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新零售從2017年的風光無比,到2018年經歷了最痛苦的一年。幾大新零售影子股幾乎領跌市場,比肩2008年金融危機。
騰訊系賦能最為失敗,影子股年內最大跌幅65.74%,全年收盤跌幅近60%。不賦能還好,一賦能褲衩都虧沒了。阿里賦能緊隨其后,年內收官近50%跌幅。永輝超市年底趕緊切割,分家才是正道。新零售在2018年可以說虧得一地雞毛,個個都在比慘,新零售跌出新高度。
業績飽受市場詬病,新零售無得救嗎?輸得只剩褲衩的新零售還有沒機會把衣服穿回來呢?
2016年底,嗅到味道的阿里給了市場5張塔羅牌,分別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2017年第一波打出新零售,實體以盒馬鮮生出擊+資本市場三江購物造勢,震撼開局。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時,三江購物一局定江山,隨后大家要不跟新零售沾點邊都不好意思出門了。2018年上半年收割線下頭部大潤發,打出新零售新高潮。下半年新零售牌盒馬鮮生繼續高舉高打。線下跟風盤開始覺得不對路,發現新零售是潮牌,太花錢又不賺錢。
隨著地球港倒閉,新零售風暴在輿論上出現反轉。反轉是反轉,卻發現阿里不但沒有好好去面壁思過,反而繼續高調放話,提出萬億論。而裝逼的不僅僅只有盒馬鮮生一家,永輝超市緊隨其后,覺得千億市值是低估,千億美金市值才是小目標。兩家大咖高調喊話的背后是盒馬鮮生在下半年重心轉向供應鏈,阿里隨后打出第二波——新制造,可惜跟風力度沒有新零售強;永輝進入供給側改革。為什么阿里跟永輝都把手伸進制造端,又為什么盒馬鮮生堅信萬億輕松過,永輝千億美金是小目標?
難道它們都虧傻了。
很明顯,就是這樣的。
虧那么多錢,能不傻嗎?新零售、新制造就是賠錢貨。
阿里打出5張牌,總不會張張都虧錢吧?很明顯,不會。所有前期投入的魚餌,都是為了后面的大魚。
2019年阿里毫無懸念將打出第三張明牌,就是——新金融。
零售行業基本屬于屌絲行業,大部分上市公司市值難以跨過百億大關。金融行業才是貴族當中的豪門,國內的大銀行一年利潤可以是幾千億。
像阿里這種線上做到頭部,利潤也只不過100多億,說出來都磕磣。就算把所有超市上市公司的利潤全部吞進去,阿里還是屌絲當中的屌絲。2018年上半年A股9家超市上市公司利潤全部加起來才20來億RMB,有的還是靠賣地賣資產來湊數。
靠新零售賺錢,那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金融,新金融,才是真正的通往財富之路。2017年螞蟻金服利潤就100多億,消費金融占了80多億。市場給予萬億估值,被譽為東方第一神獸。估值依據主要為用戶數和金融場景價值。
金融行業現在面臨最大的痛點就是獲客能力和金融場景。阿里的前面“兩新”很好的解決了金融業的痛點。
新零售、新制造解決消費端、渠道端、制造端獲客和消費場景痛點以及獲取真實數據。數據背書與建立鏈接既降低了新金融成本,同時提升新金融獲利能力。
由此,打通了數據變現通道。
包括永輝超市,真的會指望賣菜那點利潤,獲得千億美金估值嗎?當投資者傻啊,A股股民也是有尊嚴的。阿里以零售介入金融跑道,實際上在卡金融的位,建立護城河來進行圈地。這也就是為什么新零售業務哪怕虧錢,也要舍命狂奔。
傳統零售則不拿數據當錢,不論阿里入股或合作,數據幾乎都是白送的。零售業最大的價值并非門店價值,而是門店消費帶動的數據價值。數據價值又取決于數據的規模、質量、活躍度等。舍命狂奔要規模,賣大龍蝦大螃蟹針對中高消費客群來打,這些才是真正能助力新金融。永輝超市客群太低端了,買菜還計較幾分錢,金融進展一直步履蹣跚。搞個超級物種,整個體系鏈接卻沒有做好,只好把責任推給阿里新零售。
阿里第三波——新金融牌如果一打出,就意味著零售數據資產開始實現增值,傳統估值邏輯進行轉換,零售業價值面臨重估。誰能提高最大規模用戶數,最高質量客群數據,最活躍客群,就意味著能在變現通道上獲取更高溢價。
阿里5新最后一張王牌是新能源,所謂的新能源就是數據。
阿里掌握數據后,就可以攜數據以令諸侯,到時候不僅僅通過金融渠道變現。如果你借的錢是阿里的,制造材料也是阿里供應鏈里的,賣貨渠道也是阿里的,阿里想不賺錢都不好意思了。
(作者系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