業務領域,而不再和銀行爭奪一塊蛋糕
這不僅是對中小型企業,也是對所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要求。在失去了備付金這一短期資金流動鏈條之后,用戶面對銀行的免費轉賬匯款也在選與不選之間,第三方支付平臺要想存活下來,必須拓寬自己的利潤渠道,發展出新的業務領域,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供給平臺。比如隨著互聯網商業的深度融合,商鋪轉型走向數據化運營,商鋪對支付平臺的要求不會停留在支付上。把握需求,解決需求就會創造無限商機。
當然也要看到,很長時間內的行業格局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支付寶和財付通的優勢仍然存在。這兩者共同占據市場90%以上的份額,意味著龐大的客戶群體以及已經培養出的支付寶、微信的支付習慣,客戶粘性高;其次他們不限制終端,只要是智能手機都可以使用;另外,支付寶和微信的線下門店普及度高,基本上多數商戶都支持這二者的掃碼支付。
中小型的支付平臺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雖然短時間內的行業格局仍將保持,但把握起跑的領先優勢,很難說行業內不會殺出一匹黑馬。
總體來說,第三方支付平臺雖然受到政策的沖擊,但移動支付的大趨勢仍然不會被動搖。網聯將成為改變第三方支付平臺業內巨頭獨大的格局的導火索,但引燃的過程依然緩慢,第三方支付平臺也不會受到傳統銀行轉型的沖擊,恰恰相反,網聯將為中小企業創造迎頭趕超的機遇。在這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風口,創造更優的支付場景和體驗、保障用戶資金安全以及拓寬業務領域將成為新一輪支付平臺的制勝法寶。
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 該帖于 2017/4/20 11:4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