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年銷售額翻番,麥德龍怎么做自有品牌?
撰文/零售氪星球
來源/晨欣
現在日子不錯的商超,山姆、Costco、ALDI奧樂齊,胖東來和盒馬們都有一個顯著共性:有如“當家花旦”般的自有品牌商品。優質產品和超值價格,讓消費者以更低價格買到不輸大牌的好東西,甚至,讓代購自牌商品都成了日進斗金的“生意”。
圖源:官網
這會不會讓品牌商們很焦慮?沒錯,自有品牌是近幾年中國商超業最熱門的課題之一,也是它們打造差異化商品集體補課的一門新學問。
《中國自有品牌發展研究報告(2023-2024)》顯示,2022-2024年,中國是全球快消品主要市場自有品牌創新產品占比增速最快的國家。
但這個報告也顯示,“有六成以上零售商實現了自有品牌銷售額同比增長,但從發展趨勢來看,自有品牌銷售額的增長有所放緩,銷售增長的零售商占比在逐年下降,銷售下降的零售商占比在逐年增多。”
怎么做好自有品牌?3年前,對自有品牌商品加碼提速的麥德龍,是一個近年增速很搶眼的案例。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100多家門店的麥德龍中國,自有品牌“麥臻選”和“宜客”連續多年實現雙位數增長,過去3年銷售額翻番,占比超20%。其中,幾個創新集中的品類,如零食和凍品,銷售占比過半,自牌滲透率接近70%,一些麥臻選單品,排名品類第一。
在12月舉行的2024中國零售商品流通大會上,麥德龍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商品開發部總經理余俊賢,在對話中分享了麥德龍打造自牌的思路和做法。
01
為什么做2個自有品牌?
麥德龍發力自牌商品較早,已有20年歷史。2021年,麥德龍重新梳理,將原有的10個自牌縮減至2個:“麥臻選”與“宜客”。其中,“麥臻選”定位中高端、全球精選和消費升級,“宜客”主打高性價比、大包裝的平價商品。
圖源:官網
麥德龍縮減自牌數量背后的理由是,“塑造一個品牌,要像養小孩那樣,慢慢賦予品牌調性。”這種“小火慢燉”,細致入微的品牌培育過程,多品牌戰略下很難兼顧。
在余俊賢看來,品牌的高端性來自價值感,即品牌能在多大程度給消費者提供穩定性和確定性,滿足甚至超越期待,而平價品牌,則要堅守質量底線。好的品牌調性,能支撐跨品類開發時的產品創新,節約營銷成本。
因此,麥德龍采取嚴格的QA標準,“有所為有所不為”。比如,放棄容易出現抗生素超標問題的牛蛙。
目前,麥德龍對兩個自牌商品確立了更明確的發展方向:“麥臻選”去做更多創新,強化少添加、可控可追溯這類消費趨勢元素,把價值做足;而“宜客”,則從原本更關注米面油等大宗物資,做全品類進一步拓展,同時,也嘗試打造與“麥臻選”同品類商品,探索雙品牌并存的可能性。
舉個例子,綜合堅果商品,麥德龍既有Plus會員價99元的907g麥臻選原味混合堅果,后續又開發了在配比、規格上做調整的49.9元宜客繽紛堅果果干1kg。在市場上推出后的反饋是,兩款商品各有消費群體,驗證了通過品牌差異化去開拓更廣闊市場空間的可行性。
02
自有品牌商品怎么做創新?
余俊賢認為,創新是推動業績增長的關鍵因素。
麥德龍目前設有自有品牌項目組,專注品類趨勢研究和新品開發,希望掌握自有品牌商品的主導權,還能從源頭和工廠直采中更好控制毛利。
從零售商角度,設立專門的自有品牌部門可以主動關注趨勢品類,把重要標的品類做大,做好把大單品,同時,也能促進銷售與毛利增長,降低成本的壓力。目前,麥德龍的凍品和零食兩大品類,對于整體大盤增長的拉動效應很明顯。
對麥德龍來說,自有品牌做創新,也意味著在商品上去同質化。
圖源:官網
比如,用某頭部水餃代工廠,此前開發的麥德龍自品白菜豬肉、玉米豬肉水餃,銷售數字比后來麥德龍創新做的鲅魚水餃差了20倍,相當于50萬與1000萬的差別,原因就在于,“產品差不多的情況下,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知名品牌,而非零售商自牌。”
而麥德龍的自有產品創新,目前主要依賴工業技術的進步與變革。比如,在量化生產中,新疆烤包子的傳統手工制作工藝需要面對工序標準化的挑戰,而保證糕點保質期與口感之間的平衡,則可以通過應用新包裝材料和新技術實現。
余俊賢坦承,開發自有品牌商品的靈感,來自廣泛“輸入”。 麥德龍自有品牌項目組不做“坐商”,會經常去展會、拜訪同行和出國考察,從而發現新商品的靈感。
03
零售商怎么構建自牌開發團隊?
麥德龍將自牌商品開發視為一個跨部門工程,涉及QA、供應鏈、市場和包裝等多個部門。自牌項目組負責市場趨勢研究、產品立項和開發,以及品牌建設,但不直接做采購,所有自牌商品開發都是充分用好公司200多名采購人員。
在余俊賢看來,這種組織架構的設計,一方面,避免資源沖突產生內耗;另一方面,也促進整體團隊以產品思維解決問題,跨部門合作和資源整合,推進自牌發展。
隨著自牌商品銷售的增加,余俊賢認為,后續,麥德龍也會考慮建立全功能的組織,涵蓋企劃、采購、包裝、營銷、供應鏈和庫存管理等。但業務量不足時,這種做法會面臨較大壓力。
當然,自有品牌商品的成功運營,還需要高素質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以及傳統采購向產品經理角色的轉化,這些人才資源能力與資源的養成,都需要經過時間磨礪。
《中國自有品牌發展研究報告(2023-2024)》指出:中國市場自有品牌將向3.0進化,自有品牌1.0的核心是價格力,2.0的核心是商品力,3.0的核心則是品牌力。
這意味著,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商品能力構建,需要從供應鏈整合、差異化商品開發,進一步提升為品牌力塑造,在耐心的時間投入,穩定可靠的消費體驗與長期價值供給,持之以恒的品牌敘事和深度市場耕耘中,確立長期增長和成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