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毫無疑問正面臨著轉型難題,向左還是向右,更大還是更小,線上還是線下等等,這里邊有數不清看不清的各種選擇,其中,便利店的轉型似乎比較明晰和迫切——擁抱O2O,將便利進行到底。
便利店有四大特征:距離便利,步行5~10分鐘便可到達;購物便利,從進店到付款只需3分鐘時間;時間便利,一般營業時間為16~24小時,全年無休;服務便利,復印、快遞、存取款、代訂票等等。
就是這樣的便利店,卻被電商撞了一下腰�!熬W上的東西品類多又便宜,送貨還挺快,上午買下午就到了,買生鮮什么的都很方便呢,我簡直沒有下樓買東西的理由啊。”機智的網友“何必要忘記”又一次一語命中了要害。便利店租金高、規模小,確實在價格上難敵大型網上超市。人們對傳統便民商業的依賴性好像并不那么強了。
然而就是在被電商沖擊之時,便利店重新發現了自己的價值,或者說是被電商發現了價值。
“便利店的優勢在于高密度的便利網絡,可為本地網民提供配送服務、節省快遞員的反復送貨成本,且便利店都是24小時營業的,消費者在就近的便利店提貨時間靈活�!�
“線上線下融合是商業大趨勢,便利店在距離上最接近普通消費者,通過”定點送貨“,商家提前將商品送至店內,消費者在合適的時間去提取,省去了重復運輸造成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便利店還可以提供給消費者線下體驗,消除網購的不確定感�!�
……
這些常見的便利店O2O提法,全部是站在電商角度提的,從來沒有關于便利店如何發展的角度,便利店只是電商平臺O2O化爭奪的焦點之一。雖說線上線下融合是大勢所趨,但是主動融合和被動納入卻大有不同,被動的結果是最終用戶只認識電商平臺,便利店淪為電商平臺的展示店、庫存店或者配送中的一環。
擁抱電商、擁抱O2O,本質上是擁抱用戶消費習慣的變化,抓住這一點,才是以不變應萬變之策。應對關鍵的短時間內成本壓縮困難問題,或許可以通過提升服務來彌補,在服務品質大于價格敏感的區域集中發力,重新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其實線上線下企業的“融合”,并非一場你強我弱的爭奪,更多的情況是各有優劣勢,用戶體量與線下資源是一定情況下是可以能量互換的,關鍵是學習能力的強弱,誰學習對方優點學得更快更好,誰就更能掌握行業主動權。便利店要重新進入發展快車道,不一定要走O2O模式,轉變用戶思維、順應用戶習慣,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