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黃記煌第一次出事了,上次也是因后廚臟亂和食材變質而引發的“蒼蠅事件”。這次再被爆出“配料過期、章魚變質、蟹棒摻假”,有網友就評論說,這事是餐飲常象,只不過是他們“得罪了人”。對照著黃記煌如此的“膽大包天”,這話的確有些道理,不然他們怎敢故錯重犯?當然,也有網友說,他們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其實,無論是不是“約定俗成”,作為現在及未來實體經濟的支柱之一,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行業發展中所橫亙的一座大山。
如何有效避免欺上瞞下
一家小有名氣的連鎖餐飲企業,發展到如今這種程度,肯定是有自己的衛生標準,不然面對監管部門檢查,哪可能次次靠“關系”或運氣?這就分明表示這家店面沒有執行到位,廚師長有意欺上瞞下。從中也可看出,黃記煌的巡檢督導體系是幾乎沒有的,單店及區域乃至總部根本就沒有專人來做專項巡檢。在這樣的情況下,廚師長或者員工可不就能為所欲為?畢竟沒有人管嘛!
也許,在第一次出事的時候,黃記煌可能就吃了教訓,建立了巡檢督導體系,但卻完全流于形式。其實,巡檢報告如果沒有時間水印,離線儲存,進行真實還原,杜絕作假,然后再同步到各級領導及直接下屬。
那么,基本上整改,也只是提留在關店層面,過幾天風頭過了,就又啥事沒有,然后再又是另一家店面出狀況。最終損壞的還是該品牌的聲譽,對廚師長或員工來講,無非就是再換份工作的事情。
要想有效避免欺上瞞下,千萬不要就事論事,讓事情去找人,而應是讓人去處理事。不然就算整個店面全部換人,仍無法宏觀掌握檢查中的各種問題;即便出現問題,上下左右(老板到領導到基層)無法及時知曉,仍然難以形成合力,解決問題;其次,無法對檢查人的檢查進行跟蹤,保證真實性;最后,階段性總結無法聚焦,無法合理規劃下一步整改方向……也就是說,這種督導體系等于白搭,毫無作用。
如何有效守護百姓舌尖安全
正因為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使得有些食品安全領域的問題,放大了食品安全個體事件的負面作用,因此,才有了“這是餐飲常象”的言論,使得整個中餐行業的形象受損。
再者,餐飲市場的競爭早已蔓延到世界品牌范圍內,如果國有品牌翻不過食品安全這座大山,你讓老百姓如何支持你,如何表達出“愛國之情”?
被食藥監總局曝光多次的黑作坊、臟外賣,換了個名字又開始違規營業;有一些知名火鍋店,被相關部門懲罰過多次,卻還在用地溝油“刺激”食客的舌尖……甚至國外唐人街上的那些中餐館,也都要比西餐館臟亂許多。
看來,這與行業法規無關,而是與經營者的不良思想或認知有關。長此以往,誰還遵守秩序良性經營?最終擾亂的還是整個行業或大家共同的利益。
作為餐飲同仁,有責任提醒黃記煌的老板和高層,你企業的主要問題就是標準或體系的缺失,執行、督導及分配體系的難閉環。但凡找到正確的方法,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要知道今年食品安全已然上升到國家尊嚴層面,習主席已明確指出將通過“四個最嚴”來保護百姓舌尖安全。
之所以特別強調“嚴”,就是要從根本上消除類似你企業這些違法違規現象,嚴把食品安全每一道防線,對敢于觸碰食品安全底線的企業和個人零容忍、下重拳。
來源:嘟嘟餐飲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