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晚間,拉夏貝爾(603157.SH)發布業績預告,初步測算預計2019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億元到-21億元。由于2018年已經產生約1.6億元虧損,公司A股股票將在2019年年度報告披露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處理。
已經拉響退市警報的拉夏貝爾至今登錄A股不足三年。作為國內首家“A+H”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拉夏貝爾2014年和2017年先后登錄港交所和上交所。2017年拉夏貝爾營收營收近104億元,是國內營收最高的女裝上市企業。
2018年公司由盈轉虧。對于虧損原因,公司的理由為受到終端零售銷售下滑的影響,當年公司直營門店的銷售未達預期,從而導致公司全年毛利額同比下降5%左右。此外,門店主力品牌Lachapelle和Puella的2018年銷售同比下降10%以上。
實體店客流下滑直接加劇2019年拉夏貝爾“關店潮”。公告披露,公司國內經營網點數量已由2019年初的9269個降至年末的4800余個,腰斬近半。由于已關閉門店的經營虧損以及一次性確認裝修攤銷費用,導致虧損4至4.5億元。
事實上,在A股上市的當年,拉夏貝爾的發展計劃是:“到2020年,線下店鋪突破1萬家。”在距離計劃一步之遙時,關于線下實際經濟的“關店潮”愈演愈烈。據統計,貴人鳥去年關店2800多家,市值蒸發超90%;都市麗人關店1500家,去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跌幅超80%;達芙妮關店潮仍在延續,去年上半年共關閉612個銷售點,相當于日均關店3家。
拉夏貝爾將近幾年業績下滑的原因歸結于“戰略失焦、擴張過快、成本結構失衡”。據一位服裝零售從業人士分析,實體經營店的困難主要受房屋租金等成本上漲,以及電商發展沖擊。多重壓力下,同行普遍轉而進行線上網店銷售,以降低成本維持經營。
對于2020年扭虧措施,公司將繼續進行“收縮聚焦、降本增效”。以此推測,拉夏貝爾線下實體店或將繼續減少。值得注意的是,提高資產周轉速度也被列為重要目標之一。
據悉,對于服裝企業而言,庫存積壓一直是限制經營規模和盈利的主要風險。
定期報告顯示,2014年至2018年,拉夏貝爾存貨從13.27億元增至25.34億元,同期存貨占流動資產比從26.42%升至48.58%。2019年前三季存貨金依然達21.99億元。存貨余額較高相應是存貨跌價準備,從而影響凈利潤。有媒體報道稱,拉夏貝爾北方總部積壓庫存,大甩賣下服裝“低至29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由于加大了往季貨品銷售力度及折扣力度,公司銷售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導致報告期毛利額較上年同期減少約6.5億元。不過另一方面,清倉后公司存貨比年初減少約9億元,有所緩和。退市警報拉響后,“輕裝上陣”的拉夏貝爾2020年度實現扭虧成為首要目標。
(來源:財聯社 記者 劉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