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看起來風生水起,實則隱憂重重。
隨著社交應用和電商平臺的全民化發展,社交和電商之間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很多交集,尤其是直播軟件的盛行和短視頻市場的爆發式增長,網紅直播異軍突起,已成為多家電商平臺標配的新業態。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直播用戶規模已經突破5.01億人。預計2020年,直播電商行業將保持100%+高增長,阿里成交總額劍指5000億元,抖音、快手均把2020年GMV(一定時間內的成交總額)目標上調至2000億元以上。甚至B站、QQ音樂、網易云音樂都開始發力直播電商,直播電商占線上銷售的滲透率正加速提升,可謂十分火爆。
網紅直播帶貨確實很好地節約了用戶的時間成本,提高了用戶的決策效率,使用戶購買到便宜、時尚的商品。
然而,現在大部分企業在渠道轉型至網紅直播電商模式的過程中,都只停留在試一試的戰術層面,沒有將其當成企業長遠發展的穩定戰略,很多網紅今天崛起,明天覆滅,看似火爆的直播背后存在很多隱憂。
隱憂一:
直播電商的網紅們大多缺乏品牌意識,主要依賴降價策略,并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一些產品更像在處理尾貨。
直播電商呈火爆式發展狀態的今天,對于大部分實體商家來說,傳統的營銷思想占據主導地位,對于直播帶貨的認知還相對簡單、粗放甚至懷疑,更多的都聚焦在“帶貨”上,僅僅只是把直播當成傳播賣貨的手段,或者是增長產品銷售業績的一個渠道,沒有打算通過網紅帶貨建立起品牌與口碑的意識,這是商家的問題。
而網紅這方面,通過短短幾分鐘時間的甩賣行為,如降價、優惠、促銷手段、各種噱頭、各種表演來獲取消費者關注,以實現短期收益。但很多消費者對產品的賣點和品牌都不太了解,大部分只是因為產品價格優惠而購買,或者因為對網紅的信任,加之普遍以低價策略進行直播帶貨,也沒有所謂的品牌網紅的意識,他們認為趕緊賺快錢更加重要。
商家和網紅自身都沒有對品牌進行規劃和管理,究竟如何定位?核心價值是什么?形象究竟如何表現及包裝?如何系統化地傳播、公關?價格策略始終是低價嗎?溢價策略如何推進?品牌內容如何既吸引人又不落俗套,又不違反社會道德公序?這些問題都無法回答。
由于沒有進行整體的品牌規劃,更無人進行品牌管理,無論是商家還是網紅都將缺少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往往只能是“網紅紅一陣,降價一窩蜂”,無法與消費者形成強連接,讓消費者產生真正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更無法深入人心。因為沒有品牌價值,不可能帶來溢價,當彼此都微利的時候就很難再做下去,很難做到長期發展。當網紅的勢能隨著粉絲熱度逐漸消耗殆盡,就像煙花一樣煙飛云滅,隨之帶貨業務也就出現了停頓。
隱憂二:
網紅直播電商領域有現象級網紅,但是缺乏現象級品牌、平臺級品牌,更沒有標準,有可能會出現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雖然直播帶貨成為時下最火的風口,但至今沒有成就大片的現象級品牌。就拿李子柒來說,她已經成為一個超級IP,可是你知道哪個大單品暢銷全國?哪個企業品牌是通過李子柒打造成功的?可以說沒有。辛巴等帶貨能力超強,你聽說過哪個品牌是由他一手打造成功的呢?也沒有。看過了薇婭和李佳琦的直播后,除了“OMG!買它,買它!”之外,你能記住什么?薇婭在直播時會經常穿著自己品牌的衣服出鏡,并進行推薦。但時至今日,絕大多數消費者仍不知道該品牌的名字,仍會用“薇婭同款”來代替。同樣,李佳琦推薦過眾多“國貨之光”小品牌,如花鈺集、美膚寶。到頭來,消費者脫口而出的仍然是YSL小金條、Dior啞光。
品牌在網紅直播過程中被“弱化”,他們突出的是產品,越是忠于產品,則越能建立自身人氣,從而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到頭來成功的品牌只有薇婭和李佳琦本身。
表面上看,每場直播中,只有網紅主播在“吆喝”,事實上網紅要經營好,背后涉及復雜的商業運作——電商產業鏈上的品牌、產品、選品、商務、平臺、運營等方面的問題都需要標準、流程以及精益化的管理,可是有誰去真正關心、管理這些運作呢?更有甚者,一些小品牌、小品類、某些草根網紅,借機造假迭出,以次充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一些好的品牌反而很難有更大的突破。
一場網紅直播是將人、貨、場高速流轉了起來。因此單純憑借網紅個人是很難讓直播成為企業品牌發展的穩定戰略,越是頭部的網紅越無法強化品牌戰略,因為網紅直播本身就是“弱化品牌”的過程。
從眾多品牌現有的動作來看,品牌方做直播就是花錢請網紅,通過網紅的流量來賣產品、做廣告,這種邏輯的背后是將直播帶貨理解成一種風尚化的、非理智的消費現象,或是一種新的營銷玩法,而沒有察覺現象背后直播電商模式的戰略型崛起。
企業對于網紅直播也未從戰略發展考慮,有一個請一個,網紅對產品也是有一單接一單,誰都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事情,誰都沒有從戰略發展的角度去設計整體直播帶貨策略,這樣網紅直播就變成一場無節制的狂歡。從目前來看,網紅直播領域仍處于在“春秋戰國時代”,尚未形成完整、獨立的成熟品類,也沒有形成一個標準,眾多網紅與企業在運作過程中更沒有系統的戰略規劃,如此發展下去,網紅經濟的未來堪憂。
隱憂三:
行業不規范,法制落后導致違法違規泛濫,直接損害直播電商發展的未來。
隨著網紅直播紅利的火爆,各種違法違規的現象層出不窮。比如流量造假、產品造假、夸大宣傳、質量參差不齊等是網紅帶貨存在的突出問題。整個行業既沒有國家的法制法規,也沒有行業協會管理,更缺乏航母級的平臺去規范,所謂的MCN公司(網紅傳媒公司)泛濫成災,呈現相當混亂的狀況,這其實直接損害了直播電商發展的未來。前幾年很火的**正是經過這種混亂后落敗,進入到沉默期和衰落期。
從短期來看,網紅直播電商無疑是當下最火熱的營銷渠道。現在直播網紅們可以拼顏值才藝,可現在高顏值、多才藝的網紅數不勝數。未來,直播帶貨要取勝得靠戰略、拼運營,利用合適的平臺,充分挖掘自身的商業價值和消費新動能,把握住直播趨勢,借勢成長為所在品類的領導品牌。
筆者認為,企業及網紅們應該通過社交電商的品牌化建設與管理,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玩轉直播,在長期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通過做好品牌化建設,提升自身的品牌核心競爭力是贏得未來的關鍵。
從長期來看,企業要想在直播電商領域有更好的發展,解決這些隱憂,需要從品牌建設開始重新規劃和布局,網紅直播電商要長遠發展,需要品牌化、戰略化、規范化已刻不容緩。因此企業想要徹底打贏網紅經濟,讓直播電商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營銷戰略之一,就應該提高對自己的品牌和網紅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這樣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品牌競爭力。
建立成熟的品牌形象和廣泛認知的品牌,網紅帶貨的確可以顯著提升某一時間節點的銷量。但尚未建立品牌認知的小品牌,只會在一次次網紅直播中被眾多大牌和網紅個人所埋沒,一時的銷量陡增無法幫助品牌建立長期的認知。因此,對于非領導品牌而言,在面對激烈的產品同質化競爭中想要脫穎而出,唯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率先建立起差異化的品牌定位,做好品牌建設、產品差異化塑造,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產品系列形象檔次,讓消費者圍繞著產品的質量、好處、特點、差異產生偏好,然后選擇和品牌匹配的網紅直播,只有通過品牌化建設,然后與自己品牌理念相同的網紅直播,才能最大程度地引起消費者對整個產品的關注和好感,增加產品溢價,提升核心競爭力,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誰能更快一步擁有品牌思維,誰就能繼續在直播電商領域一直玩下去。
第一,企業通過戰略化規劃布局,充分挖掘自身的商業價值,通過和網紅的戰略性合作打造平臺級企業、現象級品牌。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平臺進行直播。比如,主打一二線年輕消費者的高端酸奶品牌應選擇抖音平臺進行直播,而沒必要選擇快手,雖然快手的直播電商規模是抖音的3倍以上,但因為快手平臺的用戶層級主要集中在三線及三線以下,單品價格偏低。
第二,建立品牌自己的私域流量。直播平臺為品牌方打造的流量盛景是流動的,絕大多數是公共的,網紅背后的流量則更是歸屬于網紅本身,如同付費的儀仗隊。反觀完美日記的成功則是建立在品牌的私域流量之上。
2017年完美日記誕生,隨后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便力壓國產美妝品牌美康粉黛,一年后超越蘭蔻、SK-II等國際大牌,成為天貓平臺銷量第一。
完美日記在品牌初期,主要是聚焦小紅書平臺,并借助了小紅書的流量增長。但三年后,小紅書的用戶增長放緩之時,完美日記已積累了193.8萬粉絲與295.9萬獲贊與收藏。這些才是品牌巨大銷售額背后的驅動力,也是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和根基,即心智資源。若品牌沒有私域流量的支撐,那到頭來就只是和尚看花轎——空歡喜。
第三,打造適合自己的直播形式與內容。直播購物帶給消費者最大的滿足感是“對商品的主動選擇權+主播娛樂化的陪伴購買過程”,因此直播的形式和內容要能互動、有趣、拉近消費者,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品牌體驗,才能激發對品牌后續的持續關注,這需要更多的專業公司的介入,需要專業公司的長期服務來完成。
第四,各大平臺應該主動加強對網紅帶貨的規范,呼吁并要求有關部門加強該行業的法制建設及其監管,提高網紅帶貨的規范性,促進網絡經濟健康發展。
網紅直播帶貨是網紅以自己的名義、形象、信用等向消費者推薦商品,屬于“廣告代言人”的范疇。但有些網紅僅售賣自家商品,還有些網紅自創品牌、自產自銷。顯然,這已經突破了廣告代言人的法律范疇。因此,要完善網紅直播電商的法律法規,加強對網紅帶貨的法律監管,針對性地開展立法工作,提高網紅帶貨的規范性,建立網紅帶貨的自律機制,引導網紅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促使網紅帶貨朝著規范化、法治化方向發展,促進網絡經濟健康發展。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有識之士和相關企業、平臺乃至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隨著直播電商的戰略化、品牌化、規范化、平臺化的推進,直播電商必放光彩。
好了,攬客魔課堂的分享先到這。希望大家喜歡,更多精彩內容,我們將會在經商交流群一起討論學習和研究。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