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在湖北武漢參加了主要由兩湖地區母嬰用品店老板們組織的,未來已來、打造數字化母嬰店為主題的培訓交流會議。初次接觸這個行業,交了很多新朋友,受益也非常大。
個人感覺,雖然母嬰用品店這個細分業態,在國內相比其他業態起步算是比較晚。但是在零售技術,零售管理方面的興趣,甚至超過了超市、便利店等其他業態。特別是對顧客研究、會員營銷、顧客購物行為分析方面,扎扎實實的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這次邀請的IT服務廠商的構成也很有意思。思迅、客至、天機以及我們數圖信息科技,覆蓋了ERP、全渠道會員營銷、大數據分析及門店可視化管理,覆蓋了總部及門店運營、客戶營銷的整個流程。
這次我主要是分享了新零售時代、數字化門店解決方案及在企業中落地的內容。以下是這次分享內容的一點摘要。
零售企業要先練好內功:
新零售時代,練內功是非常重要的。客觀地講,我們的賣場可能真的不需要這么多的SKU。零售行業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我們門店里商品很多,但是消費者逛了一圈,發現沒什么可買的,為什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商品雖然SKU數很多,但是沒有很好的覆蓋目標顧客的需求。從消費者出發,優化品類結構,優化賣場設計及陳列設計,這是企業的內功。一個企業,內功都沒有練好,不管借助什么樣的新手段,投入產出比都不會很高。優化品類結構需要從深入調研用戶需求出發,不光滿足消費者顯性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挖掘隱性需求。如何做到這一點,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比我們的顧客更了解他自己”。所謂內功就是深刻了解商圈顧客需求的前提下的品類結構。
賣場效率可視化:
其實這個功能,很多老板都想實現,只是限于目前的管理狀態,很多數據都沒有沉淀下來,即便是有這個技術能力,數據也支撐不了這種管理手段的實現。數字化門店不是一句空話,只要門店平面布局、商品陳列數據化以后,對接一下ERP積累下來的商品檔案及銷售數據,基本上可以實現這樣直觀的把握坪效的效果。另外借助我們的可視化手段,在這個圖上就可以選中某節貨架,查看該貨架的陳列圖紙,進兒發現有問題的品類及單品。非常簡單,直觀地就可以把“壞蛋”找出來。我想這一點,對任何老板來講,都是非常有價值,非常愿意做的事情。
貨架陳列可視化:
我們傳統實體零售的業績是“做出來”的,我想這個觀點能夠得到大家的共識。線上更重要的是關注單品,幾乎每個單品都要創造出該有的價值。而線下考驗的是“商品組合”的功夫。你可能有很多單品,但是如何不是顧客需要的,那都是在浪費資源。另外所有的很好的商品擺在一起,未必就會是一家很受歡迎的門店。在商品組合、商品陳列方面,我們既要研究消費者需求,盡量覆蓋消費者需求,又要兼顧商品之間的關聯、陳列的美觀,更重要的是利潤空間的搭配。哪些是樹立我們形象的?哪些是主力吸引顧客的?哪些是用來賺錢的?如果沒有考慮好這些事情,做好商品搭配,很難保證我們在銷售、利潤之間的平衡。商業不是慈善,體現企業價值的同時,我們要獲得我們的利潤。能夠讓消費者滿意地付錢,肯定我們的價值的同時,獲得我們的收益,這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實現可視化管理是一個體系化的工作,不僅僅是上面描述的這幾點。一個比較深的感觸就是,現在老板們確確實實開始探索精細化管理的一些手段。國內零售行業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的需求,越來越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