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價值需要在完整的鏈條中產生,孤立的數據是沒有價值的。
——黑蟻資本運營董事 劉湛
隨著消費習慣發生變化,「人貨場」開始重構,新零售、新消費成為熱門話題,新銳品牌成為投資界的新寵。那么,被投資者看好的新銳品牌都有哪些共性?資本又是如何看待如今的新消費?
近日,黑蟻資本運營董事 劉湛在觀遠數據聯合主辦的新銳品牌私董會上,發表了以《新銳品牌數字化實踐》為主題的分享。
以下是他的演講實錄:
1.如何給品牌做分類?
到了資本這邊工作,因為接觸過的品牌特別多,我們會對整個消費行業進行研究。其中一個問題是怎么給零售消費品牌做分類。按我自己的理解,可以從兩大維度去思考,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將自己代入這個二維空間。
第一個維度:以渠道做區分
渠道把品牌劃分成了三個不同的品類:
第一類:線上電商平臺售賣為主;
第二類:走經銷商渠道,如元氣森林;
第三類:自己開門店,運營一個品牌,類似名創優品。
第二個維度:以發展階段做區分
我們看一個品牌,目前處在什么樣的發展階段,是0-1階段還是1-10階段,又或是10-100階段。
當我們把品牌放到這樣一個矩陣里后,就能得到一個相對清楚的定位,在每個階段,品牌的策略都是非常不一樣的。品牌要在不同階段思考不同的問題,在正確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在品牌早期階段,會關心品牌定位是什么,市場的競爭格局是什么,用戶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才能提升品牌影響力快速出圈?而往后到了10-100,100-1000的時候,品牌需要考慮是否要自建供應鏈,以及如何讓供應鏈更加高效等問題。
在我們和新銳品牌的交流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新銳品牌創始人一般會非常關注兩個事情:行業競爭格局和用戶的聲音。另外還有對用戶輿情的監控,生產管理環節的系統化、數字化,新媒體平臺的數字化運營,對不同階段數字指標體系的定義等等。
而一般初創企業遇到的挑戰則是:沒團隊、無基礎、預算少、認知少。面對這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一般品牌數字化運營分為幾個不同階段,無論什么公司,都存在著這樣一個進化的邏輯。
首先是數據一體化
企業對excel的大量使用,導致了信息孤島、信息斷層的出現,如何打通數據是我們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數據價值需要在完整的鏈條中產生,孤立的數據是沒有價值的。
第二是數據精細化
當數據形成了完整的鏈路,我們需要對它進行可視化,能夠進行基本的看數和分析數據,看數時萌生的許多差異化的想法就是我們個性化運營的提升點。當數據實現了一體化和可視化后,我們會發現人群的差異化,從而根據用戶畫像進行細分,進入到一個更加精細化的階段。
第三是數據自動化
當精細化越做越細,一個用戶可能有幾百個標簽時,人力無法支撐如此精細化的工作,這時就必須考慮如何把這些運營的規則試驗總結出規律,沉淀到系統里,實現自動化。
最后是數據智能化
人工總結出來的經驗不一定就是最優解,但只要數據量夠大,我們就能通過精準計算找到關鍵因子,沉淀了足夠多的數據后,我們就有機會得出一個比人工經驗分析出來的策略更精準的方案。
3.用經濟學思維安排資源計劃
我們為什么要數字化?其實數字化是法治的運營,而不是人治的運營。運營需要系統化、規則化,當我們把運營的邏輯規則固化下來,讓它變成一個可重復的實驗,這樣才能達到迭代的效果。
針對這一點,新銳品牌面對的挑戰是什么?前面我們說新銳品牌的挑戰是缺人、缺預算,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依然有可能幫助這些企業快速實現基礎的數字化。因為我們找到了觀遠數據和我們打配合,幫助了我們很多的新銳品牌在3-5個月的時間內,實現了基本的數字化。
但做這件事的過程中,我們又發現了另一個問題,企業的數據從何而來?我們知道數據分為一方數據、二方數據、三方數據,企業能以比較低的成本接入自己的數據,但二方數據就很復雜,尤其是抖音和小紅書的數據就很復雜,一個是數據量大,第二個數據是割裂的。
這個時候如何把二方、三方數據同步企業數據庫,實現數據自動化同步就成了一個問題。我們這邊有做一個數據同步的中臺,可以覆蓋多方數據源再做聚合分析與呈現,觀遠的應用市場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希望我們兩邊可以互補,盡可能覆蓋更多的數據源。
在我們和觀遠合作的項目中,品牌的數字化運營差異很大,不同品牌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打法。但在我們為很多品牌進行BI系統選型時,最終都還是選擇了觀遠。我們和觀遠的合作,從我18年還在做線下零售品牌的時候就開始了,是觀遠比較早期的用戶。今天再回頭看觀遠服務過的已經成型的產品,能明顯地感覺到無論是在交互上、操作靈活度,還是他們對業務的理解程度上,都有了極大的提升,產生了質的飛躍。
品牌要做大做強,在渠道方面需要對接電商平臺渠道、線下渠道、經銷商渠道等等,但對于一個初創品牌而言,在還沒有團隊的情況下,把所有平臺都運營一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要去考慮如何在有限時間內,以有限資源快速產出價值,不能要求整個規劃大而全并擁有完整的指標體系,而是要基于數據分析抓住痛點。
以實施數字化轉型項目為例,第一件事是要考慮數據源,即我們的數據從何而來。什么數據需要沉淀,什么數據不需要沉淀,以及什么樣的數據要考慮自動化沉淀。沉淀數據的原因在于有些平臺的用戶量特別龐大,不會將明細數據儲存太久,不利于我們后期根據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和復盤,這時就需要考慮的數據生命周期。
其次,需要讓數據產生關聯。以自媒體平臺為例,如果要在自媒體平臺進行營銷,小紅書也好,抖音也罷,它們的數據全是割裂的,我們需要將不同來源的數據拼接到一起,關聯到一起才有可能對場景進行還原,實現全鏈路的分析。
最后,從投資視角出發,我希望能夠收集到最完整的線上線下各種品牌的各種數據,從而能夠給我們的投資提供一些數據決策的支撐。一般這些數據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線上傳統電商平臺
2.社交媒體
3.線下門店
4.經銷商
如果能夠擁有這些數據,基本上就可以做一個較為全面的數據分析。我們做了一個四象限圖,橫軸是品牌的銷售金額,縱軸是同比增長,大家當然都希望品牌盡可能都出現在第一象限,但體量大與快增長是相互矛盾的,于是我們就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時數據就又發揮出它的作用了,通過采集數據、分析數據,找到那個最優點來輔助決策。
我們很早以前就做過一些頭部品牌的評論爬蟲,不少品牌累計100萬條以上評論,如此龐大的數據一定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有價值的東西。通常品牌花大量時間在焦點訪談、用戶調研上收集用戶的聲音和反饋,海量評論數據中蘊含的信息如何高效挖掘出來應該是一種ROI更高的嘗試。
在門店分布上
我們很早以前就做過一些頭部品牌的門店分布路徑爬蟲,一不小心就可以爬100萬條,龐大的數據一定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有價值的東西。與其花大量時間在用戶訪談、用戶調研上,對這上百萬的路徑數據進行分析其實是ROI最高的方式。
在直播運營上
可以看到如今整個天貓體系的流量都在不可避免的外流,流到哪里去了?對于新銳品牌而言,流到了抖音、快手還有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直播間的時長和流量是有限的,如何更合理有效的分配時長和流量。品牌要想在直播上獲得較大收益,不單要有流量分析,還可能需要在計劃層面實現直播排期,從銷售目標,主播排班,到商品運營,到投流預算和策略,都要有一個計劃。最后對直播進行復盤,將直播間的多維數據關聯起來全鏈路分析。
綜上,通過結合以上種種因素,我們可以做個科學點的回歸預測,將不同維度的關鍵因子組合起來,看看哪些因子能產生真正的影響,以及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但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輔助,通過大量沉淀的數據來實現。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