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長安商場閉店后,作為北京高端商場標桿的北京賽特購物中心也將停止營業。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位于長安街沿線的賽特購物中心目前正在進行商品清倉處理。據商場的一位負責人指出,商場的閉店是由于與物業租約到期,物業方不想續租。至于后續有沒有其他公司接手,商場將以何種方式改造,他表示并不知情。
事實上,近年來,賽特的經營情況并不盡如人意,業內人士指出,賽特購物中心最早在國內擁有很多國際化的經營模式,可以說在當時是北京高端百貨的標桿,但是如今的賽特受消費者歡迎的程度也在逐年下降。作為傳統百貨商場的北京賽特購物中心,未來如何轉型將是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升級改造還是不再續租?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賽特商場發現,商場不少醒目位置都貼滿了“感恩有你 瘋狂出清季”的海報,并注明服裝服飾類折扣最低僅為2折,活動時間為4月3日至4月21日。多數品牌柜臺都進行打折優惠活動,例如紫云珠寶的全部商品2折優惠,COACH品牌的出清商品從2.2折到3.5折不等,朗姿出清商品3折或5折。但也有耐克、阿迪達斯等店并不參與打折。盡管打折力度不小,但這里的消費者依然不多,中午過后,整個商場更是顯得空空蕩蕩,只有一樓部分紡織品、和五樓的兒童玩具區域有零星顧客詢價。記者看到,雖然名字叫購物中心,但是賽特還是以傳統的百貨業態為主。
據一位商場內某品牌的導購人員指出,賽特購物中心將于五月底正式閉店,隨后要進行升級改造。但具體如何調整,她表示并不知情。
但商場一位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賽特商場準確的來說并不是升級改造,是將正式閉店。他解釋說,出于多種原因,雙方合約到期以后,負責運營的物業公司決定不再續租。至于后續有沒有其他公司接手,商場將以何種方式改造,這位負責人表示,后續業務調整與公司無關,因此也不清楚具體走向。
對此,記者分別向商場總經辦的工作人員以及賽特集團方面進行了求證,商場總經辦的工作人員表示,現在還不方便對外透露。而記者多次致電賽特集團,并無人接聽。
據了解,賽特購物中心于1992年開業。據內部的指示牌顯示,購物中心共有7層,地下兩層地上五層。B2層以家電、家居用品為主;B1層以超市為主,還有同仁堂、星巴克等品牌;1層為國際精品、化妝品、珠寶首飾;2層至4層,主要以男女服飾、鞋為主;五層主要是兒童業態,包括兒童玩具以及兒童用品。
一位逛街的中年消費者指出,十幾年前,來這里的人還是很多的,因為覺得這里很高端,但隨著新商場越來越多,這里的人氣遠遠不如以前。“這里的餐飲品牌不是很多,而且品牌也不適合年輕人來,所以來這里購物主要還是以中老年為主。”
昔日多項“第一”如今急需轉型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賽特購物中心是北京最早的高端購物中心。當年,賽特創造了京城商界創下多個“第一”,包括第一家開架率90%以上的百貨商場;第一家自動滾梯最多的商場;第一家賣場照度最高的商場;第一家以進口產品為主營商品的超市;第一家擁有室內最大屏幕的商場,第一家使用電腦聯網收銀系統的商場等。90年代和21世紀最初的10年時間,這里可以用"人頭攢動"來形容。
一位賽特購物中心的老消費者告訴記者,在他的印象當中,上世紀90年代這里就入駐了圖騰、皮爾卡丹等高端品牌。大約2002年左右,這里就有專門出售化妝品的專柜,比當時北京絕大部分商場都要先進不少。但是,從2010年以后,隨著北京SKP、國貿商城等商場陸續開業,來逛賽特的人就開始逐年減少,特別是周一到周五,經常空蕩蕩的。
賽特購物中心地處的建國門商圈,是北京消費活躍度較高的區域。他和西邊的王府井商圈、東邊的國貿CBD商圈、大望路商圈一起,成為北京商場密度最高的地區,區域內的北京SKP、王府中環等商場,是北京最高端的購物中心,營業額十分可觀。北京年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商場,第一名和第二名全部來自這個區域。
事實上,如今的百貨業在逐步衰退,而閉店改造、或轉型創新經營模式,幾乎是許多老牌百貨謀求轉型發展的共同方向,例如2018年,以往定位高端、以中老年為主要客群的京城老牌百貨雙安商場開始向年輕化方向轉型,全新引入了50多個時尚品牌入駐,并有100多個品牌重裝亮相;2019年,已經開業29歲的長安商場閉店改造,將轉型購物中心,定位“精致社區生活中心”,主要為區域目標客群提供性價比高、體驗更高的購物環境與體驗業態。
除了閉店改造,百貨商場也在消費場景、營運和營銷上進行創新,或者積極轉變營業模式,更加符合地區發展需要;例如北京新世界百貨創新營銷模式,通過“線下活動線上話題引爆”“60小時不打烊”等營銷策略,不斷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十里堡西單商場被萬科收購以后,改造為商業綜合體,同時引入文創聯合辦公品牌,綜合體內部同時具備商業、文化辦公和藝術空間等功能,更加符合城市發展需要。
高端商場的內外競爭擠壓
實際上,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如今越來越多的商場轉型為娛樂、餐飲、休閑為一體的商業中心。在長安街沿線和CBD區域,更是高端商場的聚集地,如北京SKP、王府中環等。作為傳統百貨商場的北京賽特購物中心,如何轉型將是一大挑戰。
一方面,發展了27年的賽特商場自身存在物業老化、品牌老化、業態不夠豐富等問題,導致對新興消費者的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來自購物中心、電商等渠道的競爭壓力也讓經營方感到不小的壓力。此外,商場周邊道路狹窄、距離軌道交通較遠等劣勢,更是無法給消費者便捷、優質的消費體驗。
對此,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賽特購物中心最早在國內擁有很多國際化的經營模式,可以說在當時是北京高端百貨的標桿,但是如今的賽特受消費者歡迎的程度也在逐年下降。
賴陽指出,首先是賽特的品牌在逐漸老化,當時所謂消費者認為的高端品牌,在現在看來,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國際高端品牌,賽特也就越來越不具備高端的特質,品牌認可度也就直線下滑。第二,傳統百貨店的這種業態本身就在走下坡路,特別是像賽特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百貨店,既不符合社區生活消費特性,也沒有真正的高端精品店,所以生存就更加艱難。“近年來,賽特的品牌結構也一直沒有優化,還是以零售為主,售賣的服裝還是以正裝為主,缺乏更適合年輕人的時尚品牌,這種品牌結構已經不符合如今的消費需求。此外,賽特只具有少量的餐飲品牌,競爭力更加不足,也就更難吸引消費者前來。”
對于未來賽特應如何轉型,賴陽坦言,商場應該增加更多的文化內涵,因為周圍都是商務區,以高端人群為主。應該適量的增加書店、咖啡廳等商鋪。“種種轉型比較難,因為百貨業態都在走向衰落,這個項目應該體現品質消費,而不是零售,但品質消費里并不是指只增加餐飲業態,更需要增加附近消費者所需要的業態。”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王曉然 王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