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行業的緊張局面似乎得到了緩解。攝影:王攀
在投資“十元店”名創優品后,騰訊又將觸角伸到便利店領域。
10月15日,“雷帝觸網”爆出,便利店新興品牌便利蜂于近期獲得了騰訊、高瓴的戰略融資,雙方分別持股8%。而后《中國企業家》通過天眼查發現,便利蜂在“融資歷程”一欄已有更新信息,融資金額為2.56億美元,估值16億美元。
而在此前,《聯商網》消息稱,“物美接盤鄰家已成定局”,網傳鄰家CEO王磊已于2018年9月在物美任職,物美也會在后期接下鄰家在北京的70余家門店。《中國企業家》雜志隨后聯系相關方面,物美及近王磊人士皆表示不便對此消息作出正面回應,但這也算是鄰家近幾個月以來的一次利好消息。
此外,勢頭正盛的蘇寧小店也于近期增資3億元人民幣,也有業內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記者,某北京便利店品牌也剛獲得一筆融資,好消息不斷。
兩個月的緊張氣氛
2018年8月,因善林資本爆雷,鄰家便利店在北京的168家門店一夜之間關閉。隨后,便利店行業似乎都被一種緊張的氛圍環繞。
8月18日,百子灣的一家鄰家便利店人去店空。攝影:楊倩
9月18日,北京131便利店發布公告,稱公司出現資金周轉問題,將于9月20日至25日之間與供貨商對賬核算賬款,對賬后給各供應商出具回款承諾函。諸多媒體都將此消息與其投資方春曉資本出現的問題聯系到一起,131便利店在諸多媒體的報道下也成為了“第二個即將倒下的鄰家”。
雖然春曉資本相關人員曾向《中國企業家》表示:“春曉并沒有參與到該項目的日常運營中,對此事并不知情、不存在撤資的事件。”但據天眼查顯示,春曉資本雖僅占131便利店8.33%的股權,但其最大股東陳登旺已于2017年11月將23%的股權出質給三信成海(北京)商業有限公司。且三信成海、春曉資本以及131便利店的第二股東石河子市辰尚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三方,的確存在資金鏈上下游關系。
來源:天眼查
但撇開復雜的上游資金關系不談,也有業內人士認為,131便利店資金周轉的問題或也與其自身的經營不善相關,且彼時整體的融資大環境困難。“其實在北京市場,能夠實現自身造血能力的連鎖便利店品牌并不多見。”
資料顯示,131便利店創立于2016年8月,其創始人陳登旺擁有25年以上的供應鏈行業從業經驗,且131便利店目前也并未出現大規模關店現象。無獨有偶,全時便利店也于此時被爆出拖欠供應商款項。全時方面回應:“可能個別供應商偶爾會出現延遲付款,但全時整體供應商的款項都在正常給付。”
10月初,全時便利店的兄弟品牌“全時生活”又被爆出關停門店。早前,《中國企業家》雜志走訪發現,全時便利店與全時生活的母公司——復華商業的確曾因資金鏈緊張,大規模裁撤子公司,并出現欠薪事件。但據復華商業內部人士透露,全時生活僅在北京有5家門店,且與全時便利店完全剝離,在復華集團的體系中,全時便利店也一直是獨立運營,目前來看受到影響不大。
在一位全時內部工作人員看來,“對于便利店行業,人們的神經似乎太緊繃了”。然而從這兩天的融資消息來看,緊張的局面似乎正在緩解。
彎腰撿鋼镚兒的“好生意”
10月15日,諸多媒體爆出便利蜂獲得騰訊與高瓴資本的融資,但截至發稿前,便利蜂相關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雜志:“對于傳言不予置評”。不過如果這筆融資真的成立,則代表騰訊也布局了便利店賽道。
從近期便利店市場的發展來看,雖因為整體的金融大環境導致了幾起風波,但阿里、蘇寧、京東等巨頭都已在該行業有所布局。10月14日,蘇寧小店曾發布公告,宣布獲得3億元的增資。數據顯示,蘇寧小店已在全國53座城市開設近1400家門店。與此同時,早前飽受詬病的京東便利店,在瘋狂翻牌后也宣布要開設直營門店。
實際上,便利店一直都是彎腰撿鋼镚兒的生意,但在中國大陸市場,便利店的發展確并不順利,哪怕是日系便利店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也可稱得上是“受挫”。2004年,7-11正式進入北京,但截至2018年5月,北京市場僅有門店244家。羅森1996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門店,至今仍未實現全面盈利。
中國市場的復雜性成為阻礙日系便利店發展的關鍵因素,而對于本土品牌,在睿意德CEO王玉珂看來,最大瓶頸在于能否形成強有力的供應鏈及物流體系。
更多分析師也認為,便利店玩家想要實現規模化,首先要解決供應鏈即物流的管理效率,其次就是要提高商品、服務與周邊客群的匹配程度。而在規模化之前,首先要先把一個區域扎得最深,然后再去開發周邊的市場。而對于不同區域、甚至不同消費場景,便利店也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務,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基于這樣的背景,更多品牌希望借助數字化解決這些問題。便利蜂更是從成立之初,就希望能通過技術打破傳統便利店的頂層模式,從一開始就掌握消費者信息,而在數據積累到一定時期后,通過算法推算店鋪位置、消費者的喜好以及進貨數量。而相較于傳統品牌門店,便利蜂在提升效率、滿足個性化的同時,也可以更快速的實現規模化。
早前,一位接近便利蜂的人士曾告訴《中國企業家》,“如果說傳統便利店是網易,那么便利蜂就是今日頭條”。
近年來,便利店行業的主要趨勢也的確在于直營化與數字化改造。好鄰居總經理陶冶也曾告訴記者,很多玩家都在一方面提高門店的商品和服務體驗,另一方面利用技術來簡化門店的運營效率、提高銷售額度。但目前來看,整個行業想要實現技術爆炸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至少積累原始數據還需要時間。
當然,巨頭的進入會使企業信息化的能力快速提升,而對于便利蜂來說,如果真的接受了騰訊與高瓴的投資,對企業的未來發展當然也有助推作用。同時也有業內人士向《中國企業家》表示:“該消息若成立,這預示著便利蜂未來三年內上市的計劃更加明確。”
(來源:《中國企業家》記者 謝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