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某條街道上的多家商鋪,被統一地換上了黑底白字的招牌。
此舉引發了商家的嚴重不滿和網友的強烈吐槽:什么“極簡風”,這分明就是“殯葬風”。“進這樣的店鋪吃飯,心情都會很沉重吧。”
對此有關部門的解釋是,曾權衡多方面因素,覺得使用黑色對于西安這樣的古城最為端 莊 大 方。
西安并非個例,不知從何時開始,浩浩蕩蕩的“統一店照”運動早已席卷全國。隨著城市化發展,從南到北的商業街都趨同相似。
你所處的城市是否也有這樣一條街道:所有店鋪招牌都是統一底色、統一尺寸,統一字體、統一字號。“千店一面”的情況下,消費者又如何能找到想去的那家店呢?
原本更換門頭牌匾的初衷是為了提升街區整體形象,改善城市面貌,但做法卻顯得過于粗放。通過”統一”來達到整齊劃一,讓商戶們的門頭招牌瞬間失去了商業街區本有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
01、店招是城市的名片,商業街的靈魂
其實,我國的店招設計,千年前就已領先世界。早在東周時期,就有了招幌的原型酒旗。慢慢地,旗子有了字,變了形狀 ,豐富了模樣,品牌才逐漸出現。北宋的《清明上河圖》,還畫過立體燈箱招牌。
香港的城市街景世界聞名,從《銀翼殺手》到《攻殼機動隊》,幾乎所有賽博朋克電影中都有香港的影子。
拉斯維加斯的霓虹招牌,則催生了波普藝術。
日本街頭繁華且充滿市井氣。形形色色的招牌,為無數攝影師和畫手增添了靈感。
法國有個設計師做了一個“ 去東京化 ”的項目。他將東京街頭的廣告牌霓虹燈等等都抹去后,呈現了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失去了店招的日本街頭,瞬間變得單調乏味。有趣的是,有一位日本的設計師,做了一個相反的項目,「世界東京化計劃」,把東京街頭的所有標志:商店招牌、街道標志、交通標志、文宣海報……等搬過去,任何城市瞬間變得「很東京」。
意大利-日本
阿根廷-日本
丹麥-日本
法國-日本
還有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成都春熙路、這些商業街可以聞名全國,絕對不是因為“整齊劃一、千篇一律”。而是他們琳瑯滿目的櫥窗,五彩斑斕的招牌,以及那些被吸引來的旺盛人氣,這些元素共同構成城市美麗的風景線。
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百花齊放”的招牌不但沒有影響市容,反而成就了獨一無二的城市特色與非凡的活力。通過這些店招,可以窺見人們在這個城市的生活方式與文化。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案例值得我們借鑒,但無法照搬,因為每個城市化的街道都是獨一無二的。街頭招牌就像一個城市的名片,處處透露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和審美。
02別讓“統一店招”毀了商業街區
蘆原信義在《街道的美學》里說:“提升街道美觀的方法就是減少街道輪廓線,而招牌的尺寸、雜亂的空調機擺放位置都會影響輪廓線,影響街道美觀。”
作為城市規劃的一部分,店鋪招牌的改造確實有必要,但形式上可以有所改變。簡單粗暴的“一刀切”、完全統一,雖然快速直接,但其實是對國民審美以及城市街頭美感的一種毀滅性打擊。
“統一店招”不但毫無風格和特色可言,也無法幫助商家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還極大地降低了城市美感。
畢竟那一抹“人間煙火氣”,才是人間最美麗的風景。
03、千店一面or各具特色商業街區需要怎樣的店招?
小到店鋪,大到商業綜合體,塑造獨有的特征和品牌個性是顧客對某產品或某企業首要認知的方式,也是個性的體現。那么,商業街區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店招呢?
1.令人著迷的“煙火氣”
仔細觀察香港、日本商業街的街景就會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店招都很好看、很有設計感。有些招牌的的字體配色一言難盡,甚至殘破不堪;但令人著迷的,是其中散發出的煙火氣息。
以派沃團隊設計的主題街區——平湖吾悅廣場“香港街”為例,香港的招牌文化煥發著這座城市的朝氣。以此為靈感,設計師在主題街設置了密集又大小不一的側照,這些側照大多是雙面發光的燈箱廣告牌,在夜幕降臨后,閃起的霓虹便承載著香港夜市的熱鬧。
不僅是側照奪目,“香港街”還下了許多別的細致的心思:以假亂真的電影售票處、麻將裝飾;為豐富場景的生活氣息,還添置了幾個空的空調外掛機箱,和窗外衣架上晾曬的衣服,進一步助燃了街區的“煙火氣”氛圍。
2.與眾不同的創意
店招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活力,特別是在這個追求個性化、追求創意的時代,店招更應該與眾不同,一個好的店招應該成為這一條街上的亮點,一下子就能吸引客戶的眼球,就算不進店消費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具有高度概括力和強烈吸引力的商店招牌;對消費者的視覺刺激和心理影響是很重要的。商店招牌在導入功能中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與價值,它應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所以,要采用各種創意設計使其突出。
3.因地制宜、因店制宜
店招是城市環境的重要設施,也是城市形象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針對不同城市街道的特點、風貌、文化,制定不同的設計方案。另一方面,要尊重不同店鋪的特點、主題和概念。創造出真正有韻味的城市美學。
04、寫在最后
“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
城市管理不必強求整齊劃一,不必湮滅個性,而是應該停下“統一店招”的腳步,充分尊重店鋪的多元特點,尊重專業設計和專業審美。
如此,我們的城市才能恢復“煙火氣”,人們才能在城市中體會到更多的歸屬感,不再出現這種一言難盡的“審美降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