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數據分析師在分析阿里巴巴內衣銷量的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趨勢:購買內衣罩杯越大的女性花的錢越多。阿里巴巴分析師將內衣消費者按其購買能力分成了四類,他們發現65%的B罩杯女性都屬于“購買能力低”這一類,而C及以上罩杯的女性大部分購買能力都是“中等”或以上。
原因可能是買B罩杯的都是購買能力較弱的年輕女性。而這僅僅是阿里巴巴從其電子商務支付平臺每日上千萬訂單里面梳理出來的一條信息而已。
雙十一阿里巴巴高峰期的交易量達到每分鐘兩百八十五萬,一天下來的成交量達到了九十三億美元。這一天不僅檢驗了阿里巴巴的數據挖掘能力,也是對他們這項能力給予了肯定。阿里巴巴副董事長蔡崇信在杭州——阿里巴巴的大本營——對本報記者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利用這些數據可以讓運營更高效,讓我們的顧客更滿意,但我們現在的利用率還不到5%。”
雙十一一整天下來,阿里巴巴的數據分析團隊和運營經理都密切關注和實時分析網站上的交易數據,以保證與客戶和物流合作伙伴溝通協調好,確保供應和交貨正常進行。而且雙十一收集的數據長遠來看也大有用處。管理者也關注顧客選擇的支付方式,看他們是否使用智能手機下單。阿里巴巴被指在移動平臺方面不及對手騰訊,所以一直在猛追,并計劃要讓支付寶上市。
根據高德納咨詢公司一份2013年的報告顯示,阿里巴巴和亞馬遜及日本樂天市場一樣,都使用預測性數據分析,而電子商務公司里從事這項工作的不及5%。中國的中產階級正在不斷壯大,但對這個群體的研究還相對不夠,所以中國有望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數據市場之一。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將數據挖掘視為公司的工作重點之一,去年特意為800名員工建立了一個數據平臺。在3月份的一次會議上,馬云說:“六年前,我們就決定要把阿里巴巴做成一個數據分享公司。我們當時就知道這是社會所需。這點足以讓我們充滿動力,愿意迎接挑戰,追求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上的創新。”
根據蔡崇信的說法,阿里巴巴掌握的電子商務數據是他們打開金融服務、醫保、電影和足球俱樂部等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行業的金鑰匙。從2010年起,阿里巴巴就開始使用數據來建立個人和企業貸款的誠信檔案。蔡崇信說:“下一步,我們會利用電子商務數據進軍臨近的行業,比如,我們有很多食品和日常用品的消費數據,我覺得對于我們涉獵醫保行業大有用處。”
雙十一那天,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京東接到了一千四百多萬訂單,他們利用這些數據來決定以后的進貨和存貨。京東外聯高級經理約什·加德納告訴本報記者:“如果你的生意每天能產生一千四百萬個數據,對你的戰略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是數據有時候也讓人想不明白。京東發現雙十一那天IPHONE5的銷量比往常高了九到十倍。高德納也不知道是什么緣故。2012年,阿里巴巴驚奇地發現,雙十一在西部內陸新疆銷量最高的竟然是比基尼(男朋友和老公購買比基尼暗示對象會帶他們出去度假)。
阿里巴巴不裹足于電子商務,開始涉獵數據分析,已經讓國企占主導地位的行業——比如醫保和金融服務——看它不順眼了。監管者宣布人們從國家銀行轉到余額寶的金額有限,并且叫停阿里巴巴推出虛擬信用卡的計劃——很可能是為了保護國家的信用卡系統銀聯。
蔡崇信說:“我們不擔心,因為這些人需要自我革新,我們很高興能夠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和中國監管部門打交道,有時候前進兩步會倒退一步,因為他們看法和你不同,他們覺得變得太快了。你認為是改革,他們卻覺得是破壞。”
(騰訊財經 陳瓊摘自《quar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