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間高鑫零售發布公告:黃明端辭任執行董事,但同意留任董事會投資委員會、營運委員會及披露委員會的成員;同時,鄭銓泰辭任該公司非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及審核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成員。
相應,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擔任高鑫零售非執行董事及主席;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陳俊出任高鑫零售非執行董事,并被提名為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成員,該決議自2018年1月30日起生效。
2017年12月20日,也就是阿里入股高鑫一個月后的大潤發員工年會上,黃明瑞出現在新聞稿的身份已是潤泰集團副主席,而不是“大潤發集團董事長兼飛牛網CEO”——人稱“陸戰之王”黃明瑞早有退意。
“黃董一如既往在帶領大潤發”
得知公告消息后,虎嗅就此事詢問了大潤發新零售首席運營官袁彬,得到的答復:“一切沒變化,黃董一如既往在帶領大潤發”。領軍20年,黃明瑞已然是大潤發的象征。
據說在還是漁村小混混的時候,黃明瑞學習成績極差,最常干的事就是站在**門口放風、打架。中考升學無望,經濟情況不好的他已經準備種地為生,機緣趕上了一所剛成立的高職招生,母親為了黃明瑞繼續升學賣了唯一的銀戒指。母愛的偉大,讓黃明瑞如同新生,一路念到臺大商研所,結識了同學潤泰集團的少東家尹衍梁。
85年碩士畢業,黃明瑞進入潤泰紡織,十年時間,他從底部職工一路做到總經理,也把潤泰紡織做成了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世界第一大格子布制造廠。好景不長,96年金融危機,臺灣紡織市場一落千丈,潤泰也難逃厄運。很快,潤泰總部宣布轉戰大賣場,隨即成立了大潤發,黃明端被任命為大潤發的總經理,彼時他已41歲。
隨后大潤發在臺灣取得了成功,1997年,大潤發在大陸成立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黃明瑞也成為了大中華區的負責人。很難想象是一個門外漢,帶領大潤發打敗了眾多國內外零售品牌,成為內地零售百貨冠軍。2016年,高鑫零售旗下歐尚、大潤發兩大品牌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運營446家大賣場,營收超1000億元,大潤發單店平均業績超過3億,創造了連續19年未關店的記錄。帶領大潤發的開疆擴土,讓黃明瑞獲得了“陸戰之王”的美譽。
“陸戰之王”的滑鐵盧
飛牛網的失利,對黃明瑞和高鑫零售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以至于對外飛牛網已經很少提及,一些飛牛網的子項目也都換成了大潤發的名頭。
2013年6月,黃明瑞力排眾議,親自創立飛牛網,并在2014年1月16日飛正式上線。作為大潤發的獨立電商平臺,飛牛網的目的是憑借大潤發實體店分布廣、密度高的優勢,實現線上線下的結合。
然而,前后砸進20億人民幣,飛牛網仍連年虧損發展緩慢,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有這么一個綜合電商平臺存在。無奈在線下黃明瑞帶領大潤發屢戰屢勝,到線上卻連天貓和京東的對手都算不上。有人評論“在互聯網落后一步就可能落后一個時代,飛牛網晚了,晚到無力回天”。
阿里收購高鑫零售不足一個月,第一刀就砍向了飛牛網,飛牛網商城業務停止,清退所有第三方合作。2B業務(發到家)保留并發展,據稱這是阿里看中的業務,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資源接入進來。
商業的發展日新月異,黃明瑞已然明白未來零售的格局。更早在宣布與阿里合作時,他就曾表示“阿里是我心目中最佳的合作伙伴,對股東,對公司,對員工,對消費者都是最好的選擇”。
高鑫將被阿里進一步整合,軌跡猶如銀泰
坊間傳聞一個企業被阿里收購后,原來的管理層逐漸會被換到,例如優酷土豆、高德、天天動聽、易傳媒等,取而代之的是阿里系核心高管直管,以便更好融入阿里。
此次高鑫領導層變動,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已獲委任為該公司非執行董事及主席;及陳俊已獲委任為該公司非執行董事,及提名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成員。張勇是阿里首席運營官,陳俊亦有阿里副總裁等頭銜,二人都是阿里核心管理人員。
張勇成為高鑫董事會主席,讓人聯想張勇也是銀泰商業董事會主席。
2014年3月,阿里入股銀泰,持股比例不低于25%;2015年5月,張勇成為銀泰商業董事會主席;2015年6月,銀泰商業宣布將與阿里全面融合;2015年7月,阿里持有銀泰商業的32%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2017年1月,阿里成為銀泰商業的控股股東;2017年5月,銀泰被阿里私有化。
阿里的動作也如馬云一般深諳“養生之道”,吃一口就細嚼慢咽,消化之后再吃第二口。從入股銀泰商業一步步到私有化銀泰,阿里用了近三年時間才將銀泰全部“吃掉”。那么今日的高鑫零售,是否也會如昨日的銀泰?
此前,大潤發也想打造自己的盒馬鮮生——大潤發優鮮,依托門店輸出2B業務的大潤發e路發,以及目標1萬家的飛牛便利。可以肯定,在增強對高鑫的控制力之后,阿里肯定會進一步推動對高鑫業務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