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做好門店價格帶管理,對于很多的超市來講,聽的很多,也都挺熟,但是真正落到實處能步驟清晰地開展的,非常少,至于實際產生好的效果的更少。價格帶的管理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需要門店各方面能夠協調配合,同時必須有一個明白價格帶真正內涵的人牽頭,組織協調大家開展,才能有好的效果。今天給大家簡要的講解一下,希望大家能夠明白。
涉及的參數: SKU數占比、銷售占比、客件價、客單價
涉及的運算公式:SKU數占比=某價格段品項/合計品項
銷售占比=某價格段銷售金額/合計銷售金額
客單價=客件價*客件數
銷售額=來客數*客單價
核心價格帶的管理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升銷售額,而突破的手段現研究如何去提升客件價,客件價=每個顧客平均購買每一個商品的平
均價格。做為門店的運作者,則應該對品類的銷售情況,核心的價格帶管理有一定的計劃,通過商品的挑選,價格段品項的部署,陳列的調整,引導核心價格帶的向上推移,(例:上圖3.5元至4元的銷售曲線峰值是整個品類銷售占比最高的一段,說明這個品類最核心銷售的價格段就在3.5元至4元之間,圖上也能清晰的看出第二銷售曲線峰值是6元至6.5元,那么,如何把握3.5元至4元的價格段與6元至6.5元的價格段的變化趨勢?
現在探討如何提升客件價的思路及方式:
1.、優化品項時,優化的重心側重于銷售第一峰值(價格段)以下的商品,例上圖3.5元至4元為銷售最高峰值,那么優化的重點側傾向3.5元以下的商品(注意只是傾重,而不是全部,目的在于減少最高峰值以下品項的占比,減少其銷售的機率)。
2、 引進品項時,引進的重心應側重于略高于銷售的第一峰值,例上圖4元至6.5元的價段,目的是增加該價格段的品項占比,增加其價格段的銷售機率.
3、 陳列的傾重,價格段商品的陳列布置。詳細看上圖,對比下圖
貨架由上至下的分段:
A段:4元至6.5元 |
B段:3.5至4元+6.5元以上 |
C段:3.5元以下 |
通過陳列突出價格段銷售機率,無形間可以達到提升客件價的目的。 門店的堆頭及端架的陳列可以陳列4元至6.5元間高毛利的商品,讓最顯眼的位置陳列最佳的價段。
4.研究SKU占比曲線與銷售占比曲線的關系,若某價格段的SKU數占比曲線低于銷售占比曲線時,可以考慮增加品項;
當SKU數占比曲線高于銷售占比曲線時,可以考慮減少品相。
若門店能通過自身的努力,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研究價格帶,提升客件價,銷售是能有一定范圍提升。
我們如果把每一個小分類,都詳細的進行分析,一定能夠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弱勢在哪,那樣我們的門店調整才有針對性,這樣的管理才能稱之為價格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