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鮮超市發展迅猛,在我國的部分大城市,老百姓到生鮮超市購買蔬菜、水果、肉類等已成為新的選擇。近年來生鮮電商、倉儲式商場、大型綜合超市紛紛新增或擴大生鮮食品的經營面積,分流了農貿市場的部分客源。而生鮮超市,由于其面向社區,主營生鮮食品,更亦然有取代農貿市場之勢。
生鮮超市有強大的竟爭力,那么與農貿市場相比,生鮮超市具有哪些優勢呢?生鮮超市最過硬的應該是安全、衛生。經營連鎖生鮮超市都要依靠一套采購系統形成批量采購、統一配送。這不但使進貨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促使超市和大型的肉聯廠、農場及蔬菜基地合作,以保證供應量和產品質量。此外,生鮮超市的肉菜一般都經過一定的加工,在許多超市還可以買到一些半成品、配菜等等,適應了人們快節奏生活的需求。而在農貿市場,由于加工手段簡陋,進貨渠道混亂,衛生條件差,特別是私屠亂宰,“劣質奶”、“夾心菜”、“注水肉”、“黑心米”、“病死肉”屢禁不止,致使農貿市場出售的肉菜質量很難得到保證,信譽度大打折扣。
生鮮超市環境干凈整潔,購物方便舒適。在生鮮超市里,既有空調、冷藏保鮮柜、收款機等大型設施,也有購物車、財物籃等便利設備,地面上沒有臟水污垢,這些在農貿市場里是難以想像的。由于生鮮超市是集中經營,其商品的陳列都有著一定的規律,處處體現著為顧客著想的思路。如同類商品放在一起,商品一目了然,容易拿取,標價明確醒目,盡可能給顧客以新鮮感,并不時介紹新產品、新項目,使人賞心悅目。而在農貿市場里購物環境差,小販常常摻雜使假,缺斤短兩較為普遍,讓顧客望而生畏。
在生鮮超市取代農貿市場最大的障礙應該說是價格。與農貿市場相比,超市經營的生鮮食品從采購到進場,要經過諸多中間環節。進場后還要經過檢測、分級、加工、包裝、冷藏等工序才能上架與消費者見面,這些對人工、材料、設備以及對購物環境的投入,加之超市的租金要比農貿市場高,最終造成超市生鮮的價格往往要比農貿市場高出許多。價格高消費者就少,消費者少又進一步造成超市無法大規模進貨以降低物價,最終形成惡性循環。這也是各地超市在經營生鮮尤其是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時遇到的一個難題。
而現在農貿市場經營者也越來越意識到,農貿市場在消費環境和產品質量等不足之處,對其進行相應的改進。現在新建的新型農貿市場,不但配有空調、電梯、智能顯示屏等硬件設備;在軟件服務上,農貿市場也在不斷下功夫,相應的食品安全檢測室,溯源流程等等,無不昭示著農貿市場又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 該帖于 2018/9/28 22:1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