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銷暴增500%,年銷千萬,這些商家靠“小眾運動”火到海外
來源/天下網商
撰文/朱之叢
伍燕珊,人送外號“阿拉伯小公主”。
名聲是靠自己掙來的。她說,每次和中東客戶當面談生意,只要她出手,成單率就是100%,從未失手。
中東、歐洲、南美……曾經遙遠而陌生的海外市場,正在成為中國商家的生意富礦。2020年,伍燕珊離開了熟悉的建筑工程行業,創立了優格人造草坪公司,來到阿里巴巴國際站,開始做線上外貿生意。
一開始,她只賣人造草坪這款“大單品”。直到2022年,她偶然發現了“網球場”這一商機,于是以人造草坪為起點,逐漸搭建出全產業鏈,拓展出框架、圍網等品類,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網球場解決方案”,拿到越來越多的訂單。伍燕珊預測,在歐洲、南美等市場的帶動下,網球場設施“還能再火個兩三年”。
體育用品出海這門生意,既要靠誠意澆灌,也仰賴機遇的眷顧。在伍燕珊的細心耕耘下,優格的年銷售額以60%的增速攀升,預計今年將突破6000萬元。
除了優格,更多商家也在把目光轉向海外。借著卡塔爾世界杯、巴黎奧運會等國際賽事掀起的體育熱潮,許多原本“小眾”的品類,如棒球、匹克球等,正在廣闊的海外市場翻紅。
艱難的轉型
在考慮轉行的那一個月里,伍燕珊瘦了10斤。
以前,她是個常年跑工地、跟進度的“女漢子”,主營國內的體育設施工程項目,有相對固定的客戶和合作方。但由于工作流程復雜,賬期也不穩定,伍燕珊還是決定離開這個行業,All in(全部投入)線上外貿。
2020年,伍燕珊創立了“廣州優格人造草坪有限公司”,依托之前接觸到的一部分外國客源,從人造草坪這個熟悉的產品開始操作。公司創立之初急缺人手,設計、客服、財務、售后,都由伍燕珊一人包辦。
在國際站開店不到一個月,她就成功拿下第一筆訂單。伍燕珊記得,客戶來自歐美地區,詢盤時間相當于國內的凌晨2點,她依然第一時間打去電話溝通。這筆訂單的金額雖然只有幾萬元,但為優格開了個好頭,“當我們在平臺上的成交金額越來越高,自然進來的流量和客戶都會更加優質。”
作為初創公司,優格的客戶資源很少,而且相隔萬里之遙,要取信于遠在異國他鄉的客商,沒有什么好辦法,很多時候是靠誠意,用“真心換真心”。對每一個前來詢盤的客戶,伍燕珊都及時回應,認真溝通。“哪怕別人覺得這個客戶是騙子,我們也拿出100%的熱情去對待。”
伍燕珊記得,“當時有個客戶發來采購需求,問我方不方便去一趟阿塞拜疆。”這名客戶沒有任何身份信息,公司上下都懷疑“這可能是個騙子”,但伍燕珊依然耐心交涉。只過了一個月,客戶就從阿塞拜疆飛來廣州,談了兩個小時就拍板成交,訂單金額高達170萬元。
當然,出海生意也伴隨著風險,如同海面下洶涌的暗流。2021年初,全球海運費用飆升,優格的資金鏈一度運轉困難。為了給供應商結算貨款,伍燕珊硬著頭皮向親朋好友借了10多萬元。生意上的窘境讓她一度萌生想要放棄的念頭,但最終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機遇的曙光,也在遠處的海平線上浮現。
陌生的機遇
人造草坪通常用于足球場,用途廣泛,但壁壘較低。也因此,世界杯、歐洲杯等重大體育賽事期間,往往會成為優格爭奪訂單最忙碌的節點。
但在2022年,一個新的商機躍入伍燕珊眼簾。
一種結合了網球和壁球的新興運動,正在歐美國家流行。由于場地單價較低,社交屬性強,類似于曾在國內流行的騎行、飛盤等運動,一時間吸引了許多個人買家。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問伍燕珊:你們做不做小型網球場?
人造草坪是網球場設施的一部分,但伍燕珊意識到,優格可以吃下整個網球場產業鏈,獲取更高的產品附加值。“我們去查國內有沒有人做這個,有,但是很少,基本就一兩家。”
優格決定迅速切入這個藍海市場。伍燕珊前往天津、河北、江蘇等地,花了一個月時間梳理供應鏈。前期,小型網球場設施的報價不透明,“可以說是100%的利潤”,伍燕珊就一家一家去談價格,甚至帶著圖紙找到專做框架、圍網的工廠,希望對方提供定制化產品。
一輪摸排下來,伍燕珊對網球場的材料、工藝大致有了底。經過工藝優化、方案整合,優格面向海外客戶上線了整套產品,訂單紛至沓來。
優格的辦公場地和員工團隊
前來詢單的客商背后,甚至有體育明星的身影。近期,優格的一名新人業務員只用了3天時間,拿下了一筆70萬元的小型網球場訂單。伍燕珊在合作中發現,這筆訂單背后的買家竟是法國球星勞倫特·科斯切爾尼,他曾效力于英超俱樂部阿森納,也入選過法國國家隊。
目前,網球場設施的訂單金額占到優格總營業額的80%左右,來自歐洲和南美的客戶數量持續增長,與中東客戶數量已基本持平。
今年3月,優格的月銷售額達到650萬元,同比增長超過500%。公司朝著年銷售額6000萬元的目標穩步邁進。伍燕珊表示:“雖然錯過了暴利的時代,但我們抓住了它(網球場設施)的爆發期。” 她預測,這類網球運動至少還將流行2~3年。
隨著競爭者的涌入,優格也在思考應對策略。伍燕珊認為,優格的優勢在于供應鏈的整合效率高,能夠滿足高度定制化需求。同時,她也致力于反向帶動供應商升級工藝,而不是一味壓低成本、追求利潤,“還是會堅持做品質的初心”。
廣闊的海域
世界杯、歐洲杯、奧運會……規模巨大的體育賽事,掀起了遍及全世界的運動熱潮。哪怕是賽事邊角的一丁點熱度,也蘊含著值得關注的商機。
在體育賽事的助推下,一些不起眼的“小眾運動”成功出圈。
位于廣東東莞的國洋運動器材有限公司,把一款潛水器材在韓國市場賣爆了。公司運營總監Anna介紹,近年來,潛水運動的客戶群體趨于年輕化。7—8月原本是行業淡季,但借著奧運的東風,潛水這種小眾運動也實現了“淡季不淡”。截至目前,國洋的訂單量比往年同期提升了20%左右。
賽事周邊也是一門規模可觀的生意。早在2023年底,福建泉州振躍工藝品有限公司就開始接到奧運禮品訂單,包括鑰匙扣、水晶球等,客戶名單中還包括巴黎奧運會官方贊助商。振躍負責人透露,今年以來,賽事相關訂單占到了公司全部訂單的30%~40%。
除了運動裝備、周邊禮品,還有像優格這樣提供場地等基礎產品的商家。它們進入體育賽場的核心,構成了運動員競逐獎牌的底座。
和優格一樣位于廣州的希利服飾有限公司,長期為亞洲、歐美地區的頂級足球聯賽提供全套運動裝備。希利服飾創始人林志烈介紹,世界杯期間,卡塔爾一家大型連鎖機構向希利采購了大批世界杯主題球衣,價格高出市場價1倍;歐洲杯期間,希利生產的運動服在德國銷量紅火,還有買家特地發來感謝信。
“體育大賽對我們這種專注于運動服飾的企業,可以說是‘潑天的富貴’。”林志烈說。
奧運會落幕后,商業的余波仍在擴散。阿里巴巴國際站數據顯示,今年3月起,中國向法國出口的體育用品數量顯著增加,網球服、戶外運動服、運動相機、高爾夫球包等熱門商品的出口量翻了4倍以上。在天貓國際,鄭欽文同款網球拍、全紅嬋同款洞洞鞋等商品也被瘋狂加購,甚至“反向”帶火了嬌韻詩、艾瑞可等法國品牌。
體育賽事催生出新的產業鏈,也提供了新的生意指引。國內的一部分商家穿過時區,跨越廣闊的大海,在與本土迥異的市場里尋找商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