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零售運營體系里,前店呈現部分只是冰山一角,看得見的20%只是零售的外在和表象,后面看不見的80%才是零售的靈魂,它會將企業的初心和文化、品牌規劃和夢想,管理的剛性與彈性、團隊的落地和執行等方面的復制網狀系統,我們在思考商品時,應該按照同樣的思路思考,只有店鋪時刻陳列著顧客想要的商品,消費者才能放心隨時來店購物。
便利店的工作方法:單品管理的思維
便利店應該重新審視一下店鋪的商品結構,顧客的購買行為會根據各種要素而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面對疫情,顧客的購買行為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復工之際,顧客的購買行為又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了解顧客真正的需求,并快速的導入新商品,淘汰滯銷商品,使店鋪商品結構不斷優化,最大程度符合顧客需求的商品PDCA體系是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即使是同樣的商品、同樣的服務,不同的銷售方式,銷售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便利店在有限的環境下,通過改變店鋪的商品結構,積極銷售符合顧客需求的商品,重要的是通過宣傳商品,提高顧客的購買欲,進而增加購買個數,是提高銷售、利潤的有效方法之一。
疫情還沒有結束,不能掉以輕心,復工后“出行、辦公、居家”如何防護,這個時候就需要便利店做出安全防護出行的提案,把口罩、免洗的洗手液、便攜式消毒水、消毒濕巾……集中、擴大陳列的面積,適度的POP提示,讓顧客在5分鐘之內都能夠產生有效的購買,讓每一個單品都是爆品。
一次性產品(洗臉巾、手套、筷子、杯子……)殺蟲滅蚊產品(殺蟲水、滅蚊藥片)、花露水……擴大陳列面積,重點進行宣傳,并對其結果進行實證檢驗,本來會成為機會損失的部分就會成為銷售額,變成“看得見”的數據。
對應顧客消費需求的變化是零售企業永遠的課題
經營的最大目標在于“使機會損失最小化,反復PDCA循環,快速培養暢銷品,淘汰滯銷商品,圍繞顧客需求,不斷優化商品結構,單品管理是杜絕缺貨、減少廢棄、提高銷售和利潤的唯一辦法,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商品管理的閉環。
店鋪業績的差異代表各店的經營的力量差距,提前準備制定并實行按其他重點商品的銷售計劃,通過對原有行為進行反省,結合外部情報,以顧客的視角為出發點進行假設,制定相關計劃,明確日程,在賣場展開驗證,并對問題進行修正,循環此過程,最終實現利潤的提升。
(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趙蓉,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