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東直門的7-11便利店是北京最早開設的一批便利店,固定的消費人群讓這家店每天的顧客絡繹不絕。在最近的幾個周六,總會有大批人匆匆走進,問路之后又匆匆走出——他們大多是參加7-11加盟說明會的意向投資者。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當下,能持續保持業績增長的便利店無疑是投資者的天堂。而在外資便利店爭食北京市場的背景下,各便利店企業也希望通過各具特色的戰術攻下京城市場。
便利店巷戰升級
入京十年,已被看做老牌便利店的7-11,在羅森、全家相繼進京之后,一家獨大的光環正逐步淡去。盡管北京一度被認為不具備便利店發展基因,但在三大日資巨頭齊聚的壓力之下,各自巨量的開店計劃拉開了便利店市場白熱化競爭的帷幕。
在羅森之后,全家便利店北京首店的落地備受業內人士關注。距離預訂的開業時間僅剩不到半月,前日,北京商報記者在市工商的公司注冊信息中仍未查到全家的注冊信息。對此,全家方面透露,計劃本月開業的北京首店將被延遲,具體開業時間尚未確定。
盡管全家首店被迫推遲開業,但在業內看來,開業僅是時間問題,其在近兩年內地市場表現出的強勁擴張勢頭仍是京城眾多便利店的壓力。
前日,北京商報記者在7-11官網上看到,今年上半年,7-11新開9家門店,甚至進駐了通州等北京城郊區域,計劃年底門店數量達到200家;其競爭對手好鄰居則放棄了此前多為直營的擴張方式,開放了個人加盟,并在北京的多家門店打出加盟廣告,尋求意向加盟主。而本土新生便利店全時也將于本月底開放個人加盟,預計年內新增門店50家。
除了門店數量,在經營業務上,各便利店之間的競爭也從未消失。在北京市場對現場制作食品的許可證要求更嚴之后,7-11便喪失了現場加工業務,轉而以袋裝方式售賣好燉、速食;好鄰居則是與政府早餐工程合作,延續了早餐、午餐業務,此舉令一度被指模仿7-11的好鄰居有了自己的競爭優勢;從規模和模式上難與前兩者競爭的聯華快客,試圖從價格和門店品質上找到自己的優勢。
加盟資金相差懸殊
不過,在便利店企業齊聚北京市場的當下,相差數倍的加盟資金也令加盟商們感到疑惑。除了尚未開店的全家擴張計劃不明朗之外,北京商報記者對羅森、好鄰居、7-11等市場上現有的便利店企業各自的加盟條件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看似業務相似、門店面積相近的各家便利店,加盟費用和抽成方式卻相差數倍。
以7-11為例,70萬元的啟動資金領跑各便利店企業,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70萬元的啟動資金還不包含近100平方米的房租費用。盡管7-11也有啟動資金28萬元的投資模式,但是僅限接受營業不好的直營門店以及總部抽成高達86%的規定,令此項加盟形同虛設。與此同時,好鄰居、聯華快客、羅森(上海)的加盟啟動資金均在30萬元以內。
而在品牌抽成上,以特許加盟方式為例,7-11抽成38%、羅森(上海)35%以及全家50%,相差懸殊的抽成也讓加盟商對便利店的投資感到困惑。在一位準備加盟7-11的人士看來,盡管從現在的市場環境上看,7-11的潛力較大,但是在沒有現炒業務、好燉業務的門店里,如何能與好鄰居以及隨后很可能大范圍入京的羅森、全家PK?
盡管全家還未公布在北京市場上的擴張計劃,但其新型門店顯然是北京市場未來的主推項目。對于加大面積的新型門店或將抬升此前委托加盟30萬元、特許加盟60萬元的加盟費用。不過,在全家看來,未來的便利店會形成便利餐廳、便利社區服務中心的概念,設置了12-16個座位用餐區的新店型,盡管會在原有門店基礎上增加20-40平方米的門店面積,但此改變將成為其未來最大的競爭優勢。
集體聚焦外圍社區
毗鄰市中心大型社區,設立在寫字樓、繁華街道旁,是便利店在北京市場的傳統方式。但是,隨著新一輪擴張的啟動,為了避免在原有網點上的密集開店導致的自相殘殺,各便利店企業紛紛將目光轉向此前不愿涉足的領域。
朝陽區是便利店最為集中的城區之一。根據各便利店官網數據,7-11北京160家店鋪,96家位于朝陽區。在朝陽區僅左家莊社區就有京客隆、7-11、聯華快客以及好鄰居4家便利店,這對經營業務和經營特征極其相似的便利店來說,強行布局無疑是自相殘殺。因而,向南城、五環外甚至通州擴張成為現有便利店的主要方向。
北京商報記者從7-11加盟說明會上獲悉,盡管較為偏遠的社區一度因消費力弱而被排除在選址范圍之外,但租金優勢,固定、持久的消費人群以及政府對社區商業的支持,也令企業放寬了選址的門檻。
在北京好鄰居總經理陶冶看來,相比高端商圈和購物中心高昂的租金和門店要求,相對隨和的社區將是下一步擴張的主要方向。而與當當、亞馬遜以及京東商城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合作,門店無法涉及的產品通過電商快速配送來彌補,這不僅增加了店內的貨品數量,同時也降低了對門店面積的要求。
在羅森CEO三宅示修看來,建立在房價基礎上的社區無疑給便利店開店提供了方向,高端羅森便利店、較為實惠的羅森100以及快樂羅森將能更好地結合每個社區的消費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店。
政策有望傾斜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北京在26個大中型城市的便利店綜合排名中,位列倒數第二,在增長率、飽和度及政策支持上均處于中下水平。在申請各項執照方面,北京比其他地方要嚴格,耗時長,成功率也很低,成為北京便利店發展始終不佳的一個原因。
據某咨詢公司調查顯示,便利店獲得銷售報紙權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注冊資本達500萬元;獲得銷售避孕產品權則需要申請16份證書。復雜的申請過程阻礙了北京便利店的產品擴充,削弱了該業態的市場競爭力。不過,根據此前市商務委發布的關于2014年商業流通發展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社區商業便民服務連鎖門店、社區商業綜合體等項目被列入今年的重點扶持對象。此舉或將改變便利店市場的現有狀況。
此外,從去年開始,北京市開始將早餐工程結合到便利店的業務之中。先后與聯華快客、好鄰居、樂加地鐵便利店合作,令始終處在外資便利店陰霾之下的內資便利店迎來了發展機遇。
在北京便利店步入黃金發展期之際,小編的同事們通過實地走訪,為投資者和加盟商奉上便利店投資和運營層面的幾大難點和建議,我們力求務實,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 選址靠人際關系
根據7-11截至今年4月底的統計數據,北京市場160家門店的日平均營業額在2萬元左右,開業不足一年的便利店營業額略低,每日約為1.8萬元。每月36萬-40萬元的總營業額對于現場的加盟主來說,基本上符合他們此前的預期。
但是,隨后而來的7-11式利潤分配則讓現場充滿了泄氣和質疑的聲音。根據7-11的計算,以每月36萬元總營業額的門店來說,在扣除成本、廢棄以及盈虧(由加盟主負擔)之后,加盟主手里就只剩下12萬元。再扣除7-11企業每月38%的抽成,剩在加盟主手里的7萬元就需要涵蓋100平方米店鋪的房租、20%的水電費以及正、副店長外的15名員工工資。
在講解員得出剩余不足1萬元的加盟主收入之后,不少加盟主就開始陸續退場。在一位加盟主看來,對于一家需要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經營的門店來說,幾千元的收入顯得微不足道。“加盟主需要承擔的費用很高,尤其是房租,如果是通過中介找的房源,對便利店來說基本上是難以負擔的,加盟主最好是自持有合適門店或是能通過親戚朋友找到優惠門店。”7-11講解員如是說道。
2 自有商品優勢低
在7-11加盟說明會的講解員看來,46.6%的自有商品被認為是7-11的優勢資源,每周30種新產品的研發上市也成為加盟主關注的投資熱點。但是,在好鄰居、全時以及羅森的便利店中,也均保持了30%以上的自有商品,在消費者看來,便利店大體相似的壽司、三明治產品以及近乎雷同的布局讓他們看起來區別不大。
事實上,對于7-11來說,相比于自有商品,現場制作資格對其的影響更為深遠。根據統計,在便利店銷售商品中排行前三的分別是早午餐、好燉以及飲料、速食品。根據北京商報記者對朝陽區寫字樓內的多家便利店走訪發現,其他商品60%以上的購買行為都發生在上述三種商品的目的性購買過程中,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進店是為了購買早午餐、好燉以及飲料等。
新的加盟門店失去了早午餐和好燉業務,對加盟主來說,盡管會減少廚房的租金和廚師的工資等負擔,但隨著這部分業務消費者的流失,經營的壓力將變得更大。
在一位消費者看來,除對餐飲有特別需求外,不會刻意去某一家便利店。以該消費者所在社區為例,好鄰居、快客、7-11都有進駐,但在三家便利店中目前只有7-11有午餐,因此偶爾會特意去購買。
3 貨架陳列風險大
投資便利店企業,規范的企業管理和品牌認可度是令加盟主傾心的主要原因。但是,在一些強制性要求的背后,需要加盟主自己承擔的風險也顯得較為苛刻。
在過期前兩小時下架是多數便利店的強制要求之一。但是,在執行中,這部分廢棄商品的費用需要加盟主自己承擔,此外,貨架不得長時間缺貨的要求,令加盟主對店內保質期僅有2-3天的食品進貨要求變得更為精細。在一家便利店的2000種商品中,銷量最好的速食品毛利往往最低,而銷量較低的洋酒、化妝品毛利最高。在一項針對便利店消費人群的調查顯示,87%的便利店“死忠”于20-30歲的女性,鑒于此,在便利店的最外圍貨架上通常被強制擺放毛利較高的化妝品,但這種擺放規則也為加盟主的經營管理帶來風險。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因為化妝品的貨架較為靠外,導致化妝品成為店內丟失率最高的商品之一。在便利店每天的清賬中,少則丟失幾支唇膏,多則丟失洗面奶、彩妝,這些費用對本就不掙錢的加盟主來說無疑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而毛利更高的洋酒則擺在收銀臺后的顯眼位置,盡管如此,除非是開在餐廳旁邊,否則便利店的洋酒只是一個擺設。
(北京商報 記者 李鐸 周雪昳/文 劉宇/攝 韓瑋/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