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兩會時間正式開啟。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一直是兩會上的熱門話題之一,而在兩會現場,活躍著一批實干、苦干、敢干的民營企業家身影,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企業家精神,詮釋著新時代中國民營企業的使命。
例如,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及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就是一位已經履職17年的“老兩會”。在過去的這些年里,他一共提交70多份提案與建議,涉及民生改善、社會發展、行業變革等多個領域,今年更是攜5份建議上會,關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消費、鄉村振興以及物流等領域。他所創立的蘇寧,在29年的歷程中數次自我革命,目前已經躋身世界500強,正在向著“線下2萬店、交易規模4萬億”的目標極速沖刺。
又如,1993年即參加兩會的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一直積極參政議政,他一手創立的新希望,已從一家飼料業的龍頭企業,發展成為一個涉及食品與農牧、乳業與快消、地產與基建、金融與投資等多種業態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旗下擁有銀行、證券、科技金融和基金等多種金融業態。
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敢于走出舒適區
的創新突破
說到企業家,不能不提企業家精神。談到企業家精神,張近東曾說,“我認為企業家精神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有敢于走出自己舒適區的魄力。”
是的,敢于走出舒適區,勇于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靈魂。成功的企業家,無一不是創新的“大師”。如何走出舒適區,張近東進一步解釋說:“走出舒適區不是指要另起爐灶、拼命折騰,而是要打破故步自封的藩籬,了解時代的脈搏,努力做時代的企業。”
張近東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回顧蘇寧的發展史,創建于1990年的蘇寧,歷經29年時間,經歷了零售行業天翻地覆的變化,橫跨了從專業零售到綜合連鎖零售,再到智慧零售的三個階段。公司從一家小門店成長為世界500強,靠的是什么?就是敢于走出舒適區,努力引領時代。
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波及各行各業,張近東決定將蘇寧從專業零售向綜合連鎖轉型。其實,當時蘇寧的日子還很好過,批發業務雖然利潤不高,但是每年營業額也有幾個億。所以,轉型的動議在內部爭議很大。張近東力排眾議,用時10年把蘇寧帶到了全國家電連鎖老大的位置。
這次轉型讓蘇寧突破單品經營的局限,開啟連鎖化經營,一舉躍入零售行業千億俱樂部。
2009年,中國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進化時,張近東再次做出重大決定,踏上線上線下融合的互聯網轉型之路。這次轉型同樣是要走出舒適區,當時的蘇寧已經擁有上千家線下門店,是國內最大商業連鎖企業,轉型互聯網,和進入“無人區”沒什么區別。當很多人認為互聯網將顛覆、取代實體店時,張近東卻做出了不一樣的判斷:互聯網未來會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彌漫整個社會,并最終成為標配。但是,互聯網與實體并不沖突,關鍵是怎么去運用和駕馭。
現在的情形已經有目共睹,正是2009年的互聯網轉型,讓蘇寧踏上了智慧零售的發展之路,把握了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的時代脈搏。最近公布的蘇寧易購2018年財報顯示,營業收入突破2453億元,同比增長30.53%,在零售業整體放緩的大背景下,蘇寧易購卻實現了逆勢增長。
同樣是“老兩會”的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企業家精神就是“不滿足、去拼搏、敢創新”。他說,““新希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一定規模,但我們并不滿足,我們要做世界級的企業。同時,我們仍然要保持艱苦創業的作風,把主要的資金和精力用在生產發展上。”
已經退出兩會舞臺的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對于企業家精神也有類似看法,他說,“我們過去的成功,在互聯網時代可能都是問題;現在的資產,在互聯網時代可能都會變成負債。” 只有戰勝滿足感,改革和突破才能成功,而如果不變革是死路一條。
因此,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應該是敢于走出舒適區,持續不斷地進行創新和突破。
企業家不僅要創富企業,更要造福社會
中央去年發布的弘揚企業家精神的意見中,特別提到“三個弘揚”,即弘揚企業家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精神,弘揚企業家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揚企業家履行責任敢于擔當服務社會的精神。
劉永好在一次采訪中,將“有擔當、有愛心”描述為企業家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說,“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很重要,企業家應該有擔當,不但要做好企業自身發展,還要促進社會和諧,更要多從事慈善事業。1994年,我聯合9位民營企業家發起了‘光彩事業’,不僅捐款‘輸血’,更要‘造血’扶貧。這一次‘光彩事業涼山行’在涼山地區的投資多達2000多億。”
張近東同樣認為,企業家不僅要創富企業,更要造福社會。一方面,蘇寧不斷發展壯大,不僅是納稅大戶,更是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公司年度表彰大會上,張近東透露,2018年,蘇寧集團新增6萬多員工,2019年還將進一步擴軍,計劃新增8萬多人。這在裁員、收縮的大背景下,尤其令人關注。
張近東表示,蘇寧既要通過持續的創新謀求更大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更要以擔當的初心反哺社會,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蘇寧將繼續深耕電商扶貧實訓店、中華特色館等項目,助力精準扶貧;將繼續開展善行者、夢想大篷車、足球1+1等公益活動;還將推廣綠色物流、通過業務拓展促進就業等,用實際行動踐行作為一家社會化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企業家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全國兩會上,海南省工商聯主席、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委員就曾提交了一份很“特別”的提案,建議將9月25日設立為“中國企業家日”。
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和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業的熱情,被認為更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推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