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3月22日,超級IP知乎在靜安大悅城舉辦的“不知道診所”開幕,這也是品牌繼三里屯太古里后,第二次將該主題活動帶進購物中心,此次來到上海,終于有機會讓我們親臨現場。
照理來說,我分享營銷案例,重點會去挖掘活動與商場整體定位以及場內商戶有何關聯互動,從中思考其策劃的邏輯所在。但知乎更多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品牌推廣,除了其年輕客群與大悅城重合度較高外,和商場尤其是場內商戶并無太多互動。之所以依舊分享,是因為知乎作為大IP,在活動中的品牌感塑造得太好,而這也正是如今很多營銷活動所缺少的態度——先有內涵,再有露出。
先看有哪些套路:
1、流程
從整個活動流程來看,其實歸納一下還是很容易理解,因為邏輯上有個“從不知道到知道的過程”,所以命名為“診所”,因為是診所,所以“入院——就診——出結果”就順理成章。
再來看入場,門檻幾乎沒有——關注商場官方微信或者下載知乎app即可參觀。因為目的在于品牌推廣,不求變現,所以幾乎設置的是最低門檻,在不需要付費的情況下,還少了各種注冊流程(入場后參與活動需要注冊,但并非強制),實屬難得。
雖然設置了一米欄,但入場幾乎零門檻。
內場分為七個科室,分別是:外科——不知道怎么美癥,口腔科——59分吃貨癥,內科——不學習空虛焦慮癥,放射科——鏡頭恐懼癥,心理科——久喪不愈癥,小兒科——養娃瑟瑟發抖癥,變態反應科——過敏癥。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入場后在掛號處拿一份“就診手冊”,分別去到七個科室集章,最后憑借集滿章的“就診手冊”獲取“就診處方”——免費領取20本知乎電子書。
整個流程在目前眾多的營銷活動中并沒有太多突破性,集章也是常規比較受歡迎的套路。
2、設計
作為一個互聯網品牌,知乎完全了解年輕人喜好,曾經有朋友和我很直白地說過,如今商場辦活動,“能不能吸引到參與者自拍”就是一個活動成敗的重要考量因素。
雖然看似簡單粗暴,但不得不說迎合了市場絕大多數參與者的心理訴求。
知乎在這方面,主要是通過場景和文案設計來獲取,但能感受到,在整個豐富的互動內容面前,場景自拍等相對被弱化,參與者更多還是被實際內容所吸引,這才是此次活動最值得推崇的部分。
場內設置了明顯的自拍場景,并提供各種道具。
比如這樣的美食地圖背景墻,也是容易引起吃貨共鳴的。
多元化的內容呈現,才是跳脫套路值得分享的原因。
雖然知乎發展到現在已經有書店、語音問答、專欄等各種呈現形式,但其品牌核心依舊是“問答以及知識傳播”,在實地體驗前,我是帶著疑問的——品牌會通過怎樣的方式將如此單一的核心進行傳播。
首先是挖掘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話題。
上文提到的七個科室,就是以此而造。對于互聯網品牌,大數據支持是基礎優勢,想必知乎很容易能篩選出目標客群最關注的話題:美顏、吃貨、育兒、工作、學習,這些都是在社交媒體中出現頻次最高的關鍵詞,因此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不會有抗拒,理應都能在七個科室中獲得共鳴,并且品牌提供了足夠多的互動方式帶動情緒。
在入口處,會看到關于七個科室的介紹和相關問題,但如果整個活動僅僅都是問答還遠遠不夠。
在吃貨相關的口腔科,感受不同的食物味道。
實體“謠言粉碎機”,反向傳播知識點。
通過皮膚檢測,獲取信息的同時植入美顏品牌。
一個問題,多個答案,觸動觀者的好奇心。
根據問題,寫出并給到自己的答案,同時可以獲取一個別人的回答。
掃二維碼,進到專題H5頁面,看相關問題,注意這里有品牌植入。
單個熱門問題的二維碼鏈接,關聯到相關頁面。
H5互動頁面,并可進行二次傳播。
留言墻,可能是整個“診所”中最最初級的互動方式了。
以上所有這些,都是基于品牌長期以來積累的內容而造。知乎本身就是一個UGC(用戶生成內容)平臺,答案給到價值傳播,但并非唯一或者權威標準。
在整個“診所”中,我們也能充分感受到這樣的品牌文化,有互動性,但并非教條感,觀者在其中更多在體驗“知乎”這個品牌,或者說是品牌在經歷了這么多年發展后所呈現的“成績單”,核心價值以此體現,參與者也定能感受到知乎的樂趣,老用戶——共鳴,新用戶——好奇。
大IP有大IP的道理,在如今IP被說膩,越來越多的案例逐漸缺乏新意時,我不知道知乎此次活動在靜安大悅城獲取了多少客流,但我至少看到了一個品牌該如何堅持和建設。去年網易云音樂的留言話題案例之所以被業內熱議,其實與知乎類似——他們都不是市場策劃憑空創造了這么多內容。
當然作為內容平臺,你可以說這是他們的優勢,但歸根結底都是如何做好產品的問題。
(來源:聯商專欄作者 k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