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潮玩”也有大生意。
最近,“中國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開盤一度漲超100%,市值突破千億港元。資本“用腳投票”,表達了對潮玩整個新興行業的看好。
而在泡泡瑪特港股上市的當口,名創優品也在前兩天推出了潮玩品牌店“TOP TOY”,面向10歲-40歲消費群體,開業三天業績即突破100萬,業績客流遠超過泡泡瑪特。
名創優品的強勢入局,讓潮玩市場剛熱乎的市場再起波瀾。
一個是已經打造潮玩超級IP的泡泡瑪特;另一個是7年開店4300多家,坐擁百億零售帝國的名創優品。當二者在同一戰場上相遇,誰會更勝一籌?
大戰初始,暫時我們還無法判斷行業的終極走向,但可以預見的是,泡泡瑪特上市后,潮玩市場爭奪戰才剛剛開始。
我們也試圖通過兩個先后入場玩家的IP打法、路徑差異,來探討潮玩市場接下來的市場可能性和競爭格局。
泡泡瑪特上市后,這幾天市場熱度一直居高不下,但在諸多輿論背后,卻少有人真正理解潮玩底層的消費邏輯和它未來所能展開的可能性。
那潮玩行業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市場?消費者為什么要買潮玩?接下來的企業競爭會如何演進?我想基于兩塊來分析。
首先,潮玩看似無用,實則是更高層次的精神消費。
其實潮玩并不是什么新事物,這是一個在日本已經被成功驗證過的市場。
我們會發現,伴隨日本經濟逐步的穩定和階層固化,年輕人向上的動力和意愿越來越低,再加上個人獨居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很多人便將情感寄托在潮玩這個介質上,希望獲得更穩定的情感回報。
參照日本,中國的潮玩市場之后為什么會加速興起,也與我國的年輕人在獲得了不錯的物質保障后,開始注重精神層面陪伴的需求有很大關系。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曾在多個場合分享過這樣一個心理測試:
假設你是一個億萬富翁,有一次你有急事出門時發現廚房的水龍頭沒關,你會回去關上嗎?如果沒關,你會感到焦慮嗎?答案大概率是會。但換成是你的豪宅花園里有一個噴泉在24小時噴水,卻不會讓你感到焦慮。
通過這個案例他試圖說明,理性消費人們更注重的是實用性,但感性消費注重的是情感鏈接。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孩子。當你孤獨的時候,你會發現需要一些短暫的滿足感,來回到小朋友的狀態�!�
另外,中國也正處于文化升級的歷史跨越期。
經濟上有“人均一萬美元”理論。意思是,當一個國家的GDP超過1萬美元時,文化創意產業會迎來繁榮,美國、日本等國家均是如此。而在2019年,我國人均GDP超過了1萬美元。
也正是這一時期,中國的90后、00后長大成為社會主流。他們將自己熱愛的、被父輩認為是亞文化的東西,帶到主流文化面前。從這個角度上說,只有對潮玩的認識越深,才會對認識這一代年輕人的認知越深。反之亦然。
可以預見的是,潮玩目前雖仍屬小眾的亞文化產品,但隨著年輕人的成長,它會成為主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潮玩不僅市場潛力巨大,格局也遠未確定。泡泡瑪特招股書顯示,2019年,按銷售額計,前五大市場參與者的市場份額分別為8.5%、7.7%、3.3%、1.7%及1.6%,加起來不足25%。
這意味著,泡泡瑪特雖位列第一,但并未與其他競爭者真正拉開差距。潮玩市場大而分散,其他的后入場的品牌還存在著巨大機會。
其實截至2020年11月30日,我國今年已經新增260余家潮玩相關企業,大家在IP、營銷、玩法和粉絲運營等方面不斷創新,正在讓潮玩經濟席卷到各個領域。
所以TOP TOY選擇此時入場,前來切割千億潮玩市場的蛋糕,并不讓人意外。但令人好奇的是,相比泡泡瑪特,TOP TOY將會以什么樣方式來打這場仗?
如果要對比泡泡瑪特和TOP TOY未來可能的走向,其實需要先來看潮玩品牌的競爭,本質上是在哪些關鍵的維度。
我們認為,這塊的競爭主要有三個關鍵,IP運營、銷售渠道和全產業鏈,下面來一一拆解這里面的競爭態勢。
1、IP打造和運營的兩種競爭維度
從頭部互聯網平臺發展來看,供給端優質資源才是長久發展的關鍵。
比如,淘寶天貓的發展,離不開豐富的商戶資源帶動用戶聚集形成網絡效應;美團能不斷壯大,前期幫助其獲取商戶的地推團隊功不可沒;B站的快速破圈也離不開優質UP主。
相似的,在潮玩經濟中,優質的IP產品是決定其銷量的核心。因此。能否聚集上游優質IP是決定其未來發展的關鍵。
復盤泡泡瑪特的崛起之路,會發現,它大概通過以下三步,擁有了良好的“控IP”能力。
第一步,王寧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發現很多人喜歡的IP是MOLLY。
于是,他找到了MOLLY的創造者KENNY。為了讓對方相信泡泡瑪特和未來這個大市場,雙方中間經歷了幾個月的反復溝通碰撞,才最終建立了比較牢固的信任關系。
第二步,等泡泡瑪特把KENNY的IP商品推出后,再簽約其他優秀的設計師,就變得容易很多。
第三步,當泡泡瑪特通過較低的成本匯聚了一批有實力的設計師,便快速滲透到了潮玩圈KOL,進而通過KOL營銷降維打擊大眾市場的方式,逐步占據了消費者的心智。
如今,泡泡瑪特IP變現馬太效應顯著。招股書顯示,MOLLY2019年貢獻收入4.56億元,占總收入26%。這一占比在2018年更是達到41.6%。
不過,這也讓泡泡瑪特因為依賴爆款IP,而受到了市場上的質疑。泡泡瑪特也在努力擴充IP,試圖打破這一局面,但目前效果并不顯著,這也成為大家對潮玩公司能夠持續放大,最大質疑的一個點。
再看TOP TOY的IP開發。從表面現象看,與泡泡瑪特類似,它也是挖掘優質IP,然后搭建設計師資源庫,建立自己的原創能力。
目前我們也看到,TOP TOY已經完成了100多家供應商的初步搭建,并與國內超過200個有影響力的工作室和設計師建立關系。
但與之不同的是,TOP TOY還會對已有的IP進行二次創作。本質上來說,目前泡泡瑪特的模式更像是iOS系統,它的特點是相對封閉,大多數東西都要依靠自營,爆款IP的孵化運營也是強掌控。
而TOP TOY更像安卓系統,更具包容和開放性,盲盒只是其中一個品類,它要做的是潮玩集合,目前跟HelloKitty、漫威、迪士尼、DC、火影忍者等大IP都在進行聯名創作,包括店內的1:1人物雕像,也是其獨有的資源。
其實大IP不缺知名度和粉絲,但缺的是創意和更加觸動消費的點。所以TOP TOY 通過提供類似安卓這樣的平臺,將數據和用戶等方面優勢賦能給不同類型的設計師或者IP,參與到它們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有很大的機會在未來創造出N個“泡泡瑪特”。
此外,“高頻上新”一直是名創優品的專長,這幾年它實行的“711戰略”,即每7天上新100款新品,100款新品從1萬個設計方案里精選而出,讓業內很多商家難以模仿。
TOP TOY所代表的新潮玩品牌如果能夠高頻上新,對于潮玩行業來說,未來又會是另一個面貌,它不僅可以保障產品的多樣性、潮流性和新鮮感,還可以真正向消費者傳遞“7天上一批新貨,每周要來一次”類似的信息。
因此,在TOP TOY的探索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潮玩IP運營也并不是只有一條路,將新零售業態中IP的運營成熟的經驗、模式,繼承并在里面迭代,可以打開完全不一樣的競爭維度。
2、線下、下沉市場是必爭之地
用戶和潮玩產品產生連接的過程中,門店是最重要的一環。很多消費者,第一次接觸潮玩,都是在線下。
也就是說,當一個潮玩品牌擁有越來越多的門店,就會擁有很多辦法把用戶拉到自己的池子里,進而構建更加穩固的護城河。
泡泡瑪特能夠做到今天的成果,關鍵因素之一就在于,它構建了以線下門店為核心的多元銷售渠道。
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的銷售渠道由批發、展會、機器人商店、電商和零售店組成。
雖然線上收入占比在持續提升,2017年至2019年分別為9.4%、20.0%和32.0%。但線下渠道仍占了大頭。
到今年6月30日,泡泡瑪特在33個一、二線城市主流商圈擁有136家零售店,并在62座城市設有1001家機器人商店。
王寧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也稱,把泡泡瑪特開在核心商圈的核心點位,是他所做對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我們的店開在一線城市比較好的購物中心,能讓各個城市喜歡逛街KOL,快速接觸到潮玩,并形成傳播效應,從而把潮玩亞文化直接帶到主流文化的視野中�!�
而泡泡瑪特投資人、華興新經濟基金王津也曾提到過泡泡瑪特的門店優勢 :
“如果有公司想超越泡泡瑪特,除非你一下子開四五百家門店,在門店密度上大于它,同時要做好后面一系列IP的節奏、貨的管控、門店的形象、會員體系的管理等等�!�
王津認為,這個組合拳很難,尤其是在品類已經有強心智的對手在。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TOP TOY卻是最有可能打好這個組合拳的品牌之一。
我們看到,名創優品過去7年在折扣店零售紅海中反復廝殺,核心積累了強大的拓店能力。到今天,名創優品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擁有超過4300家店鋪。
TOP TOY的推出,實際上是名創模式換一種姿態,將常年沉淀的線下拓展能力快速復制到一個新型業態上去。而且,現在潮玩里面的復雜程度,也并不比之前的零售折扣門店模型高。
據報道,TOP TOY首家旗艦店今天在廣州正佳廣場已經正式開業,并計劃于2021年1月內,在深圳、重慶、西安等城市陸續開店。
這里面包含著不少二三線城市,也是伴隨潮流消費理念在人群中的深化,潮玩行業必然要攻下的一個新戰場,
所以我們會看到,快速拓店、下沉已經成為潮玩品牌下一階段在渠道上的核心能力。
如果沒有成熟模式的支撐,一個新品牌其實很難這么快開店,更別論下沉,而且哪怕開了一兩百家店,你實際上也無法想象上千家店應該有的模式和格局。
泡泡瑪特通過十年的線下探索,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解法,而名創優品做TOP TOY,能否用嫻熟的殺手锏,直接擺脫一個新品牌進入線下的尷尬境地,給了我們足夠的期待。
包括TOP TOY作為新物種,其實這次也依托了名創的2500多W消費會員,300W+社群用戶,用會員體系和社群營銷來做創新業務驅動,在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對名創優品線上業務能力的一次全面訓練。
而往后看,就像TOP TOY創始人孫文元所說的,未來實體的生意本質上是線上營銷拉動線下,線下流量帶動線上的收益。TOP TOY要做的是兩縱兩橫,兩縱社群營銷+會員體系,兩橫是線上+線下,通過這樣一張網,才能真正逐步實現一個細分行業的新零售。
3、構建潮玩全產業鏈,是大勢所趨
國內潮玩之前發展較慢,主要由于IP創作者、獨立工作室缺少優質宣發平臺和產品量產能力有限。
因此,未來誰能夠實現由“IP設計”-“產品生產”-“銷售設計”全產業鏈布局,也會擁有更強的市場話語權。從這個角度上看,泡泡瑪特已經跑通了整個產業鏈,這也是它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但剛剛走出閉環崛起的泡泡瑪特,選擇了主打盲盒。
過去,泡泡瑪特有上千個SKU,在王寧挖來耐克北方區的商品總監后,大刀闊斧改革,進行減寬加深,把SKU從一兩千減到一百多。
截至2020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只有98個IP,雖然效率提升了,切準了一部分市場,但這里面也存在如何滿足消費者更多元化需求的問題。
從消費者的視角來看,其實盲盒和少數流行的IP,和其他潮玩消費者并不只是在一個圈子。相比之下,TOP TOY主打的是“潮玩集合店”業態。
這里面有兩個顯著特征:SKU多,高性價比。
第一,SKU多。其中,廣州首店便有多達超1500個SKU。TOP TOY創始人孫元文表示,將堅持做集合店,其中7成是外部品牌,3成是自有或獨家品牌。這個組合,是泡泡瑪特們目前不太敢嘗試的維度。
第二,高性價比。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一直對極致性價比非常推崇。TOP TOY作為推出的獨立品牌,依然繼承了它的基因。在孫元文看來,現在的盲盒品牌對下吃消費者,對上吃供應商實際上非常暴利,真實的凈利潤達到45%,比化妝品還要高。
而TOP TOY想建立的是一個生態,不管是全產業鏈的數字化驅動,多元IP的合作,還是線上線下渠道融合,最后是為了把上下游的關系捋清,把更多價值讓渡給消費者,讓三方能夠共贏互利。
所以TOP TOY目前的主力價位段, 也在大多數年輕人接受范圍之內,泡泡瑪特成本不足10元的盲盒就賣到59元,在市場發展初期看起來,無異于在做一筆“暴利”生意。
這兩種路線沒有優劣之分,但也足矣讓TOP TOY在泡泡瑪特已經建立部分消費者心智的當下,再切割出一塊巨大的消費市場,畢竟,就像孫元文說的,TOP TOY要做更有溫度的潮玩公司,這是它的價值和使命。
最后,我們想講講潮玩的未來,提起“潮玩”,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盲盒。但其實它只是潮玩產業的冰山一角。
僅按玩法來劃分,潮玩就可以劃分為手辦、BJD 娃娃和盲盒三種類型,每一個品類都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更細分的圈層文化,吸引不同的消費者。
不過,盲盒率先破圈有諸多原因,比如,特有的機制使其成為年輕人的社交貨幣等等。
參照外國潮玩的發展歷程,歐美的潮玩本身從動漫作品等衍生而來,比如迪士尼;日本的潮玩主要來自于動畫,比如海賊王。
展望中國潮玩市場的未來,不會只有MOLLY等讓人記得住的IP,潮玩IP有著非常多元的想象和落地空間,尤其是更包容的潮玩集合店業態,將讓我們看到另一種成長方式。
包括在TOP TOY做潮玩新業態背后,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更宏大的新零售愿景,即通過多品牌、多業態的布局,快速占領年輕消費群體的心智,最后構建出全球領先的平臺型新零售公司。
所以,潮玩接下來的大戰如何開啟,其實不只是關于潮玩企業的事情,我們會看到更多玩家入局,圍繞新人群做更深度的跨界整合和業務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