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此次并非重慶百貨混改的首次失利,自2015年,重慶百貨及其大股東商社集團便計劃啟動混改與整體上市的步伐。不過,天有不測風云,就在重慶百貨有關定增都已經拿到重慶國資委批復后,2017年2月,證監會公布了定增新規,使得其有關計劃不得不面臨調整。
10月30日晚間,重慶百貨(600729.SH)發布公告稱,10月30日重慶百貨接到控股股東重慶商社集團通知,商社集團經審慎研究,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事項。對于終止的原因,重慶百貨在公告中稱,商社集團此次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條件不夠充分、方案論證不足,商社集團決定終止重大事項。
在此前10月13日重慶百貨開始停牌,停牌原因為控股股東引進戰略投資者以推進商社集團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工作。在停牌籌劃半個多月后,商社集團的混改事宜最終告吹。
對于具體的終止原因和重組對象,重慶百貨董秘辦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說明的都在公告里面了。”
此次并非重慶百貨混改的首次失利,自2015年,重慶百貨及其大股東商社集團便計劃啟動混改與整體上市的步伐。
“重慶百貨的混改算先行較早的,但是去年因為定增新規出來也卡住了,估計是想從控股股東這一層入手混改會少相關的限制。” 一位重慶本地資本市場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此解讀此次商社集團層面的引入戰投的行為,但依舊以暫時的失敗告一段落。
10月31日復牌后重慶百貨集合競價階段一度跌幅達到9.93%,開盤后跌幅在7%左右,截至收盤報收26.56元/股,跌幅6.48%。成交額3.27億元,換手率3.4%。
去年混改仍未落地
工商資料顯示,重慶百貨控股股東重慶商社集團成立于1996年9月,注冊資本8.44億元,法定代表人何謙,股東為單一股東重慶國資委。曾在2016年9月、12月各有一次工商變更登記,注冊資本從5.33億元增加到5.44億元,其后再增加為8.44億元。
其實早在2015年,重慶商社集團就曾表示將開展整體上市將其非上市企業注入重慶百貨實現整體上市,2015年12月重慶百貨以競價方式收購重慶商社集團盈利能力較強、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其后,2016年,重慶百貨更是進一步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
2016年10月,重慶百貨公告稱,擬向物美控股集團(天津濱海新區)投資有限公司、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華貿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2.05億股,募集資金48.81億元。按照原計劃,非公開股票發行完成后,重慶百貨原控股股東商社集團、物美投資、步步高商業和重慶華貿持有重慶百貨股份的比例分別為29.95%、21.32%、10.91%和2.27%。
不過,就在重慶百貨有關定增都已經拿到重慶國資委批復后,2017年2月,證監會公布了定增新規。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部分條文進行了修訂,要求再融資規模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20%。
而重慶百貨總股份為4.07億股,按照其定增2.05億股計算,定增股本占發行前總股本的比例達50.37%。2月20日晚間,重慶百貨發布公告取消2017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關于非公開發行的相關議案。稱因為非公開發行相關政策發生調整,將研究此次非公開發行的后續工作。上述董秘辦人士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2017年半年報里面我們也說明了,還在后續調整中。”
三季報凈利潤增速超預期
雖然戰略投資者引入仍未落地,但是重慶百貨三季度的業績卻超出許多機構的預期。
重慶百貨三季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重慶百貨營業收入為242.5億元,同比下滑4.75%,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為5.01億元,同比上升26.89%。包括申萬宏源證券、方正證券、招商證券等均認為重慶百貨第三季度凈利潤增速超出預期,其戰略轉型初見成效。
招商證券認為,雖然重慶百貨收入小幅下滑,但是利潤明顯好轉,超市和電器業態毛利率分別達到20.02%和19.70%,同比提升1.99%和6.77%。同時,重慶百貨三季報投資收益高達8655萬元,同比增長20.51倍,主要為公司的股權投資馬上金融公司的凈利潤增長帶來的投資收益增加。
除了重慶百貨戰略轉型初見成效,重慶國企改革更是穩步推進。
2017年前三季度,重慶市37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4億元,同比增長10.5%;實現勞動生產總值(增加值)856億元,同比增長15%。同時,對于困難企業,重慶市建立了市屬國有工業企業改革脫困聯席會議機制,制定了“一企一策”的企業脫貧方案,重鋼集團、能源集團、化醫集團、糧食集團經營轉好,化醫集團實現盈利7087萬元,能源集團實現扭虧為盈,重鋼集團、糧食集團同比大幅減虧。
重慶市還出臺了《重慶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方案》,通過公開轉讓、清算注銷、破產關閉、重組整合、集中管理等方式,分類清理處置“僵尸企業”,截至2017年9月,重慶市國企已處置323戶“僵尸企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周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