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小面,市場已經被“做亂、做爛”,有很多小店倒閉、關店。這讓一些想殺進來的人望而卻步。但是一些人也從中看到了強大的市場需求。
在江蘇南京,孟非的重慶小面開業,主打正宗牌,小面最低28元起。
在河南鄭州,一個叫劉宏武的大廚,另辟蹊徑,主打“不正宗”重慶小面——把面當菜做,把剁椒魚頭、酸湯肥牛等名菜引入到重慶小面,創新出了黯然銷魂面、酸湯肥腸面......
目前,他的“柳巷重慶小面”開業10個月,已經發展了60家店,每月賣出40多萬份重慶小面......
但是,兩者最大的差別,不在規模,而在產品研發能力上。“孟非的小面”殺進來,對產品和店面進行了升級。柳巷重慶小面更進一步,對產品進行了持續的迭代升級。
行業越亂,機會越多
重慶小面有三個亂象:1、沒有領導品牌;2、沒有統一標準;3、沒有形成壁壘。
對于消費者來說,重慶小面的“三亂”,帶來了兩個“壞印象”:1、食材差,進而品質差;2、創業者起點低,店面環境差。
這兩個“壞印象”,就為新進入者指明的方向:一是做產品,二是做環境。
在南京,孟非的小面,選址商業中心,產品主打“正宗”牌,裝修很有味道:中式桌椅和條凳都是實木的,墻上還貼著青花瓷盤。
在鄭州,柳巷重慶小面,選址以商業圈、寫字樓為主,產品主打“創新”牌,裝修風格由北京老舍茶館的設計師指導。
正宗VS歪宗:味道的勝利
“孟非的小面”主打“正宗”牌,連調味料,都是從重慶空運到南京。很多消費者點贊,“端上來就感受到濃濃的辣味了,又麻又辣......”
在環境上,“孟非的小面”也費了一番功夫:中式桌椅和條凳都是實木的,墻上還貼著青花瓷盤。進門右手邊墻上一段對“重慶小面”的解釋,更讓人覺得吃的不僅是面,更是文化。
柳巷重慶小面則是典型的草根起家。
劉宏武最牛B的身份就是“五星級酒店的大廚”。在投身“重慶小面”時,也力主打正宗牌,還把重慶親戚的小面秘方都拿來了。
劉宏武的重慶親戚,在當地開了一家很有名的“重慶小面”,發展了300多家加盟店。劉宏武想“復制”這種成功。
但是,重慶小面,特點是“麻、辣、油”。千里之外的鄭州人,一般不接受這種“正宗”味道,劉宏武只好保留調味料的“正宗”,同時研發新品。
在7個月的籌備期里,劉宏武進行了改良,完成了“本地化”。他把面當菜做,把剁椒魚頭、酸湯肥牛等名菜引入到重慶小面,創新出了黯然銷魂面、酸湯肥腸面......
這種“不正宗”做法,反倒解放了“重慶小面”的品類束縛,讓劉宏武的經營思路更加清晰:可以不正宗,但是要好吃。在他看來,小面是個筐,啥菜都能裝。而他做菜的技術,又成為產品研發的核心競爭力。
大店思維VS蒼蠅小店
“孟非的小面”殺進來,更多是在“做勢”:
第一,從一開始就讓“孟非的小面”跳出了行業的混亂,從名人孟非,擴展為“名牌小面”;
第二,一開始就廣為人知,制造了大量客群。其中很多食客就是沖著名人去消費的。
“孟非的小面”有名人為品牌“背書”,可以高舉高打,柳巷重慶小面草根起家,只能從基礎做起,在同行之中拼殺出自己的路。
1、拼量:
同行都在減量加價,柳巷重慶小面推出“免費加面”。為此,柳巷重慶小面給足底料,加面三次,味道基本不變。
2、拼食材:
五星級酒店大廚的經歷,讓劉宏武對食材比較講究。比如,他的拌面,用了亨氏番茄辣醬;培根來自知名肉類食品企業眾品;調料供應商來自聯合利華、李錦記、雙匯等大企業。
3、拼產品研發能力:
柳巷重慶小面,已經跳出了“重慶小面”的束縛,拋棄了“正宗”的局限,追求味道好吃,把各種名菜、甚至西餐的調料,以及做法引入到了重慶小面的產品研發中。
比如,把酸湯肥牛引入,研發了金菇肥牛面;把剁椒魚頭引入,研發了黯然銷魂面;把皮肚的做法引入其中,做出了上湯八珍面。
4、拼產品結構:
柳巷產品結構布局分為高中低三檔:
低端為8元素面、中端的牛肉面、肥腸面為15元、高端的精品牛肉面為26元,金菇肥牛面22元。
在這三檔面中,中端的面占了60%;高端面占10%,低端面占了30%。
5、拼迭代速度
產品以每月兩款新產品的速度進行更新。十個月以來,已經淘汰掉了二十多款產品。比如,豌豆雜面,排骨面等。
顧客變成加盟商
柳巷重慶小面的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產品豐富,新品不斷出新,再加上口味出眾,人均客單價也達到了15元之上。再加上小菜和酒水,收益頗豐。
柳巷59家面館,一個月賣出40萬份面,平均每店每天賣200多份面。其中一些商業中心、寫字樓附近的店面,一天的翻臺率峰值達到20次。
同時,柳巷的顧客群也悄然發生著變化。除了70%的年輕人外,一些開豪車去吃面的顧客也越來越多。其中,一些顧客已經變成了加盟商。
2014年9月28日,第一家柳巷重慶小面開業。之后又以每個月開一個店的速度,又新開了兩家店。直到第四家店,才開始正式搞加盟。目前,已經發展了60家加盟商。其中,有23家在鄭州,其它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最遠的在天津。
有意思的是,柳巷重慶小面,沒有網站,不搞宣傳,全是依靠口碑傳播。在60個加盟商中,只有兩種人:一是食客,二是食客的親朋好友。
比如柳巷重慶小面第60家加盟商,他是河南人,在北京做工程。原本是顧客,之后堅持要求加盟,在自己沒有選好開店地址時,就要求先把加盟合同簽了。
這讓劉宏武自豪,也讓他意識到危機。
在第60家加盟店簽約完成,劉宏武明確表示,“暫停加盟”,因為擴張太快了。他自身需要升級,他的公司需要升級,方法依然是跟大公司合作。
目前,他在跟聯合利華談底料加工和食材配送。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作者:王新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