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要做浣熊食堂,明廚亮灶會是未來餐飲外賣的標配嗎?
出品/壹覽商業
作者/蒙嘉怡
外賣行業從“拼價格”轉向“拼品質”。
近期,美團宣布正式推出“浣熊食堂”。從美團的官方介紹來看,浣熊食堂是美團為餐飲行業探索建設的放心外賣基礎設施,以線下投資建設的集中式外賣廚房為基礎,以“全程可視可追溯”為運營原則,延伸至餐飲全鏈條,聯合商家共同保障食品安全。
截至目前,浣熊食堂已經在北京、杭州等地運營了10家門店,吸引老鄉雞、德克士、全聚德、云海肴等上百個餐飲品牌入駐,共同服務了數十萬消費者。
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團宣布,未來三年將在全國投資建設1200家浣熊食堂,幫助超萬家餐飲商家完成品質升級。
那么,浣熊食堂究竟是什么?它又如何重塑消費者對外賣的信任?
外賣新物種
需要強調的是,浣熊食堂并非美團自營的餐飲外賣品牌,而是由平臺下場自建、運營的“集中式外賣基礎設施”。從本質上看,美團是高標準場地的提供者與管理方,打造了一個聚合多個品牌外賣檔口的“放心廚房集合店”,不過多干預商家自主經營。
經過半年試點,浣熊食堂探索出一套“從產地到餐桌”可視、可溯的模式,初步構建了全鏈路、可追溯、全透明的放心外賣體系。
首先,硬件高標準。在場地建設上,浣熊食堂內的下水、排煙、排污等系統都按照國家要求設置,為商家提供“拎包入住”的條件。
浣熊食堂從整體設計到最終落成,每一個細節都嚴防死守。從根源上杜絕傳統外賣廚房硬件隱患,為食安提供物理基礎,并有效降低商家初始投入和開店周期。以赫興記生煎為例,開店周期縮短至最快5天,租金占總成本比例的10%以下。
其次,供應鏈實現透明可追溯。浣熊食堂從產地、原料、生產、審核、履約、前端六個環節入手,建立可追溯體系。同時,美團聯合益海嘉里、正大、圣農等品牌,通過規模化集采,為商家提供價格合適、品質安全的原材料。
而入駐商家,不論是自供原材料或使用美團進貨,所有原材料強制納入供應鏈全鏈管理及追溯體系,確保商品相關質量檢驗、檢疫報告齊全,實現標簽化溯源。有效解決外賣源頭不可控問題,還可以賦能中小商家獲得高性價比優質原料。
再次,全透明運營。所有入駐商家統一配備直播系統,營業時間后廚操作全程實時公開,消費者可隨時觀看;也在浣熊食堂專題頁面上集中展示每日餐品加工、成品制作、巡檢記錄、進貨清單等信息,將管理動作數據化、透明化。
這一做法,一方面能對商家形成強大“威懾”,倒逼規范操作;另一方面,干凈的后廚能顯著提升消費者的信任感,成為商家差異化賣點,間接提升轉化率與復購;長遠來看,通過持續提升消費者對品質的認知和需求,將推動更多商家主動提升品質標準,最終帶動全行業食品安全水平升級。
最后,美團還建設了“食安大數據”系統,多維度生成商家的“食品安全指數”,并打上品質標簽,將難以量化的衛生狀況轉化為可考核、可掛鉤流量的指標,并提高其在流量分配中的權重,配套激勵政策。實現“食安投入-經營回報”的閉環,重構外賣食安管理邏輯,讓重食安的商家獲得真實商業回報。
據了解,首批入駐的商家赫興記,月訂單增長千單,實際交付額突破10萬元,整體凈利潤增長超50%。
綜上所述,浣熊食堂絕非簡單的流程“可視化”“線上化”,而是從原材料、供應鏈到廚房基建,系統性重塑外賣生態的信任邏輯。
美團的底牌與荊棘
與傳統共享廚房僅提供場地不同,浣熊食堂深度參與選址、基建、運營全鏈條,是典型的“重資產”模式。美團為何執著于此?
首先,美團的底氣源于其獨有的“平臺-供應鏈-數據”三角生態閉環。
平臺能夠識別復購用戶的需求,可以將浣熊食堂的食安投入與用戶的品質需求實現匹配,實現商業價值轉化,目前,參與項目的商家平均客單價提升18%,差評率下降37%。
而供應鏈全鏈管理及追溯體系,則確保食材品質可控,快驢供應鏈也擁有集采優勢,進一步優化商戶成本。
美團還可以依托海量訂單數據,精準分析商圈供需、用戶結構,從而精準匹配高需求商圈,幫助商家找生意,降低檔口空置風險。
三者形成強耦合、自增強的閉環生態,構成美團入局的核心壁壘。
其次,美團的使命是“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而浣熊食堂則是提升“吃得更好”(更有品質、更安全)的關鍵實踐,有助于提升美團整體品牌形象和用戶信任度,同時,也能推動行業向更安全、更透明的方向發展。所以,即便這是個重生意,美團也愿意在財務回報上讓步,以追求長期生態價值。
最后,這也是美團在主動承擔自己的平臺責任,主動響應國家強化外賣監管、“互聯網+明廚亮灶”推廣的政策導向。
不過,浣熊食堂也存在一些挑戰。
一是多店合單的體驗。目前,浣熊食堂允許消費者一次性選購多個品牌的不同餐品,由專屬騎手統一打包配送,并且不增收配送費,解決了湊單難的痛點。
但當遇到就餐高峰期時,有可能出現“一單已出,一單未好”的情況,規模化后如何實現高效、智能的訂單協同與履約調度,可能還需要繼續探索。
二是成本。一方面,浣熊食堂的高標準裝修、定制化設備等投入,有一定前期成本。當然,這樣的基礎設施需要百萬級資金,這件事也只有美團能做;另一方面,需要專業店長、專職食安管理人員、招商開發團隊、IT運維等運營團隊,需要更精細化的運營。構建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是規模化擴張的關鍵考驗。
品質外賣時代已至
無論挑戰如何,一個明確的趨勢是:品質化已成為外賣未來競爭的核心。
首先,行業競爭核心轉向。外賣市場發展多年,流量紅利消退,行業正式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存量市場下,低價內卷不可持續,品質、安全、信任成為平臺和商家爭奪用戶留存與復購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消費需求升級,消費者更加看重外賣品質安全。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有61%的消費者在點外賣前關注商家是否為實體門店和明廚亮灶,是否有商家資質和實地圖片。下單后,有77%的消費者會在意食材的新鮮程度和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層面定調。2025年3月,《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明確要求推動“互聯網+明廚亮灶”,強化無堂食外賣監管;2025年6月,國務院食安辦主任·市場監管總局局長羅文發文強調強化平臺審核,推廣可視化監管,實施動態信用評級。
特別是重慶團體標準的實施,標志著對“無堂食外賣”的監管開始標準化、強制化。這極大地壓縮了低成本、低質、不透明的幽靈外賣的生存空間,為浣熊食堂這類模式創造了市場機會和政策紅利。
平臺戰略的趨同也印證了這一點:美團打造浣熊食堂,并宣布三年擴店1200家;餓了么全面升級“優店騰躍計劃”,再投入超10億元,加碼搶奪品質外賣商家;京東更是直接打出“品質外賣”口號,從一開始就確立了高標準的商家準入門檻。各家模式雖異,但提升食安透明度已成共識。
浣熊食堂的價值不僅在于其自身成敗,更在于它勾勒出的未來高品質外賣基礎設施的雛形:“高標準硬件+全過程透明+數據化監管+信任價值轉化”。它所代表的食品安全升級方向,特別是“互聯網+明廚亮灶”的深化,也成為不可阻擋的行業趨勢和政策要求。
最后
綜上所述,美團浣熊食堂是一次依托其生態優勢、重拳解決行業痛點的探索。它初步驗證了在強大生態支撐下,“食安投入-建立信任-轉化商業價值”這一商業邏輯閉環的可行性。
無論最終能否遍地開花,浣熊食堂都已為行業提供了一個高標準、可借鑒的解決方案范本。其探索的經驗也將推動整個外賣行業在廚房透明化、運營標準化、管理數據化方面的進程。
當政策、消費需求與平臺戰略共同指向“吃得放心”,外賣廚房的透明化與品質化升級已然勢不可擋。浣熊食堂,正是這場深刻變革浪潮中的醒目坐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