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推出免費自習室,一切為了年輕客流
出品/茶咖觀察
作者/劉淑娟
炎炎夏日,暑期自習位一座難求,星巴克卻突然喊出“免費入座、不限時長”。
自上周起,星巴克中國在廣東、廣西、海南三省悄然鋪開“星子自習室”——這一以零門檻、免費開放為核心的新服務,與四年前其主打的高端付費空間模式形成了鮮明反差。
據茶咖觀察梳理,目前“星子自習室”已覆蓋華南多座主要城市,包括廣州、深圳、北海、海口等;至于是否會向全國推廣,星巴克中國方面表示將根據市場反饋再做決定。
此次推出的自習室,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徹底打破了消費壁壘。顧客無需預約、不限停留時長,也不必強制點單消費,即可自由入座使用。
具體來看,門店還提供基礎服務,如電源插座、WiFi、溫水均免費供應,部分門店設“共享讀書角”支持顧客自帶書籍交換。
空間安排上,多數門店未單獨分隔自習區,而是與飲品區共用長桌;開放時間通常與營業時間同步,約為早上7:00至晚上9:30。
與此同時,暑期期間,顧客分享自習照片可獲定制文具,早餐時段(如10:30前)消費享套餐優惠;部分門店任意消費后分享至大眾點評,還可領取限定圓珠筆。
此次免費模式,與星巴克上海共享空間概念店,形成鮮明對比。
2021年11月,星巴克在上海來福士廣場,開設中國首家共享空間概念店,面積約200平方米,設置私密收費的會議室(4人洽談間50元/小時;8人會議室180元/小時),瞄準高端商務需求;而2025年7月“星子自習室”以輕量化、普惠性切入暑期學生、備考族與白領工作者市場,降低體驗門檻,填補公共學習資源缺口。
那么,如果不是做公益,星巴克為什么要這么好心?
從財報數據看,業績壓力是直接推手。
星巴克中國近年增長乏力,2024年財年,星巴克中國客單價同比下降8%,訂單數量下滑了6%,最終使營收同比下降1.4%;2025財年第一季度,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額下降6%,已連續第4個季度下滑;盡管2025財年第二季度有所回暖,但客單價仍在下滑,只是降幅有所放緩,情況不容樂觀。
免費自習室看似增加成本,實則是拉動客流、提振消費的巧妙解法。自習場景能吸引大量學生、備考族等高頻停留群體,按單店日均新增40人次客流計算,即便僅10%轉化為消費,也能帶動訂單量一天4單的提升,對沖訂單數量下滑的頹勢;而自習時產生的口渴、饑餓等需求,更能推動簡餐、飲品的即時消費,間接緩解客單價下滑壓力。此外,暑期的流量高峰若能轉化為復購習慣,還能為后續季度的營收增長埋下伏筆。
從市場競爭看,這是應對內卷的必然選擇。
當前茶咖市場持續白熱化狀態,瑞幸憑借9.9元爆款咖啡擊穿價格壁壘,疊加“快取店+輕食”模式打造高性價比的便捷消費場景,契合了年輕消費者對性價比、便利性的核心需求,直接從星巴克手中分流了大量追求實惠與效率的學生、職場新人等年輕客群。
蜜雪冰城、茶百道、霸王茶姬、喜茶等品牌也紛紛打造“茶+第三空間”的休閑場地,“第三空間”不再是星巴克的專屬標簽,更不再局限于高端商務場景,反倒成為各品牌爭奪客流、強化用戶粘性的標配武器。
而星巴克自身也已在價格端做出讓步——6月10日,星巴克中國針對數十款非咖飲品進行降價,平均每款下調5元,最低價格跌到了23一杯,這也是其入華26年來的首次降價。若固守高端付費模式,只會加速其被邊緣化,免費自習室也正是用場景普惠性對抗競品的性價比攻勢。
從消費者需求看,這是針對年輕客流的精準調整。
年輕消費者既想要舒適場景,又反感強制消費,他們更愿意為情緒價值、文化認同、個性表達買單。免費自習室乃為破局之道——星巴克通過零門檻政策,既能緩解“消費綁架”的負面印象,又能讓學生、年輕白領在高頻次停留中形成品牌依賴,為未來消費埋單,一舉多得。
星巴克此番推出“星子自習室”,與其說是“好心”,不如說是一場精準的商業布局。它以免費模式為切口,既解了當下業績下滑、競爭加劇的燃眉之急,通過高頻客流轉化,拉動消費、對沖訂單頹勢;又瞄準年輕群體對普惠性場景的需求,用輕量化服務降低體驗門檻,重塑品牌親民形象,填補公共學習資源缺口的同時積累社會好感。
更深層看,這是星巴克在茶咖市場內卷中尋找的新生存邏輯——從高端商務的“小眾精致”走向大眾場景的“高頻滲透”,用場景粘性替代單純的產品溢價,為后續客群沉淀和營收增長埋下長線伏筆。
畢竟,商業世界里的“免費”,從來都是以更隱蔽的方式實現價值閉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