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深圳市萬人調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2017年全市零售商業滿意度調查報告。
結果顯示,2017年,深圳市民平均每月前往4.5次商場,每次在常光顧商場的逗留時間平均達1.5小時;商品價格優勢不明顯、休息場地充足性及舒適性欠佳依舊是深圳零售商業目前所面臨的短板。
購物場所休息場地不足是短板
依據城區商業發展成熟程度,此次調查對象涵蓋羅湖、福田等八個轄區的大型超市、百貨商場和購物中心三大業態的54家零售企業的消費者,調查采取了PAD問卷一對一訪問的形式。調查內容包含各大購物商場在品牌優勢、顧客感受與體驗、商品優勢、價格優勢四大方面。
此次調查,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其中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分至75分為一般、75分至80分為比較滿意、80分至90分為滿意、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調查顯示,2017年深圳零售商業顧客滿意度穩中有升,總體得分為81.38分,達到“滿意”水平,與2016年相比微幅上漲0.96分。
從零售業態來看,2017年三類業態滿意度得分非常接近,其中購物中心滿意度得分首次排在第一名,其次為百貨和大型超市,得分皆達到81分以上。
從顧客感受與體驗的細化測評指標來看,消費者對購物場所休息場地的充足舒適性需求感知最強烈,但顧客滿意度最低,得分為78.08分。其余細化指標得分皆超過80分,最高分為購物環境舒適性,達到84.95分。休息場地的充足舒適性已成為影響顧客感受與體驗中的短板。
家庭式購物比重仍是最大
對比數據可以發現,與上年相同,2017年深圳市民仍主要采取步行的方式前往經常光顧的商場,占比接近五成,遠超過其他交通方式。深圳市民前往常光顧商場花費的路程時間平均約15分鐘,與2016年持平。購物陪同方面多會與家人或普通朋友一同前往經常光顧的商場,家庭式購物比重仍是最大。
2017年,深圳市民平均每月前往4.5次商場,每次在常光顧商場的逗留時間多為1小時至2小時,其次是2小時至3小時,平均達1.5小時。
逾五成受訪市民購物前會網上查價
調查顯示,深圳市民平均每10次線下購物使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付款的次數為7.9次,且有超過五成的受訪市民表示幾乎每次都會使用這兩種移動支付方式。
調查發現,2017年大約有三成的受訪市民有過“線上下單,在線下門店提貨”的購物經歷,有五成受訪市民表示未來可能會采取這種消費方式。
有趣的是,在此次調查中,有54.8%的受訪市民表示有時在購物前會線上查詢價格,另外有12.7%的受訪市民表示一定會線上查詢價格。此外,有48.6%的受訪市民表示有時會線下挑選商品線上購買。
(來源:深圳晚報 記者 李超 通訊員 鄧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